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苍岩山庙会:三皇姑信仰的礼俗回转

苍岩山庙会:三皇姑信仰的礼俗回转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历时性观之,这里主祀神三皇姑的敬拜就在礼俗之间起伏回转。因应此次起义,紧邻銮驾山的苍岩山三皇姑信仰受到很大冲击。至此,“俗”正式荣升为有着皇家、朝廷威严的“官礼”,跻身官祭、正祀。苍岩山、苍岩山庙会,尤其是三皇姑成为张扬井陉地方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符号”。

苍岩山庙会:三皇姑信仰的礼俗回转

在华北国家4A级旅游景区苍岩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福庆寺(圆觉殿)和大、小桥楼殿等文物。历时性观之,这里主祀神三皇姑的敬拜就在礼俗之间起伏回转。虽然一直有着质疑,但因为有儒、释、道的依托[17],被百姓顶礼膜拜的由多种传说(俗)而来并渐趋“标准化”的舍手眼救父亲隋炀帝的三皇姑——南阳公主也不同程度地得到历代文人的称颂。与此同步,这些言语叙事也具化为庙宇殿堂、塑像、凤冠霞帔、銮驾、出土文物和以许愿还愿为核心的大大小小的朝山会、杠会、驾会、神通会等敬拜庆典和“物流”。[18]那个文人、士绅叫作南阳公主的姑娘三皇姑,太行山东、西两侧信众俗称娘娘、妞妞、姑姑的三皇姑,也有了苍山圣母、苍山老母以及慈佑菩萨等不同系统的制度性命名——官名。“俗”中浸透着繁多的“礼”。

历史上,白莲教在井陉信众广布。同治九年(1870),白莲教徒黄老和、李秀祯等起义声势颇盛。虽然“赖邑绅等办理团练,居民尚未骚动”,但起义者仍“占据銮驾山,推演教义,迷惑乡愚,敛财聚众,大兴土木”[19]。到光绪元年(1875),此次起义才被平定。

因应此次起义,紧邻銮驾山的苍岩山三皇姑信仰受到很大冲击。现存于桥楼殿旁,光绪二年(1876)《为奉本县常公面谕,上宪札文,命毁拆北坡新庙,变价充公及驱逐邪僧之寺规,以振风化碑》和光绪三年(1877)《革弊碑》都记载了宁晋李修正来山削发,拜贪利的元妙为师,在苍岩山创修全归寺敛财、蛊惑人心、不服地方士绅管理,最终被缉拿和拆毁寺庙等事项。李修正被缉拿后,福庆寺僧便着手重立福庆寺寺规,以重整苍岩山的日常秩序。光绪二年的“以振风化碑”云:“一、如直面主可疑,行踪诡秘之人,腰缠丰富,不准隐藏在寺。一、住持僧人不准贪恋鸦片、嫖娼、嗜酒、赌博。一、寺中地土不准典当。一、不准不告乡地密留外徒。一、年过十二,不准收为徒弟。”

嘉庆年间大规模的白莲教起义,使得朝廷加大了对白莲教的打压力度。这深远地影响到了地方的宗教生态。为了清除白莲教的影响,固化地方,苍岩山地方士绅以及僧众一度曾将三皇姑等同于无生老母,并将山腰的圣母殿(三皇姑真容殿,俗称三皇姑正殿)改造成为伏魔大帝殿,三皇姑被关帝取代。光绪年间《续修井陉县志》中的《苍岩山妙阳公主考》提到了这一特意为之的更替:“道光十四年,禁止朝山者,则以无生老母邪教祖师惑世诬民,通行禁止。世俗不察,改为关帝庙,遂滋讼端。不知无生老母有禁,妙阳公主固未尝禁也。”[20]但是,代表礼的士绅等的人为改变并未得到民众(俗)的认可,三皇姑敬拜始终红火,以至于“遂滋讼端”。为了地方的安宁,平息民怨,在“李匪”之后重整地方社会,地方士绅一反以前的更替之举,群策群力地包装三皇姑,运用既有碑铭、传说以及《隋书》等正史的记载为三皇姑正名。

光绪二十二年(1896),时任井陉县知事言家驹撰写的《苍岩山神隋南阳公主奉敕封慈佑记》对地方士绅的努力有详细记载:第一,将苍岩山祭祀与一般佛教观音道场相区分,指明苍岩山非世俗所谓的“香山”。第二,通过历史考证,使三皇姑不再是传说中无从稽考的“妙阳公主”,而变身为《隋书》中确有其人的南阳公主。第三,强调南阳公主的节孝,以符合儒家伦理。第四,大书特书三皇姑护佑一方的灵迹,所谓“民有疾病疴痛、水旱灾祲,祈祷灵应”,并列举光绪四年、十四年、十七年的灵应降雨止旱和光绪十六年夏应居民请求立晴而止淫雨的事例佐证。第五,选定八大名医和赵元楷妻崔氏、裴伦妻柳氏等隋代节烈妇女为从祀。

地方士绅的努力得到了朝廷的肯定和嘉许。光绪十九年(1893),朝廷认可了地方士绅包装出来的三皇姑,敕封其为“慈佑菩萨”。至此,“俗”正式荣升为有着皇家、朝廷威严的“官礼”,跻身官祭、正祀。如同文昌帝君、关圣帝君和妈祖一样,三皇姑也从民间之神、官方之鬼晋升为官方之神。[21]但是,随着西学的兴起,“科学”观念的传入,20世纪以来的三皇姑敬拜实践再次陷入礼—俗的博弈之中。

改革开放以来,因为十套民间文艺集成的文化工程、保护民族民间文化遗产呐喊,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再加之以文化发展地方经济、文化产业化的催化,三皇姑敬拜又日渐成为不同群体要彰显的“礼”,至少再次表现出了向“礼”提升的努力。不但山腰圣母殿外的妙法莲华经宝塔是文物,殿内右侧墙壁上明代工匠绘制的“礼仪、落难、削发、修道、显灵、敕封、佑民、行雨”三皇姑修行得道壁画,以及左侧墙壁上于光绪十九年绘制的“奏讨敕封”等壁画也都成为文物,严厉禁止香客、游客拍照。正如在苍岩山能买到的《苍岩山的传说》[22]小册子那样,在民间口耳相传的三皇姑系列传说被文本化、书面化、标准化,一再印制、传播,成为当下苍岩山旅游解说词、地方政府网站文化宣传的脚本。[23]同样是关于三皇姑的文字,与意在辨真假、明是非的傅汝凤纂的《井陉县志料》(1934年)的彷徨、纠结不同,1986年新编的《井陉县志》[24]明显多了认同与自豪。在多方参与下,敬拜三皇姑的苍岩山庙会以“井陉苍岩山福庆寺庙会”之名在2005年就名列石家庄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www.daowen.com)

后来,以三皇姑为核心的苍岩山旅游和庙会为其行政所属的井陉县带来巨大收益。苍岩山、苍岩山庙会,尤其是三皇姑成为张扬井陉地方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象征符号”。不仅井陉县旅游局、文物管理所管辖的苍岩山核心景区的建设以三皇姑为核心,山脚、山顶民间新修的庙院也同样以三皇姑为魂魄。山门外的龙岩寺内有三皇姑骑虎殿、三皇姑殿和三皇姑修行宫。山顶有了南阳公主庙、公主坟、三皇姑修行宫,菩萨顶内也有了与山腰圣母殿同名的庙殿。在这些庙殿内,三皇姑的塑像、三皇姑修行得道的基本情节被一再复制、具化、活化。

2001年树立在南阳公主庙庙门外的《南阳公主庙重修碑》碑阳有下述文字:

南阳公主庙是苍岩山景区的主要景点,原址始建于隋唐,是隋炀帝之女南阳公主出家修行之地。清光绪元年(一八七五年)《续修井陉县志》和《隋书·南阳公主传》中记载,南阳公主出生皇宫,目睹父皇暴敛横征,看破红尘,愤极出家,削发为尼,修行六十二载,静禅林,扶危济贫,德在四方。光绪十九年(一八九三年)九月二十五日,敕封南阳公主为“慈佑菩萨”,公主圆寂后,葬于南阳公主庙后的公主墓内。南阳公主庙历经风雨,殿宇倾圮,为保护文物古迹,对南阳公主庙进行重修。

在山顶游客、香客可以免费入内的三皇姑修行宫中,修建管理者将三皇姑修行得道的经典情节以泥塑彩绘的方式,呈现在殿内玻璃柜中,依次为:宫中生活、撒黍撑船、苦劝父王、三难公主、火烧百草寺、跨虎登山、智占苍山、造桥修殿、众尼降灾、修成正果、舍献黎民、普度众生。如同南阳公主庙前的碑铭落脚于文物,这些泥塑的说明文字不容置疑地将三皇姑这个神灵南阳公主化。如:

一千四百年前,隋炀帝杨广在位,荒淫残暴……居然想出了撒黍撑船的招数。他让美女们赤身裸体,在撒满黍米的地上拉着他乘坐龙舟……炀帝的三女儿南阳公主自幼深居宫廷,知书达理。她看到父王整日不理朝政,沉于酒色,到内宫劝说父王,应勤政爱民,安邦治国。然炀帝却勃然大怒,一意孤行,公主苦劝无望,看破红尘,决意出家……

在这些当代的反复书写和图像叙事学中,三皇姑这个传统意味浓厚的“俗”成了地方可以展示、馈赠给他者的“礼”——历史文物和地方文化。如同同期妙峰山香会由“皇会”向非物质文化遗产转化那样[25],在苍岩山,传统敕封的“礼”也实现了向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现代之“礼”的过渡,乡土信仰成为旅游资源,有了观与被观的“休闲”色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