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语文教学:内容充实、精神丰满

语文教学:内容充实、精神丰满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教师若能吃透教材,充实教材,填补空白,提高效率,学生更会受益匪浅,精神丰满。这样的40分钟,学生受益无穷,这样的语文课,学生兴趣盎然,这样的内容铺垫,学生精神丰满,课堂尽显风采,教育尽显厚重。

语文教学:内容充实、精神丰满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教师若能吃透教材,充实教材,填补空白,提高效率,学生更会受益匪浅,精神丰满。如《黄鹤楼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教学片断:

师:赏读完本诗,你有何感想?

生:我想,朋友之间就应像李白与孟浩然那样情真意切。

生:我感受到了朋友别离时的孤独与寂寞,“孤独”给人一种凄凉之感。

师:这首送别诗抒发了作者与好友的依依惜别情。还有更多的送别诗需要我们去读、去品、去思。读读你手上的资料,看你能读明白些什么?与今天学的这首诗有共同点吗?

生:(自读课前教师下发的《赠汪伦》《送无二使安西》《山中送别》三首诗)。

生:《赠汪伦》一诗也是李白所写,但却是朋友来送他。特别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两句更形象地表达了朋友之情的深厚。

生:我认为《黄鹤楼》一诗与《赠汪伦》一诗表达情感不同,前一首诗读来悲伤凄凉,而后一首诗读来让人感动。

生:《送元二使安西》也写了送别的伤感,而且与《黄鹤楼》一诗很像,前两句都写送别的地方、季节、环境,后两句都表达与朋友的难分难舍。

师:你们的感悟很有见地,可见已经掌握了读诗的方法,谁能谈谈读《山中送别》一读的感受?(www.daowen.com)

生:这首诗也是前两句写送别地方及时间,后两句抒发感情。

生:“山中送别”后两句用对比手法写出了对友人离去的伤感。

生:这两句让我想起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名句。

师:你们学会了读诗、解诗,学会了运用知识之间的联系进行学习,太不简单了。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诵读,来背诵这几首诗吧!

……

特级教师窦桂梅的主题教学曾引起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她的课堂容量大,学生感悟深,教师激情昂扬,学生亮点闪烁,常常使学生及听课老师受到心灵的震撼。曾听过她执教的《朋友》一文,三篇不同的描写朋友之情的文章一起呈现给学生。三篇通读,择优点拨,学生因文因悟发表看法,使“朋友”的内涵深深积淀在学生心田。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得到了有机融合。也有人质疑,短短一节课,这么多内容不能面面俱到,只是浅显地去理解文章的外壳,语言文字的内蕴是否感悟到位?这样似乎只注重了形式,而忽略了语文之本、语文之味?我想,因材施教,因课定法,未尝不可。如上述课例中的古诗教学,短短四句,语意浅显,情感直白,学生完全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领悟内化,熟读成诵。剩余时间去拓展延伸,既是课堂所学的强化,又是课外知识的积累;既是学习方法的迁移,又是情感升华的铺垫。这种教学内容的充实,课堂知识的丰盈,学生理解的多元、感悟的深刻,打破了以往语文课堂教师反复说教、学生被动等待的局面,同时,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使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品性,形成健全的人格。

曾经拜读过特级教师闫学的文章,她讲自己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不仅让学生理解了本课中的鲁迅,而且在教学中恰当地穿插了更多鲁迅的知识。如鲁迅的120多个笔名,鲁迅就碰壁写过的两篇文章,鲁迅去世后萧红的文章,鲁迅的有关作品,《影响中国历史的100个人》一书中对鲁迅的评价……在鲁迅文化的语境下教鲁迅,让课堂更加丰厚阔大,把文本进行了充分开掘,使学生走进鲁迅的精神世界。这样的40分钟,学生受益无穷,这样的语文课,学生兴趣盎然,这样的内容铺垫,学生精神丰满,课堂尽显风采,教育尽显厚重。

实践中探索,反思中提高,教学方法的改革定会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发展。如果语文教师都能这样打造丰满的语文课堂,让语文课堂有血有肉,丰满厚实,那学生的发展将会不可估量,语文教学的明天定会灿烂辉煌!

2003年荣获陕西省论文评选一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