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欧洲?欧洲是地理概念还是政治概念,抑或是文明概念?欧洲作为地理概念是由它的边界确定的,一般来说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高加索山脉、黑海是欧亚大陆的地理分界线,这条线以西的地区属于欧洲,它是一个位于欧亚大陆西部的半岛,核心部分是西欧;欧洲作为政治概念,则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展变化,历史上先后呈现为帝国、中世纪封建社会、民族国家、欧盟等不同政治组织形式,冷战时期则分属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不同意识形态的西欧和东欧,当前欧盟成员国在政治制度上表现为政教分离、法制、代议制民主等共同特征;欧洲作为文明概念,是指它具备这样一些特性:古希腊及罗马文明作为共同的文明源头,基督教作为宗教信仰,历经中世纪封建主义、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等一致的文明进程。自罗马帝国以来,欧洲的历史发展一直由分与合两种力量驱动,长期充斥着战乱与纷争。合的力量试图统一欧洲,也进行过多次尝试,包括罗马帝国、查理曼帝国、神圣日耳曼罗马帝国的兴衰,拿破仑统一欧洲的尝试,希特勒征服欧洲的野心,二战结束后欧洲一体化进程及欧盟的建立。分的力量则导致欧洲分裂,包括罗马帝国在公元395年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基督教亦随之分为东西两个教会(西派教会以罗马为中心,东派教会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公元1054年正式分裂为天主教和东正教两个教派),长达千年的欧洲中世纪的分裂及混乱,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战争结束后欧洲众多民族国家的兴起及引发的强权之争,冷战期间东欧和西欧的分裂及对峙。
欧洲国家虽然在人种、语言、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紧密相连,有高度的相似性,但在历史上欧洲国家之间战争频仍,1337年—1453年的英法百年战争、1618年—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威斯特伐利亚战争)、路易十四的称霸战争、1754年—1763年的英法七年战争、拿破仑战争、普法战争等等,不胜枚举。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死伤最惨烈的两次世界大战主战场也都位于欧洲,交战的各方也多为欧洲国家。为实现欧洲的和平与统一,历史上欧洲有不少思想家提出过诸多方案,比较有代表性的包括圣-皮埃尔(1658—1743)在《永久和平方案》中提出的欧洲邦联思想,库当霍夫-卡莱吉在一战后1923年组织了“泛欧运动”,但限于各方面的因素,这些方案和运动最终都没取得成功,不过作为一种观念被传承下来,成为一种推动欧洲一体化的思想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欧洲造成了惨不堪言的空前浩劫,欧洲失去了世界中心的地位,残酷的现实使欧洲人真正觉醒,欧洲的政治家们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识到欧洲的问题只有通过欧洲国家的联合才能加以解决,欧洲要作为世界的一极发挥影响力只有通过联合的方式才能实现,而最大的障碍是欧洲两个人口最多的国家——德国和法国之间的敌对。二战后欧洲一体化运动的“总设计师”、享有“欧洲之父”美誉的法国人让•莫内基于功能主义的一体化理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把法国和德国两国的煤炭和钢铁这两种最重要的战争资源置于一个超越国家的管理机构之下,对煤炭、钢铁资源共同开发和使用,并且该机构也吸纳其他欧洲国家参加。莫内的设想得到了法国外长罗伯特•舒曼的支持,1950年5月9日发表了倡议把法、德的煤钢生产置于共同的最高管理机构之下的《舒曼计划》,正式开启了战后欧洲一体化的进程。1952年8月,法国、西德、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六国组成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建立,1957年它们又在罗马签署了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这样就形成了三个共同体,构成了欧共体的基本架构。1967年《布鲁塞尔条约》把三个共同体机构合并成为一个机构,欧洲一体化组织就简称为欧共体。1973年,欧共体经历了第一次扩大,英国、丹麦和爱尔兰加入欧共体,成员国从6个增至9个。1981年希腊加入欧共体,1986年西班牙和葡萄牙加入欧共体,成员国增加至12个。1992年,《欧洲联盟条约》(又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共体升级为欧盟,欧洲一体机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然而,冷战时期的欧洲一体化仅限于西欧,欧洲处于分裂和对峙的状态。这是因为二战结束之后,美苏争霸和意识形态对立引发了冷战,使欧洲被分割成西欧和东欧两部分,它们实行不同的社会制度,分别被美国和苏联控制。冷战结束后,欧洲一体化才得以越过西欧和东欧的分界线,欧盟通过四轮扩大吸纳了16个新成员国,其中大部分为前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东欧国家。1995年1月1日,奥地利、芬兰和瑞典三个国家加入欧盟;2004年5月1日,塞浦路斯、捷克共和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匈牙利、马耳他、波兰、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等共计10个国家加入欧盟;2007年1月1日,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这两个国家正式加入欧盟;2013年7月1日,克罗地亚加入欧盟。至此,欧盟的成员国增加至28个,欧洲一体化达到了一个新的广度。
不管怎样,欧盟的扩大不可能无休止的进行下去,否则会使欧洲一体化的成效大打折扣,加剧疑欧情绪乃至引发欧盟解体。事实上,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洲一体化就逐渐步入停滞期,此后又遭遇移民和难民问题的冲击,受到逆全球化和民粹主义的影响,欧盟建设举步维艰。2016年6月,英国全民公投决定“脱欧”,更是让人想到了欧盟可能会解体的前景。因此,为了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巩固和发展欧洲一体化的成果,必须回答一个至关重要但又难于回答的问题——欧盟的边界在哪里?或者说怎样界定欧盟的边界?欧盟本身在不断地发展变化,外部边界的界定问题因此一直处于欧盟辩论的前沿。欧盟的历史就是内部边界和外部边界不断调整的历史:从内部看,一个单一经济空间的逐步建立,减少了欧盟成员国间边界的相互阻隔;从外部看,随着一轮又一轮的扩大,欧盟的外部边界不断地外移。欧盟寻求和新邻国在新的政策框架下展开合作,试图通过加大地区一体化的努力来定义和软化它的外部边界,以防止在欧洲出现新的分裂。欧盟边界的范围主要取决于欧盟在扩大过程中能够吸纳的多样化程度,以及外部行为体对一个地理范围上不断增大的欧盟的回应,尤其是俄罗斯的反应。欧盟边界的性质则主要取决于边界开放或关闭的程度,以及它们属于欧盟治理体系的一部分而非局限于主权国家体系的程度。欧盟邻国政策(ENP)可以被视为是欧盟应对边界问题所实施的一项政策,它对两个与边界有关的问题作出回应:欧盟的最终边界在哪里?欧盟如何把外部边界从分界线转变为友好交流和互动的中间地带?
欧盟可能会越来越像一个“新中世纪主义帝国”(neo-medieval empire),而非一个威斯特伐利亚式的超级国家。它发展成为一个存在多层权威和多重忠诚的体系,更多地把边界视为一条可以交流和互动的地带而非相互隔离的分界线。然而,应该看到,欧盟和邻国对边界的理解是不一样的。作为一个具有后现代意义的国际行为体,欧盟不是一个传统的主权国家,它对边界的理解并不完全符合针对主权国家的边界概念;但欧盟的邻国(ENP对象国)无疑还是威斯特伐利亚国际体系意义上的主权国家,它们对边界的理解仍然遵循传统的边界概念。这种观念上的冲突可能会影响到双方在边界上的交流和互动,包括商品、资本、服务和人员的流动。
对于欧洲一体化的推进及欧盟边界的界定,俄罗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冷战结束后,欧盟不遗余力地推进东扩,意图在欧盟的框架内实现欧洲的统一,消除西欧和东欧的鸿沟。但当欧盟的边界扩展到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一线时,遭到了俄罗斯的强烈抵制。冷战结束后,俄罗斯虽然一度遭遇低谷,综合国力大幅下滑,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但俄罗斯的大国抱负和雄心从未泯灭。2000年政治强人普京上台后,把重振俄罗斯的大国地位作为使命,他在内政外交上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举措,并借力当时国际市场上的高油价,止住了俄罗斯下滑的趋势,让俄罗斯人再次感受到了俄罗斯作为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国的存在,普京也因此赢得了国内民众的高支持率。对于欧盟向前苏联成员国的东扩,俄罗斯视为是挤压其战略空间,因此不能视之不管。意图重振大国地位的俄罗斯需要广阔的地缘战略空间或势力范围,不能容忍北约和欧盟直抵家门口,否则俄罗斯将遭遇被永久弱化的结局。2008年俄罗斯与格鲁吉亚的战争,2014年的乌克兰危机及俄罗斯合并克里米亚,背后都是欧盟与俄罗斯的博弈,俄罗斯在这些事件中都展现了强硬的态度,向欧美发出了清晰的信号,即不管付出多大的代价,俄罗斯都不能容忍欧盟和北约扩大到乌克兰和格鲁吉亚等独联体国家。在俄罗斯看来,白俄罗斯、乌克兰、摩尔多瓦、格鲁吉亚等欧盟邻国政策的对象国是俄罗斯不能失去的势力范围,攸关俄罗斯的安全、复兴和大国地位的存续。
就俄罗斯本身来说,它属不属于西文认同欧洲国家?如果属于,俄罗斯有无可能加入欧盟?事实上,俄罗斯的身份认同问题始终是一个困惑,正如俄罗斯哲学家尼·别尔嘉耶夫所指出:“东方与西方两股世界之流在俄罗斯发生碰撞,俄罗斯处在二者的相互作用之中。俄罗斯民族不是纯粹的欧洲民族,也不是纯粹的亚洲民族……在俄罗斯精神中,东方与西方两种因素永远在相互角力。”[14]在地理上俄罗斯地跨欧亚两洲,在文明上兼具东西方文明的元素,在民族构成上极具多样性,这些都造成了俄罗斯东西方身份属性的不确定性。俄罗斯国内对自身的身份归属和认同问题意见不一,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是西方主义(西方派)的观点,他们强调俄国文明的欧洲属性、俄罗发展的欧洲道路和外交的欧洲方向,然而,西方对俄罗斯缺乏认同,决定了俄罗斯很难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欧洲国家。第二种观点是斯拉夫主义(斯拉夫派)的观点,他们反对俄罗斯西化,认为俄罗斯的未来在于回归本土原则,坚持俄罗斯文化和发展道路的独特性。第三种观点是欧亚主义(欧亚派)的观点,他们认为俄罗斯既不是欧洲,也不是亚洲,而是与欧洲和亚洲并立的自成一类的“欧亚(洲)”,因此应当走欧亚主义的发展道路,在文明方面充当东西方文明的桥梁,在地缘政治上主导欧亚地缘空间。俄罗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家战略取向在这三派之间来回摇摆。普京上台之后,对这三派观点采取了兼收并蓄的做法,确认俄罗斯是“欧亚国家”,把对强国地位的追求作为首要目标,力图使俄罗斯成为世界的一极。俄罗斯的大国战略目标与欧洲一体化存在结构性的矛盾,欧盟通过ENP框架发展与独联体国家的关系也受制于俄罗斯的影响,因为俄罗斯视前苏联地缘空间为其势力范围。不管怎样,俄罗斯与欧洲的关系错综复杂,双方的命运紧密相连。在讨论欧洲一体化的前景和欧盟边界的界定问题时,必须考虑到俄罗斯这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注释】
[1]European Council,A Secure Europe in a Better World:European Security Strategy,Brussels,December 12,2003,p.7.
[2]Roland Dannreuther,“Developing the Alternative to Enlargement:The European Neighbourhood Policy”,European Foreign Affairs Review,Vol.11,2006,p.184-186.
[3]沃勒斯坦世界体系论使用的核心概念是核心—半边缘—边缘,此处借用了这个概念,但意义不完全相同。(www.daowen.com)
[4]Annika Björkdahl,“Norm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Some Theoretical and Methodlogical Reflections”,Cambridge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Vol.15,No.1,2002,p.21.
[5]Ian Manners,“Normative Power Europe:A Contradiction in Terms?”,Journal of Common Market Studies,Vol.40,No.2,2002,pp.242-243.
[6]European Commission,European Neighbourhood Policy-Strategy Paper,COM(2004)373 final,Brussels,12 May 2004,p.3.
[7]European Council,A Secure Europe in a Better World:European Security Strategy,Brussels,December 12,2003.
[8]Franck Petiteville,“Exporting‘Values'?EU External Co-operation as a‘Soft Diplomacy'”,in Michèle Knodt and Sebastiaan Princen(eds.),Understanding the European Union's External Relations,London,Routledge,2003,p.134.
[9]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Resolution of the Council and of the Member States Meeting in the Council on Human Rights,Democracy and Development,Doc.No.10107/91,Brussels,28 November 1991.
[10]Stefania Panebianco,“The Constraints on EU Action as a‘Norm Exporter’in the Mediterranean”,in Ole Elgström and Michael Smith(eds.),The European Union's Role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Concepts and Analysis,London,Routledge,2006,p.139.
[11]S.Lavenex,“EU External Governance in Wider Europe,Journal of European Public Policy,Vol.11,No.4,2004,pp.680-700.
[12]European Commission,Wider Europe-Neighbourhood:A New Framework for Relations with our Eastern and Southern Neighbours,op.cit.,p.10.
[13]European Commission,Communication from the Commission to the Council and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on Strengthening the European Neighbourhood Policy,COM(2006)726 final,Brussels,4 December 2006,pp.4-8.
[14][俄]尼·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俄罗斯思想的主要问题[M].雷永生,邱守娟译,三联书店出版社,2004:2-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