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威特民众政治参与的萌芽可以追溯到20世纪前期,商人构成科威特民众政治参与的重要社会基础。1918年,科威特商人要求成立麦吉里斯,作为限制埃米尔个人权力和保护民众权利的国家机构。1921年埃米尔萨利姆死后,萨巴赫家族会议拥立贾比尔之子艾哈迈德(1921—1950年在位)即位。迫于科威特商人的压力,埃米尔艾哈迈德于1921年6月成立包括12名成员的协商会议,作为商人和民众实现政治参与的官方机构。[345]协商会议成员并非选举产生,而是由埃米尔任命产生,无立法权,仅行使建议权和协商权。同年8月,协商会议解散。[346]
30年代后期,支持巴勒斯坦的民族主义运动波及阿拉伯世界。科威特的埃米尔艾哈迈德迫于英国政府的压力,禁止支持和参与声援巴勒斯坦的民众运动,导致科威特民众的不满,商人成为反对派的核心。1938年初,科威特商人发起请愿示威,抨击萨巴赫家族的专制和腐败,要求分享石油收入和扩大政治参与,进而迫使埃米尔成立麦吉里斯和推行政治改革。1938年因此被科威特人称作麦吉里斯之年。[347]1938年6月,来自150个商人家族的代表选举14人组成第一届麦吉里斯,王储阿卜杜拉·萨利姆(即1950—1965年在位的埃米尔阿卜杜拉三世)出任麦吉里斯主席。[348]同年7月,埃米尔艾哈迈德批准麦吉里斯起草的基本法,授权麦吉里斯监督政府预算、司法、安全、教育、社会福利和批准涉外条约。[349]与此同时,科威特商人首次组建政党,名为民族阵线。[350]麦吉里斯系商业贵族把持的政治机构;贝都因人和约占总人口四分之一的什叶派穆斯林以及逊尼派下层民众被排斥于麦吉里斯之外,成为支持埃米尔的社会力量。[351]12月,埃米尔艾哈迈德依靠贝都因人和什叶派穆斯林的支持,解散第一届麦吉里斯。[352]随后,来自400个商人家族的代表选举20人组成第二届麦吉里斯,其中12人系第一届麦吉里斯的成员。埃米尔艾哈迈德要求修改基本法,剥夺麦吉里斯的立法权,遭到麦吉里斯成员的拒绝。1939年3月,埃米尔艾哈迈德解散第二届麦吉里斯,成立协商会议,任命14名协商会议成员,其中4人来自萨巴赫家族,由阿卜杜拉·萨利姆出任协商会议主席。[353]
50年代,科威特再次爆发民众政治运动,要求重新召开麦吉里斯。与1921年和1938年商人主导的民众政治运动相比,包括知识分子和来自埃及、巴勒斯坦、黎巴嫩、伊拉克的外籍石油工人在内的新兴社会群体成为50年代挑战传统政治秩序的重要力量。反对派代表人物艾哈迈德·哈提卜持阿拉伯民族主义立场,创办国家文化俱乐部,继而成立科威特民主联盟,标志着现代政治组织初露端倪。[354]
1961年12月,科威特举行立宪会议选举。登记选民人数11 300人,候选人73人,投票率90%。全国共设10个选区,每个选区选举2人,选举20人组成立宪会议,是为科威特独立后首次民众政治参与。[355]1962年11月,立宪会议颁布宪法。根据1962年宪法,科威特实行议会君主制,自1920年起居住在科威特的国民后裔享有公民权,其中年满21岁的男性公民享有选举权,年满30岁的男性公民享有被选举权;议会设20个席位(1971年增至50个席位),议员任期4年。[356]1963年1月,科威特举行第一届议会(1963—1966年)选举,登记选民人数17 000人,候选人205人,投票率85%。[357]
科威特实行党禁,议会选举采用独立竞选方式。议员包括萨巴赫家族成员、商人、知识分子、什叶派和贝都因人。第一届议会期间,艾哈迈德·哈提卜和贾希姆·卡塔米作为议会反对派的代表人物,屡屡批评内阁的相关政策。[358]1964年12月,科威特组成第三届内阁,萨巴赫·萨利姆出任首相。由于内阁成员大都兼有商人的双重身份,违背宪法131款的规定,引发议会多数成员的抵制。议会要求内阁成员或辞去官职,或放弃经商。然而,根据宪法,内阁对埃米尔负责,国民议会无权决定内阁人选和解散内阁。议员拒绝出席议会,以示抗议,直至迫使埃米尔解散内阁,授权萨巴赫·萨利姆重新组阁和提名内阁人选,议会抵制的内阁成员落选。[359]
1967年1月,科威特举行第二届议会(1967—1970年)选举,登记选民人数2.7万人,候选人222人,投票率66%;由于政府操纵选举,反对派议员人数明显减少。1971年1月选举产生的第三届议会(1971—1974年),登记选民人数4万人,候选人183人,投票率52%;反对派仅获得4个席位,反对派代表人物艾哈迈德·哈提卜落选。[360]尽管如此,议会于1973年否决政府与石油公司签署的协议,要求政府持进一步的激进立场和实现石油国有化。[361]1975年1月,举行第四届议会选举,登记选民人数5.3万人,候选人257人,投票率60%。第四届议会(1975—1976年)要求内阁呈送政府计划,遭到拒绝,议会与内阁由此形成对立。1976年8月,埃米尔萨巴赫解散第四届议会。[362]
60—70年代,科威特与黎巴嫩是阿拉伯世界仅有的两个新闻自由的国家。1976年,科威特取消新闻自由,实行高压政策。[363]1979年伊朗巴列维王朝的覆灭和伊斯兰共和国的建立,深刻影响了科威特的政治形势,宗教政治亦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进入80年代,科威特政坛开始出现动荡的局面:民众不满于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政策,议会与内阁之间矛盾加剧。与此同时,伊斯兰主义者取代世俗阿拉伯民族主义者,成为科威特政坛最重要的政治反对派。两伊战争期间,科威特政府支持伊拉克政府,引发约占总人口三分之一的什叶派穆斯林的不满,由此导致逊尼派伊斯兰主义者与什叶派伊斯兰主义者的不同政治倾向。逊尼派伊斯兰主义者大都采用合法和相对温和的形式;相比之下,什叶派伊斯兰主义者往往具有亲伊朗的政治背景,支持伊朗伊斯兰革命,暴力活动频繁。
1981年2月,科威特举行第五届议会选举,登记选民人数4.2万人,候选人447人,投票率90%;5名伊斯兰主义者和3名世俗阿拉伯民族主义者代表反对派进入议会,什叶派席位从10个下降为4个,亲政府的贝都因人获得23个席位。[364]第五届议会(1981—1984年)继续发出反对派的声音,要求修改宪法,改变议会与政府之间的权力分配,抨击政府的国家安全政策和新闻管制政策以及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365]
1985年2月,科威特举行第六届议会选举,登记选民人数5.7万人,候选人231人,投票率85%。[366]科威特政府给予世俗反对派以更大的政治空间,旨在削弱伊斯兰主义在议会的势力和影响。在政府的操纵和干预下,贝都因人获得超过一半的议会席位,民族主义者的席位亦进一步增多。艾哈迈德·哈提卜和贾希姆·卡塔米返回议会,再次成为议会反对派的核心人物。与此同时,伊斯兰主义者获得的议会席位明显减少,哈立德·苏勒坦和伊萨·沙辛落选,阿卜杜拉·纳菲斯进入议会。第六届议会(1985—1986年)的反对派,包括伊斯兰主义者和世俗民族主义者,多次否决政府议案,抨击内阁官员直至萨巴赫家族成员。1985年,议会反对派调查政府财政、油田安全和股票市场腐败案,迫使司法大臣萨勒曼·杜尔吉辞职,石油大臣阿里·哈利法、交通大臣伊萨·马兹迪、财政大臣贾希姆·胡拉菲、教育大臣哈桑·伊卜拉欣多次遭到抨击。1986年7月,内阁迫于议会反对派的压力而集体辞职。随后,埃米尔贾比尔宣布解散第六届议会。[367]
80年代末,科威特的民主化运动日渐高涨,自由化改革进程逐渐启动,政治环境出现宽松的迹象。国际形势的变化,特别是苏东剧变,成为影响科威特的重要外部因素。1989年底,反对派举行集会,采取请愿的方式,要求埃米尔贾比尔恢复议会选举和保障公民权利。最初,埃米尔贾比尔同意会见反对派代表,却拒绝接受反对派的要求。11—12月,反对派举行集会,进而与警察发生冲突。[368]12月中旬,在请愿书签名的民众达到3万人,约占科威特登记选民人数的48%。[369]1990年1月,反对派人士艾哈迈德·贾拉拉赫发表专栏文章《罗马尼亚的教训》,要求新闻自由和重新启动民主化进程,警告政府遏制民主将重蹈齐奥塞斯库的覆辙和受到人民的惩罚。与此同时,政府的立场开始软化。同年4月,埃米尔贾比尔发表电视讲话,表示赞同政治参与和议会选举,承诺实行政治改革和举行国民会议选举,呼吁以对话取代对抗。[370]国民会议包括75人,其中50人选举产生,25人由埃米尔指定。[371]同年6月,科威特举行国民会议选举,登记选民人数62 000人,候选人348人,投票率62%,反对派宣布抵制选举。[372]
1990年伊拉克军队占领期间,萨巴赫家族和科威特政府流亡国外,诸多民间政治组织作用凸显,进而形成此后民主化进程的社会基础。1991年2月,伊拉克军队撤出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恢复在科威特的统治权力。在同年4月组建的新内阁中,萨巴赫家族成员由海湾战争前的9人减少为4人,增加13名新的内阁成员。[373]
1992年10月,科威特举行第七届议会选举,登记选民人数81 000人,候选人278人,投票率83%。[374]反对派共计获得35个议会席位,其中什叶派的伊斯兰民族联盟获得3个席位,赛拉菲叶的伊斯兰民众集团获得3个席位,穆斯林兄弟会的伊斯兰宪政运动获得3个席位,商人的宪政联盟获得1个席位,前议会反对派成员组成的议会联盟获得11个席位,自由派和世俗民族主义的科威特民主论坛获得2个席位,独立人士获得12个席位。[375]第七届议会(1992—1995年)期间,民众与埃米尔之间的矛盾再度加剧,议会成为挑战埃米尔和萨巴赫家族的重要政治舞台,多数议员要求限制埃米尔的权力。[376]与此同时,内阁则对议会的权力提出质疑,进而上诉宪法法院。[377]
1996年10月,科威特选举产生第八届议会(1996—1999年),反对派议员人数明显减少。[378]1999年5月,埃米尔贾比尔宣布解散议会。随后,埃米尔贾比尔颁布法令,给予妇女选举权以削弱反对妇女享有选举权的逊尼派伊斯兰主义的影响,承诺推行经济社会改革以争取民众的支持,试图通过增加内阁成员中的反对派人数以缓解议会与内阁之间的矛盾。然而,在同年7月举行的第九届议会选举中,反对派再次获胜,其中独立候选人获得37个席位,什叶派的伊斯兰民族联盟获得2个席位,科威特民主论坛获得2个席位,伊斯兰民众集团获得3 个席位,伊斯兰宪政运动获得6个席位。埃米尔贾比尔此前颁布的法令,包括给予妇女选举权的法令,遭到议会的否决。[379]
埃米尔贾比尔·艾哈迈德·萨巴赫
90年代的议会选举标志着科威特民主化进程的启动,反对派开始成为影响科威特政坛的重要力量。然而,科威特长期实行党禁,反对派组织无法取得合法的政治地位,独立候选人在议会占据多数。另一方面,科威特的反对派并非浑然一体,主要反对派政治组织国家宪政阵线、穆斯林兄弟会、伊斯兰联盟、伊斯兰宪政运动、伊斯兰遗产复兴协会、全国伊斯兰联合会和科威特民主论坛分别具有逊尼派和什叶派的教派色彩,强调世俗主义和伊斯兰主义的不同政治倾向,政治立场各异,政治力量分散。[380]与此同时,国家权力依旧处于萨巴赫家族的控制之下。议会无疑构成民众参与的政治框架,然而议会权力有限,无权决定国家元首和内阁人选,仿佛是反对派的论坛,只能发出批评政府的声音。
巴林毗邻科威特,巴林的统治者哈利法家族与科威特的统治者萨巴赫家族同属欧特布部落,巴林与科威特的传统经济均为珍珠捕捞业和商业,商人在巴林和科威特皆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然而,巴林与科威特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不尽相同,巴林的民众政治参与程度不及科威特。
巴林民众的政治参与,经历了从民族主义运动到民主化运动的演变过程。1923年,巴林的逊尼派民众召开国民大会,要求被废黜的埃米尔伊萨·阿里重新执政,反对英国殖民当局干涉巴林的内部事务,首开民众政治参与的先河。逊尼派主导的国民大会试图争取什叶派民众的支持;然而,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存在明显的教派对立,什叶派大都持亲英的立场,寻求英国政府的保护。[381]
30—40年代,哈利法家族依靠新的石油收入和英国的支持,巩固其在巴林的统治地位。“二战”期间,哈利法家族不断强化对于经济领域的控制,尤其在进出口贸易领域排斥地方商人。与此同时,随着珍珠捕捞业和传统贸易的衰落,巴林商人被迫依附于哈利法家族和英国当局,其与哈利法家族以及英国当局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进入50年代,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和哈利法家族的独裁统治成为巴林民众政治运动的核心内容。[382]1953年10月,逊尼派和什叶派的120名代表选举包括商人、工人和欧莱玛在内的8人组成高级执行委员会,其中4人来自逊尼派,4人来自什叶派。[383]高级执行委员会要求举行议会选举、引进新的刑法和民法、建立工会和世俗法庭。1954年10—11月,高级执行委员会在麦纳麦组织逊尼派和什叶派集会,两次集会的参加者均超过万人。同年12月,高级执行委员会组织大罢工。[384]1955年夏,高级执行委员会宣布成立工会联盟。1956年3月,高级执行委员会与埃米尔萨勒曼·哈马德达成妥协,高级执行委员会放弃选举议会的要求,埃米尔萨勒曼·哈马德承认高级执行委员会的合法地位,高级执行委员会更名为国家统一委员会。11月,埃米尔萨勒曼·哈马德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取缔国家统一委员会,逮捕和囚禁国家统一委员会成员。此后10年,巴林处于紧急状态之下。1965年3月,石油公司解雇数百名工人,引发新的骚乱,学生首次加入示威者的行列。反对派组成进步力量国家阵线,号召举行总罢工,要求改善工人的境况,解除紧急状态,直至遭到政府的镇压。[385]
1972年6月,埃米尔伊萨·萨勒曼宣布召开立宪会议。然而,在伊萨·萨勒曼看来,宪政制度并不意味着民众主权和民主政治,而统治者与臣民之间的协商即传统的“舒拉”是民众参与的最佳形式。埃米尔只是“将宪法视作自己赐予臣民的礼物,表达君主的仁慈”。1972年12月,巴林举行立宪会议选举;全国划分为19个选区,选举22人,另由埃米尔任命逊尼派商人5人和什叶派商人3人,以及内阁大臣12人,共同组成42人的立宪会议。[386]1973年12月,立宪会议颁布宪法。根据1973年宪法,巴林实行议会君主制,议会设42个席位,其中30个席位选举产生,12个席位由埃米尔任命;年满20岁的男性公民享有选举权;议会无立法权。[387]1973年12月,巴林举行第一届议会选举,2.7万名男性公民选举议会30名议员。议会内部形成人民集团与宗教集团的对立。人民集团继承国家统一委员会的传统,持左翼和世俗立场,强调阿拉伯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得到包括逊尼派和什叶派在内的工人、学生、知识分子的支持。宗教集团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强调伊斯兰教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什叶派农民的支持。1975年8月,议会否决埃米尔伊萨·萨勒曼颁布的国家安全法令以及巴林政府与美国政府达成的军事基地使用权的协议。随后,埃米尔伊萨·萨勒曼解散议会,议会与政府合并。[388]
巴林独立后,哈利法家族长期垄断国家权力,控制内阁要职,宪法和议会形同虚设,埃米尔主持的哈利法家族长老会议则是巴林政治生活的中枢机构。与此同时,逊尼派商人构成内阁的重要来源,在麦纳麦、穆哈拉格、里法伊、阿尔西德、西特拉和基德·哈夫斯六个主要城市的市政会议亦有一定的影响。相比之下,什叶派穆斯林占巴林人口的多数,长期游离于政治舞台的边缘地带,无缘分享国家权力,进而形成与逊尼派穆斯林之间的明显对立,构成最重要的政治反对派。自70年代末开始,现代伊斯兰主义在巴林的影响逐渐扩大,麦纳麦的什叶派贫民区成为现代伊斯兰主义的秘密据点,什叶派穆斯林的反政府示威活动日渐频繁,形成宗教政治与世俗政治的尖锐对立。[389]巴林的什叶派穆斯林尽管大都系阿拉伯人,却与伊朗具有密切的宗教和政治联系。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后,德黑兰电台呼吁巴林的什叶派穆斯林推翻哈利法家族的统治,巴林的什叶派穆斯林与逊尼派穆斯林之间的关系骤然紧张。[390]1979年8月,什叶派穆斯林在麦纳麦举行示威,支持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和巴勒斯坦解放运动。1980年,什叶派穆斯林举行示威,抗议伊拉克政府处死达瓦党的创始人穆罕默德·巴基尔·萨德尔,直至与警察发生冲突。[391](www.daowen.com)
70年代,工人运动构成议会框架外民众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1972年、1974年和1976年,巴林连续发生工人罢工和示威,要求提高工资、组建工会和实行政治改革。与此同时,包括巴林民众阵线、民族解放阵线和复兴党分支机构在内的左翼政治组织在巴林始露端倪。1979年,巴林民众阵线与民族解放阵线谈判合并,1981年1月,双方发表共同政治宣言,要求恢复议会制政府和组建独立工会。[392]
1991年海湾战争后,巴林民众上书埃米尔伊萨·萨勒曼,要求重新召开议会和扩大议会权限。[393]1992年12月,埃米尔伊萨·萨勒曼宣布建立协商会议,包括任命产生的30名成员,任期4年,埃米尔伊萨·萨勒曼出任协商会议主席。1994年12月,巴林再次爆发要求扩大政治参与的民众运动,2.5万人参加请愿活动并签名上书埃米尔,要求恢复议会选举,实行宪政,保障公民权利,改善民众生活,释放政治犯。1996年,埃米尔伊萨·萨勒曼宣布协商会议成员由30人增至40人,扩大协商会议的权限。[394]此间,埃米尔伊萨·萨勒曼于1991年和1995年两次与美国签署安全协议,美国政府成为哈利法家族政权的重要盟友。埃米尔伊萨·萨勒曼的亲美政策和独裁统治导致巴林民众的强烈不满和反美情绪的高涨,哈利法家族与巴林民众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暴力事件明显增多。[395]
埃米尔贾比尔·艾哈迈德·萨巴赫
90年代的议会选举标志着科威特民主化进程的启动,反对派开始成为影响科威特政坛的重要力量。然而,科威特长期实行党禁,反对派组织无法取得合法的政治地位,独立候选人在议会占据多数。另一方面,科威特的反对派并非浑然一体,主要反对派政治组织国家宪政阵线、穆斯林兄弟会、伊斯兰联盟、伊斯兰宪政运动、伊斯兰遗产复兴协会、全国伊斯兰联合会和科威特民主论坛分别具有逊尼派和什叶派的教派色彩,强调世俗主义和伊斯兰主义的不同政治倾向,政治立场各异,政治力量分散。[380]与此同时,国家权力依旧处于萨巴赫家族的控制之下。议会无疑构成民众参与的政治框架,然而议会权力有限,无权决定国家元首和内阁人选,仿佛是反对派的论坛,只能发出批评政府的声音。
巴林毗邻科威特,巴林的统治者哈利法家族与科威特的统治者萨巴赫家族同属欧特布部落,巴林与科威特的传统经济均为珍珠捕捞业和商业,商人在巴林和科威特皆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然而,巴林与科威特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不尽相同,巴林的民众政治参与程度不及科威特。
巴林民众的政治参与,经历了从民族主义运动到民主化运动的演变过程。1923年,巴林的逊尼派民众召开国民大会,要求被废黜的埃米尔伊萨·阿里重新执政,反对英国殖民当局干涉巴林的内部事务,首开民众政治参与的先河。逊尼派主导的国民大会试图争取什叶派民众的支持;然而,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存在明显的教派对立,什叶派大都持亲英的立场,寻求英国政府的保护。[381]
30—40年代,哈利法家族依靠新的石油收入和英国的支持,巩固其在巴林的统治地位。“二战”期间,哈利法家族不断强化对于经济领域的控制,尤其在进出口贸易领域排斥地方商人。与此同时,随着珍珠捕捞业和传统贸易的衰落,巴林商人被迫依附于哈利法家族和英国当局,其与哈利法家族以及英国当局之间的矛盾逐渐加剧。进入50年代,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和哈利法家族的独裁统治成为巴林民众政治运动的核心内容。[382]1953年10月,逊尼派和什叶派的120名代表选举包括商人、工人和欧莱玛在内的8人组成高级执行委员会,其中4人来自逊尼派,4人来自什叶派。[383]高级执行委员会要求举行议会选举、引进新的刑法和民法、建立工会和世俗法庭。1954年10—11月,高级执行委员会在麦纳麦组织逊尼派和什叶派集会,两次集会的参加者均超过万人。同年12月,高级执行委员会组织大罢工。[384]1955年夏,高级执行委员会宣布成立工会联盟。1956年3月,高级执行委员会与埃米尔萨勒曼·哈马德达成妥协,高级执行委员会放弃选举议会的要求,埃米尔萨勒曼·哈马德承认高级执行委员会的合法地位,高级执行委员会更名为国家统一委员会。11月,埃米尔萨勒曼·哈马德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取缔国家统一委员会,逮捕和囚禁国家统一委员会成员。此后10年,巴林处于紧急状态之下。1965年3月,石油公司解雇数百名工人,引发新的骚乱,学生首次加入示威者的行列。反对派组成进步力量国家阵线,号召举行总罢工,要求改善工人的境况,解除紧急状态,直至遭到政府的镇压。[385]
1972年6月,埃米尔伊萨·萨勒曼宣布召开立宪会议。然而,在伊萨·萨勒曼看来,宪政制度并不意味着民众主权和民主政治,而统治者与臣民之间的协商即传统的“舒拉”是民众参与的最佳形式。埃米尔只是“将宪法视作自己赐予臣民的礼物,表达君主的仁慈”。1972年12月,巴林举行立宪会议选举;全国划分为19个选区,选举22人,另由埃米尔任命逊尼派商人5人和什叶派商人3人,以及内阁大臣12人,共同组成42人的立宪会议。[386]1973年12月,立宪会议颁布宪法。根据1973年宪法,巴林实行议会君主制,议会设42个席位,其中30个席位选举产生,12个席位由埃米尔任命;年满20岁的男性公民享有选举权;议会无立法权。[387]1973年12月,巴林举行第一届议会选举,2.7万名男性公民选举议会30名议员。议会内部形成人民集团与宗教集团的对立。人民集团继承国家统一委员会的传统,持左翼和世俗立场,强调阿拉伯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得到包括逊尼派和什叶派在内的工人、学生、知识分子的支持。宗教集团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强调伊斯兰教的地位和作用,得到什叶派农民的支持。1975年8月,议会否决埃米尔伊萨·萨勒曼颁布的国家安全法令以及巴林政府与美国政府达成的军事基地使用权的协议。随后,埃米尔伊萨·萨勒曼解散议会,议会与政府合并。[388]
巴林独立后,哈利法家族长期垄断国家权力,控制内阁要职,宪法和议会形同虚设,埃米尔主持的哈利法家族长老会议则是巴林政治生活的中枢机构。与此同时,逊尼派商人构成内阁的重要来源,在麦纳麦、穆哈拉格、里法伊、阿尔西德、西特拉和基德·哈夫斯六个主要城市的市政会议亦有一定的影响。相比之下,什叶派穆斯林占巴林人口的多数,长期游离于政治舞台的边缘地带,无缘分享国家权力,进而形成与逊尼派穆斯林之间的明显对立,构成最重要的政治反对派。自70年代末开始,现代伊斯兰主义在巴林的影响逐渐扩大,麦纳麦的什叶派贫民区成为现代伊斯兰主义的秘密据点,什叶派穆斯林的反政府示威活动日渐频繁,形成宗教政治与世俗政治的尖锐对立。[389]巴林的什叶派穆斯林尽管大都系阿拉伯人,却与伊朗具有密切的宗教和政治联系。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后,德黑兰电台呼吁巴林的什叶派穆斯林推翻哈利法家族的统治,巴林的什叶派穆斯林与逊尼派穆斯林之间的关系骤然紧张。[390]1979年8月,什叶派穆斯林在麦纳麦举行示威,支持伊朗伊斯兰共和国和巴勒斯坦解放运动。1980年,什叶派穆斯林举行示威,抗议伊拉克政府处死达瓦党的创始人穆罕默德·巴基尔·萨德尔,直至与警察发生冲突。[391]
70年代,工人运动构成议会框架外民众政治参与的主要形式。1972年、1974年和1976年,巴林连续发生工人罢工和示威,要求提高工资、组建工会和实行政治改革。与此同时,包括巴林民众阵线、民族解放阵线和复兴党分支机构在内的左翼政治组织在巴林始露端倪。1979年,巴林民众阵线与民族解放阵线谈判合并,1981年1月,双方发表共同政治宣言,要求恢复议会制政府和组建独立工会。[392]
1991年海湾战争后,巴林民众上书埃米尔伊萨·萨勒曼,要求重新召开议会和扩大议会权限。[393]1992年12月,埃米尔伊萨·萨勒曼宣布建立协商会议,包括任命产生的30名成员,任期4年,埃米尔伊萨·萨勒曼出任协商会议主席。1994年12月,巴林再次爆发要求扩大政治参与的民众运动,2.5万人参加请愿活动并签名上书埃米尔,要求恢复议会选举,实行宪政,保障公民权利,改善民众生活,释放政治犯。1996年,埃米尔伊萨·萨勒曼宣布协商会议成员由30人增至40人,扩大协商会议的权限。[394]此间,埃米尔伊萨·萨勒曼于1991年和1995年两次与美国签署安全协议,美国政府成为哈利法家族政权的重要盟友。埃米尔伊萨·萨勒曼的亲美政策和独裁统治导致巴林民众的强烈不满和反美情绪的高涨,哈利法家族与巴林民众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暴力事件明显增多。[395]
巴林国王哈马德·伊萨
1999年伊萨·萨勒曼死后,其子哈马德·伊萨即位。哈马德·伊萨恢复政府与反对派之间的对话,释放约300名在押政治犯,尝试推行民主化改革。2000年9月,哈马德·伊萨任命19名什叶派穆斯林、19名逊尼派穆斯林、1名犹太人和1名基督徒组成新一届协商会议,其中包括4名女性。同年12月,哈马德·伊萨任命组成新的委员会,负责制定民族行动宪章。根据民族行动宪章,巴林在立宪君主制的框架内重新构建政治体系,实现社会正义,保障公民权利,司法独立,立法权属于选举产生的两院制议会。2001年2月,巴林举行全民公决,民族行动宪章以98.4%的压倒性多数获得通过。[396]2002年,巴林举行地方选举。2003年,巴林举行议会选举,妇女与男子获得同样的选举权。同年,哈马德·伊萨采用国王的称谓,巴林埃米尔国改称巴林王国。[397]
海湾战争后,卡塔尔和阿曼的传统政治秩序开始出现衰落的迹象。1992年,卡塔尔民众采取请愿的形式,要求举行议会选举和赋予议会以立法权。[398]1995年埃米尔哈马德即位后,推行政治改革,修改宪法,明确划分宫廷与内阁的权限,解除新闻审查,给予妇女选举权。[399]1999年,多哈举行地方选举,妇女和男子同样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为卡塔尔历史上的首次选举。[400]2003年,卡塔尔颁布新宪法,规定议会三分之二的席位由选举产生,三分之一的席位由埃米尔任命。[401]
阿曼于1981年10月成立协商会议,协商会议的43名成员(1983年增至55名成员)由苏丹指定,包括政府官员、商人和部落贵族,任期2年。[402]协商会议设立5个专门委员会,每年召开3次,每次会期3天(1985年延长为5—7天)。协商会议无立法权,协商内容限于经济社会领域的问题。协商会议按照阿曼的教派人口比例划分席位,其中伊巴迪叶派成员占54.5%,逊尼派成员占29.5%,什叶派成员占16%。1993年,协商会议成员增至80人,任期延长为3年,其中部分成员改为选举产生,妇女获准参与协商会议的竞选,是为海湾国家所绝无仅有。协商会议主席由苏丹任命,两名副主席和专门委员会主席由协商会议成员选举产生。新的协商会议行使有限的权力,标志着民众初步的政治参与。1996年11月,阿曼苏丹卡布斯·赛义德颁布基本法,是为阿曼的第一部宪法,国家和政府依然处于苏丹的控制之下。[403]1998年,苏丹卡布斯·赛义德承诺改革协商会议制度,协商会议成员不再由苏丹指定,将由阿曼国民选举产生。2000年,阿曼举行首次协商会议选举,包括数名女性在内的约600人参与竞选。与此同时,扩大协商会议权限的民众呼声日益高涨。[404]
巴林国王哈马德·伊萨
1999年伊萨·萨勒曼死后,其子哈马德·伊萨即位。哈马德·伊萨恢复政府与反对派之间的对话,释放约300名在押政治犯,尝试推行民主化改革。2000年9月,哈马德·伊萨任命19名什叶派穆斯林、19名逊尼派穆斯林、1名犹太人和1名基督徒组成新一届协商会议,其中包括4名女性。同年12月,哈马德·伊萨任命组成新的委员会,负责制定民族行动宪章。根据民族行动宪章,巴林在立宪君主制的框架内重新构建政治体系,实现社会正义,保障公民权利,司法独立,立法权属于选举产生的两院制议会。2001年2月,巴林举行全民公决,民族行动宪章以98.4%的压倒性多数获得通过。[396]2002年,巴林举行地方选举。2003年,巴林举行议会选举,妇女与男子获得同样的选举权。同年,哈马德·伊萨采用国王的称谓,巴林埃米尔国改称巴林王国。[397]
海湾战争后,卡塔尔和阿曼的传统政治秩序开始出现衰落的迹象。1992年,卡塔尔民众采取请愿的形式,要求举行议会选举和赋予议会以立法权。[398]1995年埃米尔哈马德即位后,推行政治改革,修改宪法,明确划分宫廷与内阁的权限,解除新闻审查,给予妇女选举权。[399]1999年,多哈举行地方选举,妇女和男子同样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为卡塔尔历史上的首次选举。[400]2003年,卡塔尔颁布新宪法,规定议会三分之二的席位由选举产生,三分之一的席位由埃米尔任命。[401]
阿曼于1981年10月成立协商会议,协商会议的43名成员(1983年增至55名成员)由苏丹指定,包括政府官员、商人和部落贵族,任期2年。[402]协商会议设立5个专门委员会,每年召开3次,每次会期3天(1985年延长为5—7天)。协商会议无立法权,协商内容限于经济社会领域的问题。协商会议按照阿曼的教派人口比例划分席位,其中伊巴迪叶派成员占54.5%,逊尼派成员占29.5%,什叶派成员占16%。1993年,协商会议成员增至80人,任期延长为3年,其中部分成员改为选举产生,妇女获准参与协商会议的竞选,是为海湾国家所绝无仅有。协商会议主席由苏丹任命,两名副主席和专门委员会主席由协商会议成员选举产生。新的协商会议行使有限的权力,标志着民众初步的政治参与。1996年11月,阿曼苏丹卡布斯·赛义德颁布基本法,是为阿曼的第一部宪法,国家和政府依然处于苏丹的控制之下。[403]1998年,苏丹卡布斯·赛义德承诺改革协商会议制度,协商会议成员不再由苏丹指定,将由阿曼国民选举产生。2000年,阿曼举行首次协商会议选举,包括数名女性在内的约600人参与竞选。与此同时,扩大协商会议权限的民众呼声日益高涨。[4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