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语文教学路上:开放问题,主体丰满

语文教学路上:开放问题,主体丰满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学环节的精心打造,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激情,实现主体的欢腾。因为,主体人格的丰满,是教育不懈追求的目标,从问题入手,给学生思维一个支点,开启每位学生的心智,享受主体百舸争流的欣慰。更为欣慰的是学生不再事不关己、冷若冰霜,而是主动参与、热情表白,争先恐后地交流,毫无顾虑地辩驳。所以,语文教师应以开放的心态,设计开放的问题,营造开放的氛围,为学生求知插上翅膀,让他们勇敢而无畏地去追求。

语文教学路上:开放问题,主体丰满

教学环节的精心打造,是为了引发学生的激情,实现主体的欢腾。因为,主体人格的丰满,是教育不懈追求的目标,从问题入手,给学生思维一个支点,开启每位学生的心智,享受主体百舸争流的欣慰。且看《颐和园》教学片断:

师:欣赏完长廊,漫步到万寿山,别有一番风味,读读本段话,想一想,可以从哪个词或哪句话中感受到什么?

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思考,边批注)

师:谁愿意把读书的感受与大家交流?

生:我从“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读出了昆明湖水的柔美。作者比喻贴切,耐人寻味。(教师引导美读本句)

生:从这句话中我还读出了游人都有很强的环保意识,这是中外闻名的大公园,每天游客不断,但湖水依然纯净引人,说明游人因其美而不忍去破坏。

生:我从“慢慢滑过”一词读出了游人对景色的留恋,以至于不迅速驶过,而是细细品味。(教师引导美读本句)(www.daowen.com)

生:我从“滑”字更感受到湖水平净光洁。一般“划”船力量大,破坏了水的宁静,而“滑”却如在玻璃上轻轻擦拭而不留痕迹,饱含了作者的独特情感

生:我读出了万寿山之高。作者站在佛香阁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而佛香阁在万寿山的半山腰,如果作者登上山顶,那还不看到了整个北京城……

……

字字有所感,所感皆不同,句句有所悟,所悟见真情。抓住语言文字精雕细琢,深挖细究,学生、文本、作者情感交融,彼此共享思想的光华。这种畅所欲言,个性张扬,不是信马由缰,而是凭借文体,以理服人,既训练了思维能力,又训练了口头表达能力。虽然感悟深浅不一,但每个学生都有想说的话,哪怕是“我从‘耸立’一词读出了佛香阁的高”,哪怕是“我从‘七百多米’读出了长廊的长”……更为欣慰的是学生不再事不关己、冷若冰霜,而是主动参与、热情表白,争先恐后地交流,毫无顾虑地辩驳。这是主体生命的腾跃,是人格魅力的彰显,当你看到台下小手齐刷刷举起,有所思,有所言,怎能不为自己热烈鼓掌?

当然,这种壮丽景观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与及时点拨。假如教师没有给学生留下独思的空间,只是用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学生只会麻木接受,怎会百花齐放?所以,语文教师应以开放的心态,设计开放的问题,营造开放的氛围,为学生求知插上翅膀,让他们勇敢而无畏地去追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