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礼仪文化与宗教信仰的研究: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中国礼仪文化与宗教信仰的研究: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时间:2023-07-3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是礼仪之邦,这既是自我指认,也来自他者评价。而在宗教研究中,涂尔干对宗教的信仰和仪式的二元划分始终被奉为圭臬,因此对西方学者的相关研究来说,礼就成了中国宗教的一部分。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3页。译名的对应与差异,ritual、仪式和礼的交叉和区别,意味着不同的学术视角和历史传统,提示我们在中西不同的学术传统中,礼和ritual是有交叉重叠但并不完全相同的一对概念。

中国礼仪文化与宗教信仰的研究: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

中国是礼仪之邦,这既是自我指认,也来自他者评价。礼,作为儒家的基本概念及中国文化社会的核心观念,很早就被介绍到了西方。西方学者如孟德斯鸠和韦伯也曾从不同角度认为礼定义了中国的文化身份。〔参见[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上),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312~316页,原书出版于1748年。[德]马克斯·韦伯著,康乐、简惠美译:《中国的宗教 宗教与世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25~226页,原书出版于1915年。〕礼的英译多种多样,如ritual(仪式)、ceremony(庆典)、propriety(合宜)、etiquette(礼节)、moral conduct(道德操行)、correctness(正确性)等,反映了西方人对其不同的诠释。

在当代西方学术传统中,大部分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沿用英国人类学家拉德克里夫-布朗(A.R.Radcliffe-Brown)的观点,把礼翻译成ritual,因此也就按照ritual来研究中国的礼。而在宗教研究中,涂尔干对宗教的信仰和仪式的二元划分始终被奉为圭臬,因此对西方学者的相关研究来说,礼就成了中国宗教的一部分。[参见A.R.Radcliffe-Brown,“Religion and Society,”in The Social Anthropology of Radcliffe-Brown,ed.Adam Kuper,London,Henley and Boston(Routledge &Kegan Paul,1977),108.并参见Catherine Bell,“Acting Ritually:Evidence from the Social Life of Chinese Rites,”in The Blackwell Companion to Sociology of Religion,ed.Richard K.Fenn(Oxford,UK;Malden,Mass:Blackwell Publishers,2001),371-387.Wei-ming Tu,“The Creative Tension between Jen and Li,”Philosophy East and West,Vol.18,No.1/2(January-April 1968):29.James L.Watson and Evelyn S.Rawski,“Preface,”in Death Ritual in Late Imperial and Modern China,ed.James L.Watson and Evelyn S.Rawski(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8),ix.Patricia Buckley Ebrey,Confucianism and Family Rituals in Imperial China:a Social History of Writing about Rites(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1),3-4.Roger T.Ames,“Rites as Rights:The Confucian Alternative,”in Human Rights and the World's Religions,ed.Leroy S.Rouner(Notre Dame:University of Nortre Dame Press,1988),199.Richard J.Smith,“Ritual in Ch'ing Culture,”in Orthodoxy in Late Imperial China,ed.Kwang-Ching Liu(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0),284.Cho-yun Hsu,“Foreword,”in Li:Rites and Propriety in Literature and Life:A Perspective for a Cultural History of Ancient China,ed.Noah Edward Fehl(Hong Kong: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1971),ix.李安宅:《仪礼礼记之社会学的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9页。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3页。邹昌林:《中国礼文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15页。]研究中国民间信仰的西方学者大都注意到了礼的重要性,但是按照仪式概念来研究礼往往引发很多问题,如以美国人类学家华生(James Watson)为代表所提出的,近来中西学界所热衷讨论的中国宗教是实践正统(orthopraxy)还是信仰正统(orthodoxy)的问题。[2]

另一方面,在中国话语传统中,关于礼有悠久而深厚的学术传统,亦即礼学。这主要是关于“三礼”(《礼记》《仪礼》《周礼》)的文本阐释、考据之学,它随着儒家的兴盛而发展成丰厚的学术文化传统。“三礼”中,《礼记》和《仪礼》为所有的人生仪礼如冠礼、婚礼、丧礼等,提供了详尽的规范和相应阐释,虽然开始主要涉及贵族礼仪,但宋以后礼下庶人,其仪节在社会中影响深远。[3](www.daowen.com)

令人玩味的是,在现代书面语中,ritual被汉译为仪式,意指一个普遍的学术范畴,它和中国特有的礼并无对应关系。译名的对应与差异,ritual、仪式和礼的交叉和区别,意味着不同的学术视角和历史传统,提示我们在中西不同的学术传统中,礼和ritual是有交叉重叠但并不完全相同的一对概念。因此我们用西方的研究范式考察中国文化时,需要反思西方religion(宗教)和ritual概念作为研究范畴的适用性及其引发的问题。[4]本文把礼置于ritual和西方宗教学研究范式中,比较礼和ritual的同与异,由此探讨中国宗教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让我们首先来看看ritual这个学术范畴在现代学术话语中的构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