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整合:观众角色

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整合:观众角色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看戏的”是献戏活动中另一个重要的在场者。他们赋予了献戏最大程度的娱乐意义和社交意义。“伴随着乡村生活的现代化进程,作为乡民艺术主体的村民其生活节奏与文化形态均受到显著影响。”[36]戏台下面的空地上,看戏的观众大多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他们大部分来自安国附近的乡村,用他们的话说“逛庙会,看大戏是真正的老百姓的东西”[37]。

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整合:观众角色

“看戏的”是献戏活动中另一个重要的在场者。他们赋予了献戏最大程度的娱乐意义和社交意义。“伴随着乡村生活的现代化进程,作为乡民艺术主体的村民其生活节奏与文化形态均受到显著影响。”[36]戏台下面的空地上,看戏的观众大多是六十岁以上的老人,他们大部分来自安国附近的乡村,用他们的话说“逛庙会,看大戏是真正的老百姓的东西”[37]。

提起现在戏曲曲艺的现状,李振清略带抱怨情绪:“现在这些唱戏的,路数都反了,他们去大城市里,大舞台上唱戏,门票这么贵,许多原本懂戏的老百姓被费用不菲的门票挡在了门外,老百姓才是真正懂戏的人。”[38]而庙会献戏,正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个缺陷,为喜好戏曲曲艺的民众,提供了一个近距离观赏的机会和平台。对于一些并不太痴迷戏曲的老人来说,台上唱什么可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在节奏比较慢的戏曲曲艺表演中,获得了与自己身心更和谐的律动感。我在访谈中获知,这些老人大都已经将孙子孙女看大成人,生活变得非常单调,“孙子大了,没事干了,我到处转着去看戏,不为别的,就为了凑个热闹,看着人多,心里踏实,再和旁人拉拉(聊天),就更舒坦了”[39]。

对于台下的观众来说,献戏活动最大的现实意义,可能就在于其创造了一种热闹的氛围。对他们中许多人来说,“看戏”就是图个“热闹”,因为对于懂戏的人来说,台上所唱的内容早已耳熟能详,不必全身心地投入到戏词和表演上;对于那些不太懂戏的人来说,台上唱的什么并不重要。献戏活动更能吸引他们之处,或许是在台下同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人聊聊天,侃侃戏,并以此获得极大的满足,在这个意义上,戏台下的广场俨然成为社交活动场。观众在看戏过程中相互回忆已经看过数遍乃至数十遍的剧目,也许他们看不到戏台子上简易字幕显示器上的台词,但他们在一遍遍的观看中早已将这些烂熟于心,当有些记忆力不太好的观众向记忆较好的观众请教时,会有许多人同时回应,在这样的“问答”中,“看戏”的真正意义得以凸现。(www.daowen.com)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的在场者赋予献戏活动的意义是不同的,他们把献戏活动看作一个文化符号,并结合生活体悟与理解赋予其不同的意义。[40]我们通过分析这些意义的赋予过程,也许能够更好地感受参与者对生活的理解,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庙会献戏的生活性特质和其存在的合理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