理论教育 新课程教学艺术:最佳时机的提问式开讲法

新课程教学艺术:最佳时机的提问式开讲法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提问式开讲法的特点是利用新授课开讲的头几分钟最佳时机,通过设疑、提问,留下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下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中去。(一)质疑置难探新寻胜提问式开讲法是教师广为采用的一种开讲艺术。目前提问开讲中存在的问题是目的性不强,“是非式”“问答式”较多。总之,提问开讲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不外有四种类型:1.引趣性提问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而不在于要求学生立即回答。

新课程教学艺术:最佳时机的提问式开讲法

“学而不思则罔”这句话从反面说明了“思”在学习中的作用,而“思”多是以“疑”为先导的。因此,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教无疑。“无疑——有疑——无疑”,学生在这种思维的矛盾运动中,才会启智增能,有所长进。

开讲艺术,贵在质疑问难。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打开学生的思路。优秀教师十分重视开讲提问,他们提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来讲,问的是关键,具有全面性,学生从中可以体会教材的全部精神,能举一反三。从心理学角度讲,问的有兴趣,有趣味,学生能积极思考,积极回答。从教学方法上讲,要问的有启发性,鼓励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思考。从问题之间的关系上讲,要问的有逻辑性,有助于逻辑思维的发展。

提问式开讲法的特点是利用新授课开讲的头几分钟最佳时机,通过设疑、提问,留下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下把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中去。

有一位老师在讲《死海不死》一文时,先板书课题,死海不死,然后向学生提问:“死海在什么地方?这个海为什么叫死海呢?既然是死海,可为什么又说不死呢?不死是指什么意思呢?这是一篇说明文,仔细阅读,看作者是怎么说明‘死海’的。”这位老师开讲的成功,在于他抓住课文的关键词语,提出了发人深思的问题,打开了学生的思路。

(一)质疑置难探新寻胜

提问式开讲法是教师广为采用的一种开讲艺术。良好的提问,要善于质疑,富于启发,引起学生探新寻胜的兴趣,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所提的问题要有一定难度,能激发学生动脑思考,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质疑问难。对差生要注意扬长避短,鼓励进步,这对促进思维有很大作用。美国的两位教育家指出,在现代的课堂里,提问有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向学生强调要点,给学生表达机会,了解学生心理活动过程和掌握知识的第二次反馈等十多种功能。正因为这样,有经验的老师很重视提问。

目前提问开讲中存在的问题是目的性不强,“是非式”“问答式”较多。

【例1】一位小学语文教师讲“天”字,这样问了一串问题:

师:你头上是什么?

生:头发。

师:头发上边是什么?

生:帽子。

师:帽子上面是什么?

生:(慌乱地)老师,帽子上面是我不小心烧的一个窟窿。

这一串问题茫无边际,问题过大叫人摸不着头脑。让学生猜谜似回答问题,不能促进学生思维。如果围绕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进行有目的有系统的启发性提问,对促进学生思维有很大作用。

上海市一位特级教师在教《草地夜行》时,是这样揭示课题提问的:从这个题目中大家想一想,这课的重点讲什么?这时全班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有的说是写红军过草地夜行的故事,有的说强调夜行的艰险,有的说……老师紧扣教学目的精心设计的问题,问到了点子上。

通过审题,学生就掌握了课文的梗概,初步明确了中心,引起了学生欲望和兴趣。

有一位物理老师在讲“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时,一上课就提出了这样饶有兴味的问题:“同学们见过器乐合奏吗?你看舞台上的乐器有长的、圆的,有金属的、竹子的,有吹的、拉的、打的,形状不同,构造各异,可是都能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同学们注意过没有:为什么这些乐器都能发出声音?各种乐器发声的方式虽不一样,但在发声时却有一个共同的现象,这现象是什么?”同学们争先恐后的回答:“振动。”本课所要阐述的主要定理——物体在振动时发声音——就自然而然地归纳出来了。

这位老师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从生活中提出新颖有趣的问题,跳一跳摸得到,不深不浅,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符合学生年龄特征。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时候,教师巧设疑问,可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有位特级教师在教《多收了三五斗》一课时,问学生:“从这个题目来看,本文在选材上有什么巧妙之处?”问题难度大,学生答不出来。教师又问:“这个题目说明这一个农民的情况怎样?”学生回答:“获得了小小的丰收。”教师再问:“反映旧社会农民的悲惨生活,不是写‘少’收了三五斗更好吗?或者更进一步,写一个大灾年,颗粒无收,农民卖儿卖女,逃荒要饭,这样不是更能反映农民生活的悲惨吗?”这样提问使学生疑窦顿开,找到了问题的实质,他们说:“写‘多’收了三五斗好,因为在丰年尚且这么难过,灾年就更不必说了。”

提问开讲,要注意提出的问题具有启发性,激发学生努力学习,促进学生积极思维,鼓励学生发挥其才智,这是鉴别问题提得好不好的主要标志。

【例】有位特级教师在教《惊弓之鸟》这篇课文就是这样开讲的。

师:请同学们谈谈你是怎样学这些生字的?

生:我是用形声字的规律学的。(弦、惨、崩也是形声字,从略。)

师: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学习?

生:我是用形近字的比较的方法学习的。(比较:舷——弦;裂——烈;狐——孤。从略)

师:谁说说怎样解决字形难点?

生:雁字是半包围结构,里面两个单人旁,不要少写一个。

师:你们评评谁的方法好?(生评略)

从这个开讲的片断中,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引导学生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开讲方法。

总之,提问开讲的方法很多,归纳起来不外有四种类型:

1.引趣性提问

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而不在于要求学生立即回答。例如在讲《会飞的水》时,有位老师开讲时是这样提问的:“谁看见水长了翅膀?”学生摇摇头,注意力被这个问题紧紧地吸引住了。接着又说:“有人不仅看见了水长了翅膀,而且看见水飞起来了。”出乎意料的答案,激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老师抓住时机,边说边板书课题:“水到底怎样飞起来的,大家学完《会飞的水》就知道了。”这样,巧妙的开讲,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成为学生探索知识奥秘的动力。

2.诱发性提问

目的在于通过一个实验,一次演示,诱发一个问题,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例如:在教“圆周率”时,教师要展示各种大小不同的圆叫学生分别量一量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这样就诱发了一个问题:“圆的大小不一样,圆周率为什么会相等呢?”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

3.鼓励性提问

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加强基础,发展智力,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常采用同一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探索,获取各种答案。

4.递进性提问

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犹如上楼,步步登高。重在引导学生自己上楼,老师的问题起着搭梯子的作用。其具体作法是:把整个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的连续性问题,随着这些问题的解决也就完成了整个教学任务,而教师只作一些必要的穿插指点。

提问开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引起迫切求知的兴趣和欲望。

(2)注意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多数,兼顾两头。

(3)注意问题的逻辑顺序,由易到难,层层剥笋。

(4)注意新旧知识的衔接,温故知新,知识迁移。(www.daowen.com)

(5)注意评价,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欢乐。

(二)联系实际引入佳境

联系儿童生活经验,设计过渡练习,启发学生的解题思路,这样通俗易懂地引进新课,显得活泼自然。

【例】上海市一位优秀教师,其课堂教学形象生动,通俗易懂。他在讲《归一问题》这课时,是这样开讲的。

师:今天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请大家先想几个问题,(出示三本同样的课本)这三本书有多少页?能算吗?

生:不能算。因为我们不知道一本书有多少页?

师:对!先要知道一本书的页数,才能算出三本书的页数。(出示一盒火柴)一盒火柴有80根,大家想一想老师可以用几天?

生:你要告诉我们一天用几根?

师:不告诉你们能不能算出来?(生答不能)从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一本书的页数,一天用几根火柴,都是很重要的条件,没有它就无法计算。

接着老师引导学生从改变条件着手,很自然地引入例题,整节课教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积极主动。

从这里我们得到启示:成功的开讲,应是既要教给学生知识,又要细致、耐心地指导学生学习知识的策略。《归一问题》一课的开讲比较成功的地方,首先在于教师善于联系实际,引例设计巧妙。

学分数除法时,学生对于“一个数除以分数就是这个数乘以原分数的倒数的运算法则”,往往产生这样的疑问:把除法变为乘法算,为什么计算结果还是一样的?

引探教学法的倡导者、深圳市教研室中学高级教师陈永林采取联系学生实际的办法,引入新课效果很好。

上海市有位特级教师的开讲艺术特点就在于从旧中出新,将时代的新信息引入课堂。

【例】她在教学《少年中国说》一课时,正值国庆节后,她便马上将国庆盛况拉过来用:“我们刚刚沉浸在国庆35周年的欢庆日子里,可是请同学们想一下,1840-1900年,我们回忆一下那个时候,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了哪些丧权辱国之事?”

学生纷纷讲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战争等等。这个条约,那个条约,一件件,一桩桩,都是丧权辱国的。

师:“所以,凡有爱国心的人,都去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尽管康有为梁启超变法失败,梁启超逃往日本,逃亡期间,他还念念不忘中国的崛起,向往着、憧憬着有一个少年中国。”

学生们活跃起来,思维的触角已不单单在梁启超一个人身上,而且看到了近代中国——个负辱受侮而又衰败赢弱的中国,当然又看到蒸蒸日上的当代中国。鲜明的对比,积极的思索,使他们对两个时代有了更深的认识,对梁启超当时的思想有一定把握,也更加热爱今日的中国。

之后,老师又对梁启超进行历史评价。

最后,老师用启发性话语说:“梁启超所向往的‘少年中国’如红日东升,现在已成为现实。那么,我们今日之责任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国庆游行的电视屏幕上的最后几句话。”

“祖国的儿女,祖国的命运就是你们的命运,你们的命运也就是祖国的命运。”学生们背诵起电视屏幕上的话语。

师:“梁启超这个人尽管非常复杂,从维新变法最后变成保皇党,但是,他毕竟有‘一颗中国心’啊!”

学生对“我的中国心”这词语相当熟悉,感情一下子掀起了高潮,全场活跃,顷刻升华到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

将时代的信息引入课堂,不仅可将旧文教新,而且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兴趣升华、精神振奋,增强学习时代感。

孔夫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位特级教师的开讲艺术证明这位教育先哲所谈的正确性。她的教学为我们敞开了一扇非常宽阔的门扉,令我们窥到一个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异彩纷呈的世界

(三)巧设圈套引生中计

“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是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在《教学合一》中告诫我们的一段话。

那么如何教学生学呢?导入时,巧设圈套,引导学生中计,不失为一种好的开讲法。在讲四舍五入时,有位老师通过对比分析教育学生如何处理日常生活中的去尾法和收尾法,效果很好。

(四)精心设计授之以趣

听一首悠扬悦耳的歌曲,看一出激动人心的好戏,无疑是一种艺术享受。但是很多人却没有感觉到,听一堂生动活泼的课,也是一种艺术享受。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学生认识活动的客观规律和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精心设计,授之以趣,效果甚佳。有一位老师在讲“圆的认识”时,善于启迪思维,激发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引导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学习状态。当学生误将乒乓球作为圆的图形时,教师运用抚摸物体表面的手势,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明确乒乓球不是平面图形,而是球体。所以,不是圆的图形。在此基础上,教师提出:“乒乓球虽然不是圆的图形,但它却有圆形的部分,你知道吗?”这个问题犹如奇峰突起。问得意外,却符合情理。它引起同学们托腮凝眸,深深地思考,但仍茫然不知所答。这时,教师进行演示,将乒乓球折成两半,将其中半只的凹面缓慢地转向学生,这时学生心中豁然开朗,指出乒乓球拆开的地方是圆形的。接着教师又追问一句:“你能确切讲出这部分名称吗?”正当学生们再度陷入沉思时,教师雪中送炭地说:“我知道你们心里明白,但讲不出来。这叫乒乓球的‘剖面’。”这段教学正当学生急于想知道,而不明白时,教师采取演示给予“启”;正当学生想要表达,而又讲不清楚时,教师授予知识诱导“发”,教师设问恰到火候,扣人心弦,学生情绪高涨,思维十分活跃。

开讲的艺术还表现在过渡自然,衔接紧密。

上海市一位特级教师,十分重视开发学生的智能。其课堂教学细致扎实,一丝不苟,注意培养学生自己探索数学知识、概括规律的能力,使学生学得主动、积极。在引入新课时,她注意新旧知识过渡自然,衔接紧密。

【例】这位老师在讲《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应用题》时,是这样开讲的:

师:有15粒纽扣,每件衣服钉了5粒,可以钉几件衣服?

生:15÷5=3(件)答:可以钉3件衣服。

师:这道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这道算式表示15里面包含了3个5。

师:对!小朋友们已经学会了包含除法。今天我们接下去学习新的知识,请小朋友看课本。要求:

1.看清楚一幅图上画了些什么?

2.图下面的一段话是什么意思?

3.算式表示什么意思?(学生看书)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与一个数包含几个另一个数的问题有联系,但也有区别。老师利用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建立新的概念,符合从已知到未知教学原则。这种用旧知识迁移,采取口算的办法引入新课,过渡自然,衔接紧密,效果很好。在引进新课时,又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本,从小培养了阅读课本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