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在国际上的经济地位不断提高,经济发展模式也由原来主要依赖投资和出口到重视消费拉动内需以促进经济增长的模式转变。价格法的完善对稳定我国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国内市场、维护消费者利益、稳定市场秩序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意义。笔者认为我国价格法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所突破:
1.深化价格理论问题的研究。特别加强对价格形成制度、价格运行制度、价格监督制度、价格调控制度等制度的理论研究,同时,在实践中也要不断对各项制度进行细化和完善,使其更具可操作性。特别指出的是要增加反价格垄断的条款,增加管制价格歧视的内容,明确规定价格歧视的构成要件,规定价格歧视的例外情形或抗辩理由。另外要增加对行政事业性收费规定。价格法在细节上也应该不断完善,注意用词的恰当。如将第4条、第11条中的“价格活动”改为“价格行为”;将第24条中“向消费者、经营者公布”改为“向全社会公布”;将本法律的权益保护范围扩大到国内潜在的消费者和经营者。[66]
2.不断完善价格法的法律体系。使其在内容丰富的基础上,增强其可操作性。特别是对价格法执法制度的研究还不甚完善。完善价格法的监督机制,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对价格违法行为执法要严而有据,使以其震慑力在一定程度上能遏制价格违法行为。
3.不断探求价格法多元化的研究方法,实现价格法研究更大程度的交叉研究。前文提到有关价格法的诸多著作是经济学、金融学的著作,对价格法的研究,应该注重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视角出发,无论是对价格法的理论还是实践的发展都是有益的。
4.明确政府管理价格的范围,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和优势,协调政府监管和市场自我调节的关系,明确行政干预的程序,使其能更加灵活地应对市场价格的异动。
5.促进价格法的发展,使其适应国际经济的发展要求,为我国的对外贸易减少障碍。应该调整我国价格法的相关内容,修正那些与国际规则相违背的条款,使其不断完善,以适应WTO的规则,真正实现与国际社会接轨,提升我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使我国更加适应世界经济的发展。
【注释】
[2]温桂芳、张群九主编:《中国价格理论前沿(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
[3]白瑞雪、白暴力主编:《价格总水平上流的机制与原理:物价上涨的理论与现实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
[4]刘大伟:《公用事业价格听证中消费者参与的法经济学院研究》,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5]李亚、李富成:《价格听证指南》,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年版。
[6]肖伟志:《价格歧视的反垄断法规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7]唐要家主编:《价格合谋的反垄断政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8]杨悦主编:《反倾销行为的价格效应及决策体系》,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9]张华明、赵国浩、焦斌龙:《煤炭资源价格形成机制的政策体系研究》,冶金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
[10]谢平、管涛、黄益平等主编:《价格的逻辑》,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年版。
[11]潘静成、刘文华主编:《经济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73页。
[12]漆多俊、冯果主编:《经济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3版,第503页。
[13]朱崇实:《经济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4版,第380页。
[14]倪振峰、冯玉枢:《经济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22页。
[15]孙宝强:《关于修订和完善〈价格法〉的思考》:《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16]漆多俊主编:《经济法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47页。
[17]潘静成、刘文华:《经济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版,第271页。
[18]张守文:《经济法理论的重构》,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271页。
[19]王常志:《从〈价格法〉实施十年来看我国价格法制建设》,载《中国价格监督检查》2008年第7期。
[20]黄勇:《论反垄断法中的价格问题》,载《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3期。
[21]王颢:《试论价格行政立法中的“以人为本”》,载《价格月刊》2007年第1期。
[22]王常志:《从〈价格法〉实施十年来看我国价格法制建设》,载《中国价格监督检查》2008年第7期。
[23]胡杰:《我国价格法实施十年之理论研究综述》,载《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5期。
[24]杨紫烜、徐杰主编:《经济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5版,第505页。
[25]叶珊:《论定价权的分立结构及其制衡逻辑》,载《学术交流》2009年第2期。
[26]倪振峰、冯玉枢:《经济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22~223页。
[27]叶珊:《论定价权的分立结构及其制衡逻辑》,载《学术交流》2009年第2期。
[28]孟庆瑜、盛莉婷:《论政府价格干预及其制度完善》,载《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8期。
[29]查志刚、郭健:《政府价格干预法律制度比较分析——从经济法视角分析》,载《价格月刊》2009年第2期。
[30]温桂芳:《价格宏观调控:新时期的新挑战和新思路》,载《学术研究》2008年第4期。(www.daowen.com)
[31]李书田:《价格宏观调控中出现问题及其对策研究》,载《价格与市场》2010年第11期。
[32]孟庆瑜、盛莉婷:《论政府价格干预及其制度完善》,载《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8期
[33]胡志平:《中国价格宏观调控前后30年之比较演进分析》,载《社会科学家》2009年第9期。
[34]朱崇实主编:《经济法》,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4版,第380页。
[35]刘金艳:《论〈价格法〉的宏观调控功能》,载《经济师》2007年第11期。
[36]杨紫烜、徐杰主编:《经济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5版,第510页。
[37]申世军:《“约谈”体现价格调控手段创新》,载《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4期。
[38]姚毓春、马野驰:《正确认识“约谈”的价格调控作用》,载《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5期。
[39]简旭东、何亚军:《完善政府定价听证实务操作规则的思路》,载《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12期。
[40]肖永红:《论我国价格法律制度的修改和完善》,载《高校讲坛》2010年第27期。
[41]倪振峰、冯玉枢主编:《经济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30页。
[42]张琬菁:《当前中国价格听证制度分析》,载《山西财政》2009年第1期。
[43]查志刚、郭健:《政府价格干预法律制度比较分析——从经济法视角分析》,载《价格月刊》2009年第2期。
[44]杨紫烜、徐杰主编:《经济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5版,第511页。
[45]漆多俊、冯果主编:《经济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3版,第503页。
[46]赵建军、陈蕾、黄艳:《价格监督检查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载《中国价格监督检查》2008年第12期。
[47]江福臣:《对价格监督检查工作的思考和建议》,载《中国价格监督检查》2011年第2期。
[48]漆多俊、冯果:《经济法》,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3版,第510页。
[49]赵全新:《对不正当价格行为的认识及治理路径选择》,载《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6期。
[50]《〈价格法〉价格行为第十四条释义》,找法网http://China.find Law.cn/jingjifa/Jiagefa/Jgfis/44209_:html,2015年5月2日下载。
[51]漆多俊主编:《经济法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51~352页。
[52]赵全新:《对不正当价格行为的认识及治理路径选择》,载《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6期。
[53]李海涛:《“差价返还”销售与反垄断法管制》,载《价格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2期。
[54]张济、李建华:《对高定价低折扣商品进行价格规制的基本思路》,载《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11期。
[55]许小凡:《竞争法视角下的零售商价格欺诈行为研究——兼论“明码标价”应被“明码实价”所取代》,载《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第1期。
[56]孙宝强:《关于修订和完善〈价格法〉的思考》,载《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57]赵全新:《对不正当价格行为的认识及治理路径选择》,载《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6期。
[58]肖永红:《论我国价格法律制度的修改和完善》,载《高校讲坛》2010年第27期。
[59]赵全新:《对不正当价格行为的认识及治理路径选择》,载《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年第6期。
[60]黄勇:《论反垄断法中的价格问题》,载《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年第3期。
[61]朱海强、郑天锋:《市场价格形成中的反垄断规制问题研究》,载《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6期。
[62]朱海强、郑天锋:《市场价格形成中的反垄断规制问题研究》,载《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6期。
[63]朱海强、郑天锋:《市场价格形成中的反垄断规制问题研究》,载《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年第6期。
[64]转引自朱崇实、卢炯星主编:《中国经济法学(部门法)五年研究综述(2002—2006)》,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278页。
[65]郑翔:《协调反垄断法与价格法关系的探讨》,载《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9期。
[66]孙宝强:《关于修订和完善〈价格法〉的思考》,载《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6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