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洗马村陶瓷神像制作与民众生活

洗马村陶瓷神像制作与民众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谓神像的生产,指的是神像制作的方式和过程。神像的类型不同,其生产方式也不同,具体说来,洗马村的神像生产有雕塑、写画、修等几种方式。洗马村中的陶瓷神像虽为雕塑,但系陶器工厂批量化生产而成,后被村民“请”来供奉,此类生产远离村落生活,暂不做讨论。扎裹神像,关键在面部,老母的威严全靠面部来表现,所以刻佛面关乎神像制作的成败。值得一提的是,神像生产与民众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

所谓神像的生产,指的是神像制作的方式和过程。神像的类型不同,其生产方式也不同,具体说来,洗马村的神像生产有雕塑、写画、修等几种方式。雕塑指立体类神像的生产,写画是平面类神像的生产,而修既可以是立体神像的生产,如“修菩萨”,即扎制老母像,也可以是平面类神像的生产,如“修功”中的神像剪裁。

神像的雕塑是指用各种可塑材料(如石膏、黏土等)或可雕刻的硬质材料(如木、石、玉等)创造出立体的可视可触的神灵形象。洗马村中的陶瓷神像虽为雕塑,但系陶器工厂批量化生产而成,后被村民“请”来供奉,此类生产远离村落生活,暂不做讨论。观音庙内原来的泥塑老母像由民间艺人雕塑而成。当地有许多懂雕塑的艺人,他们以塑像为生,常走街串巷给人或村里雕塑神像,收取报酬。神像尺寸多由艺人依据庙宇空间的大小而定,事主告知所塑神灵,艺人拿出一些神像的图案供其挑选。塑神像讲究慢工出细活,工期一般较长,一尊一米多高的神像要两周才能完成,所以价钱也比较贵,目前的行价300—500元/尺。过去塑神像要把塑像艺人请至村庙,在此期间管吃管住、热情招待,现在也有艺人在自己家中雕塑,等完工后再让事主拉走,省去不少麻烦。

写画,当地方言读作xīhuà,有描绘、绘画之意,引申义为添置、置办。对神轴或神灵画像的生产,村民常用“写画”来表述,常用固定搭配有“写画神轴”“写画一套神家”等,意思就是请人在布轴子上绘画神灵,以做祭祀对象。洗马村庙内和家户中的神轴都是写画而来。写画之时,事主自己买布轴,放到艺人的家中让其绘画。艺人一般以出版物上的神像作为底本,临摹作画。例如在广宗县赵伏城村绘画艺人赵锦河先生的家中,笔者发现了马书田著“中国神祇文化全书”四本(《中国民间诸神》《中国道教诸神》《中国佛教诸神》《中国冥界诸神》),他所画的神多是临摹书中之像。由于书中神像多为黑白色,赵先生常根据自己的经验与知识来给神像上色,(上色)“有的根据书上,有的根据传言,你比如说,关公穿绿袍,怎么穿绿袍啊?人传言哩,这个绿袍是刘备给哩,红袍是曹操给哩,红袍穿里边,绿袍穿外边,是这么个传说。(绿袍)破了还得在外边,(红袍)再好在里边套着,这是传说”[10]。写画神轴是一项复杂的工序,先用白面熬的糨糊把画布浆到墙上,然后在布上刷一层浆子,这样易于拉笔调。刷好浆子,先用铅笔画线条,大致勾勒一个神像的轮廓,再用毛笔描画,画好后上色,即可完成。一位艺人一天大致能画一幅半神轴,每幅神轴的价格约80元(2013年)。若写画打醮所用的200余幅神像,要花费上万元。现在,有些村落为了节约成本,不再请人写画了,而是到县城的喷绘店去用电脑打印,一张花费约为20元。[11]由于资金限制,洗马村没有自己的打醮神轴,每次打醮都要去金塔寨村“请神箱”,即“租用”他们的神轴。

修菩萨是洗马村每年二月十九敬菩萨时必需的一道程序,又叫“修大驾”、“给老母修身”或“扎裹老母”。在当地的语汇中,“修”为动词,既有整修、修理、修饰、装饰的意思,又有“修行”“行善积德”的内涵,如当地人把做敬献神灵的纸活叫作“修功”。“给老母修身”同时包含上述两种意思:村民利用秫秸、棉花等材料扎制老母神像,并通过粉饰使老母庄严威风,整个过程统称为“修身”;同时,这个过程又是村民在老母面前修行立功的大好时机,扎制老母的人都有功劳,把老母扎制得越漂亮功劳越大。在洗马一带,“扎裹”也具有扎制、制作、装扮、拾掇之意。[12]“扎裹老母”是扎制老母的另一种方言表达,和“修身”通用。(www.daowen.com)

修菩萨是一项十分烦琐的工作,要提前十几天开始动工。在洗马村,一到农历的正月二十六,张秀莲[13]老人便带领两三个帮手开始动手刻佛面——制作老母面部。扎裹神像,关键在面部,老母的威严全靠面部来表现,所以刻佛面关乎神像制作的成败。洗马村有自己的老母面部印模,制作时要先在印模上面涂上糨糊,然后再一层层地贴上牛皮纸,每糊几层都要假以时日晾干,然后再糊几层,如此反复,直至糊完。这样做的好处是老母面部不会起皱,否则便十分难看。糊好牛皮纸,再糊几层白色的水帘纸,这样老母的面部轮廓便显现出来了。刻完佛面,便要给老母的面部抹粉、描眉、涂眼、画唇、修鼻,样样都是技术活。老母的五官都是由剪纸能人裁剪而成,其中眼睛、眉毛为黑色,耳朵、鼻子、嘴唇为粉红色,眉中饰有粉红色的圆痣。整个面部做完差不多到了二月十日左右。扎制身躯时,菩萨会大部分成员都过来帮忙。老母的身躯用玉米秸秆做成骨架,再用棉花填充而成。

值得一提的是,神像生产与民众的生活经验密不可分。扎裹老母中难度最大的一个环节便是刻佛面,它与日常生活中制作鞋底的工序颇为相似。当地妇女用糨糊把一层层的布糊在木板上,晒干后便变成厚而硬的布层,揭下来,几块布层摞在一起,用粗线纳好,做成鞋底。有了这种经验的积累,刻佛面也就容易了许多。村中妇女大多会点剪纸,逢年过节做点窗花、过门钱等装饰家院,拜神祭祀时修点功活,正因如此,老母的五官才能裁剪得如此惟妙惟肖。对于经常做衣服的妇女来说给老母做身黄袍更不在话下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