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社会形态划分及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社会形态划分及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由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复杂性,人类在遵守一般规律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形式。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趋势的认识,它体现的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历史发展有共同普遍的发展规律。这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是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表现了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当中又存在着多样性和差异性。

马克思主义运用科学的角度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各自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这些规律都为社会形态的逐步更替开辟了道路,决定了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但由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复杂性,人类在遵守一般规律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特殊的形式。

(一)社会形态的内涵

社会形态是标志社会发展阶段和不同制度的一个范畴。它指的是同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任何一种社会形态都是该社会反映其生产力水平的技术形态,概括经济基础状况的经济形态,表征其政治上层建筑与思想上层建筑的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的综合。它是把握一个国家制度本质规定性的科学范畴。虽然世界上不同的国家与民族的社会现象、社会关系、历史进程复杂多变,但我们可以通过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科学认识各国的社会制度的本质特征。

(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在社会发展趋势上,社会形态更替具有统一性、顺序性。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趋势的认识,它体现的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历史发展有共同普遍的发展规律。它有两层含义:

一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客观历史过程;

二是依据社会发展阶段的性质,社会历史可划分为五种社会形态: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其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社会)。这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是社会历史运动的一般过程和一般规律,表现了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

马克思在肯定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统一性的同时并没有为所有的民族、所有的国家规定出必然遵循的单一发展模式,他只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当中又存在着多样性和差异性。其主要表现为在不同国家、民族和地区,社会形态更替具有不同的路径、不同的模式。就具体的国家或民族的社会形态发展的历程而言,其情况就不同。有的国家经历了几种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典型过程,也有的国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超越了一个甚至几个社会形态而跨越式地向前发展;有些国家在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社会形态性质不够典型,甚至多种社会形态特征交叉渗透;有些国家在一定时期由较为落后的社会形态快速跃迁为先进的社会形态,而有些国家的社会形态则长期陷于停滞状况甚至由先进转为长期落后;即使是同一种社会形态,在不同国家也会显现不同特点等。所有这些,都体现了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的特殊形式。古代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早于欧洲,但近代欧洲进入资本主义时,中国却还停留在封建主义社会。依据俄国社会变革的实践经验,列宁曾深刻指出:“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4]”这是对社会形态更替统一性与多样性辩证关系的正确解读。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得知在把握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时,既要看到它的统一性,又要看到它的多样性,即将二者辩证地统一起来。具体表现为:一方面,社会形态的更替具有多样性,体现了不同民族的特殊性和能动性;另一方面,社会形态更替的多样性并不是对统一性的否定。从整个世界历史的进程来看,资本主义社会的出现不可能早于封建社会,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不可能早于资本主义阶段。一些民族未经封建社会而直接步入资本主义阶段,是整个人类历史受到资本主义的深刻影响。东方一些民族跨越资本主义阶段而走向社会主义社会,这也是由于资本主义内部矛盾对东方社会渗透、影响和冲突的结果。

(三)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和人们历史选择性的统一(www.daowen.com)

社会形态发展的统一性与多样性及其辩证关系,根源于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与人的历史选择性相统一的过程。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规定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社会形态更替归根到底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结果,其中,生产力的发展具有最终的决定意义,所以,只要把全部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结于生产力,就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作自然的、历史的过程,就能够发现“各国社会现象中的重复性和常规性”[5],也就是规律性。这就是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性从根本上规定了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社会形态更替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但这种历史客观必然性不是数学定理,不可能像数学推理在逻辑上那样严密,否则,就会导致历史宿命论,使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任何发挥余地。社会规律具有趋向性质,它作为一种近似的波动的趋势,是一种大尺度的规律。承认社会历史的客观性、必然性,就是承认了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反对把社会主义变成一种道德幻想,一种单纯的价值取向。现代西方一些学者千方百计地反对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因为承认这一点就等于承认资本主义的暂时性。社会形态更替的历史规律并非是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规范人类的东西,而是在人的实际活动中生成和实现的。如同其他社会规律一样,社会形态更替的规律也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规律的客观性并不能否定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并不排斥人们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于某种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性。这种历史选择性包含三层关系:

第一,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实践活动的幅度、空间。规律表现为客观条件对人的活动的制约,人们总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生存和发展,而一定的客观条件为人们的活动规定出相应的可能性空间,为人们的选择提供了可能。选择是人类创造历史活动的重要一环,客体条件是具有双重性的。从消极的意义讲它是对人的活动的限制,从积极的意义讲,它为人类的活动提供了前提和基础。例如,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中国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而跨越了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就是由具有建立公有制为主体的生产关系的基本的生产力条件、当时苏联社会主义的存在及影响以及资本主义道路走不通等原因造成的。

第二,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人是实践社会规律的主体。在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中,一方面人们的历史选择活动总要受到人们自己目的的支配,因为在历史给定的可能性空间中活动的是有意识、有某种目的的人,人的意志和能动性是要发挥作用的;另一方面,人们的历史选择活动又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因为历史过程是受内在的一般规律支配的,人们的历史选择只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实现。西方社会、东方社会都走过了专制主义道路,这种选择都是历史必然性制约的。这些都决定了在社会形态更替过程中历史主体的选择性活动,必然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第三,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人们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最终取决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根本意愿以及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把握程度和顺应程度。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社会形态变革的决定力量。在这里,人民群众对于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正是在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参与社会变革实现的,人心向背是不可抗拒的。对此,列宁指出:“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像在革命时期这样以新社会制度的积极创造者的身份出现。在这样的时期,人民能够作出从市侩的渐进主义的狭小尺度看来是不可思议的奇迹。”[6]历史表明,人民群众、社会中大多数人的心智所向,体现了历史的主流,预示着社会发展的方向,因此,历史的发展、社会形态的更替的规律,归根结底会通过人民的意志和人民的选择表现出来。

从历史上看,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社会主义更符合现代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实践证明,只有社会主义能够救中国和发展中国,从现实上看,只有发展好中国的社会主义,才能坚持和壮大国际社会主义。

(四)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社会形态的更替演进,还表现为历史的进步性与曲折性、渐进性与跨越性的统一。社会形态更替的进步性、渐进性主要是指五种社会形态依次演进的基本趋势,其历史过程是一个辩证否定,即扬弃的过程。是一个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这种发展过程在方向上是前进的、上升的。但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渐进性并不否认总的前进过程中伴随着历史发展的曲折性和跨越性。马克思在晚年的研究中,把研究目光从西欧发达国家转向亚非拉不发达地方时,对各个民族和国家发展道路的多样性问题更加重视,并且预测俄国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为此提出了著名的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的理论。另外,一种新社会制度取代旧社会制度,往往并不是从旧社会制度发展较为充分的典型国家开始,而更易于在旧制度发展不很完善或者很不充分的地方突破。这既体现了社会形态更替过程的曲折性,又为社会形态更替的跨越性提供了条件和历史契机。因为旧制度发展得愈充分、愈成熟、愈完善,新制度突破它就越困难。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也证明了这一点。社会形态发展的跨越性在历史上并不鲜见,美国跨越的封建社会,德国跨越的奴隶社会,资本主义制度是在欧洲而并非在封建制度高度发展的中国等东方国家首先取得胜利等,社会主义首先是在俄国、中国等国家而并非在欧美各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获得成功,都是明显的例证。可见马克思既强调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也承认不同国家社会发展道路的特殊性。

社会进步发展过程中,社会形态更替的反复甚至倒退,是时常出现的。从社会历史上看,每一次社会制度的变革,无不经过曲折反复的斗争;每一个新生的社会制度,无不有一个从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例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1640年,但在战胜封建制度以后,接着就出现了1660年的旧王朝复辟。直到1688年,资产阶级政党以政变的方式从荷兰迎来了一个带着荷兰海陆军进入英国的国王,才使英国的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稳固下来。就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看,从建立到成熟,大体也要经历二三百年的时间。

总之,社会主义作为人类历史迄今最进步的社会形态,它的产生和发展具有某种跨越性,是合乎规律的。它走向成熟,取得最后胜利,必然要经过最为复杂曲折的斗争和长期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出现某种挫折甚至倒退也是不可避免的,不可能一帆风顺、一蹴而就。但是,历史车轮前进的总趋势是不可改变的。社会主义所创造的辉煌、所起的历史进步作用,使我们有理由相信社会主义发展的道路虽然曲折,但因为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符合社会历史的规律,社会主义的前途必定是光明的,其光辉必将为世人所瞩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