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初中写作教学提升内容技术含量

初中写作教学提升内容技术含量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样“点面互补”,较为全面地展示了爸爸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条件下悉心呵护“我”的情境,使一位慈爱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我们在构思时,完全可以按照生活的逻辑,以“可能会发生”为原则,精心设计一些“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巧合。坚持一个月后,“我”急切地询问礼物准备情况,妈妈以“

初中写作教学提升内容技术含量

很多考场作文没能获得理想的成绩,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所学的各种写作技法没能有效地学以致用。这种缺乏“技术含量”的作文当然难以赢得阅卷教师们的青睐。我们训练考生们掌握下列简便实用的写作技法,取得了较好的备考成效:

(一)点面互补法

由于篇幅所限,一些考场记叙文常常简单罗列了几件类似的事,或者通篇只详写了一件事。前者给人泛泛而谈、详略不分之感,后者则往往显得单薄,难以充分地突现主题。如果采用“点面互补”的方法,就会收到扬长避短的良效。

这里所说的“点”,即详尽地描述最典型、最突出的一件事、一个人或某个场景,用这个代表深刻地表现主题,正所谓“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面”即以大致整齐的句式简略列举类似的人、事及相关情境,往往以联想、回忆等方式插叙在“点”的前面或后文中。如写作《心中的天使》一文,在详写冬日爸爸带病为“我”进深山挖草药一事之后,作者插叙了一段“面”的描述:“酷热难当的中午,为了给我买齐老师指定的练习册,他顶着烈日跑遍了市区8个书店;寒风凛冽的清晨,为了帮我赶回因赖床而耽误的时间,他弓着腰吃力地加快蹬车;暴雨肆虐的黄昏,为了让我免受‘落汤’之苦,他浑身湿漉漉地及时送来雨衣雨靴……”这样“点面互补”,较为全面地展示了爸爸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条件下悉心呵护“我”的情境,使一位慈爱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点面结合的写法既能保证行文的深度,又能实现题材的广度,能帮助考生在有限的篇幅中鲜明而充分地表现主旨。

(二)抑扬对照法

生活中,我们对于外部世界的认识总有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由于所掌握的信息的局限,往往还会出现误解的现象。如果我们能遵循这种认识事物的规律,恰当地运用先抑后扬或先扬后抑的写法,常常能造成行文的跌宕和反差,增强表达效果。此处的“抑”,即对描述对象的贬抑、否定、批判等消极态度,“扬”则是对描述对象的褒扬、肯定、讴歌等积极态度。对同一对象前后反差巨大的认识,往往能在今昔纵比中鲜明地突出中心,并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我终于了解了他(她)》《他(她)变了》这类题目,应当将他(她)给“我”前后判若两人的印象及其原因对照着描述,如用先抑后扬,则重在表现他(她)的美好品质;如用先扬后抑,则重在揭示其蜕变的深层原因,给读者以警示作用。在使用“抑扬对照”时,尤其要注意两点:一是转机要合理,即要交代清楚态度转变的原因——为什么会前后反差那么大?二是抑扬要适度,即先抑后扬时“抑”要有个分寸,不能让人物出现超出一定底线的过激行为,如为了表现老师的苦心,让其体罚侮辱学生;为了表现朋友的赤诚,让其干帮忙打群架等违法犯规的事情……

(三)转换视角法

苏轼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样一个题材,如果我们从异于寻常的角度去表现,常常可以收到不同寻常的表达效果。比如《教训》这个题目,一般考生大多会讲述自己“吃一堑,长一智”的亲身经历,或者是耳闻目睹周围人经受挫折失败后获得的人生经验。有篇考场满分作文在“教训”这个题目下加上了“——一条鲫鱼的临终自白”这个副标题,以一条被厨师摆上砧板、眼睁睁地看着锅里的油“嗞嗞”作响的鲫鱼的视角,讲述自己管不住贪吃的嘴心怀侥幸而忘记了祖父的告诫,终于因吞食钓饵而落得奄奄一息的可悲结局等惨痛经历。同样要表现“不要因心存侥幸而贪婪”的主题,这条鱼的视角显然胜过常规视角许多。

转换视角的关键在于避免人云亦云,而精心选择一个异于寻常的恰当立场看待问题,正所谓“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奇”。比如环境污染问题,除了一般的人类视角,还可以从自然的花草木石、空中的鸟儿、水里的鱼虾、森林里的百兽、田野中的昆虫等奇特的角度曲折地表现,甚至可以从神话传说寓言故事、文学名著、漫画网络中的人物角度虚拟地反映。当然,正如《西游记》中孙悟空兼具人、神、猴的共性,牛魔王在神通广大、个性鲜明的同时还离不开牛的本性一样,特殊的视角务必符合角色自身的特点,要能设身处地地贴近角色的原本属性。(www.daowen.com)

(四)情境还原法

与议论文以理服人、说明文以知晓人不同,记叙文重在以情动人——通过语言文字这个中介,还原作者心目中的人事景物的具体情境,让读者得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体验,进而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为此,记叙文贵在能以生动地描写再现生活的情境。可惜,很多考场记叙文没有意识到还原细节的重要性,只是以作者的评价结论、总体印象等三言两语就忽略过去,只能给读者粗略的大致信息,如:“爸爸很艰难地来接我”“场面真是太感人了”“我觉得特别开心”……

正如一道菜色香味到底怎样,厨师没必要站在食客旁边一一道破,食客自己会欣赏和品味,对这道菜的最终评价和体验应该由食客亲自完成。作文也是如此,作者不应该喋喋不休地讲述自己关于生活情境的结论式的评述,而是应当形象地还原具体的生活情境,让读者在语言文字所引起的相应联想和想象中,获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感受和体验。如果将“爸爸很艰难地来接我”还原成下面的场景描写,必定增色不少。

正当我挽起裤腿,卷袖子,准备冲进雨中时,耳边突然传来了熟悉的摩托车马达声——啊,真是爸爸!他的天蓝色雨衣被雨水冲洗得格外醒目,连人带车仿佛刚从水里捞起来一样——在雨水四溢的马路上,他哪里是在开车,分明是在开“船”!车终于停在了我的跟前,只见他的脸上满是雨水,雨衣下的皮鞋也变成了“水鞋”。

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这段文字中没有一个字直接表明爸爸“很艰难”,但读者会从字里行间感同身受地体验到爸爸的不容易,对父女情深印象深刻。

(五)意外巧合法

俗话说:“无巧不成书。”真实的生活往往是琐碎而没有主题的,要想在有限的篇幅里表现集中的主题,必须对生活素材进行艺术化的处理。所以,人们常说“艺术真实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我们在构思时,完全可以按照生活的逻辑,以“可能会发生”为原则,精心设计一些“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巧合。

比如考场满分作文《最好的礼物》,开篇故布疑阵,妈妈答应三个月后的中考前为“我”准备一份前所未有的礼物,但“我”必须按她的要求每天在操场上跑三圈。坚持一个月后,“我”急切地询问礼物准备情况,妈妈以“正在准备”督促“我”信守承诺。又一个月后,当“我”再次询问时,妈妈说礼物已经差不多准备好了,但要“我”说到做到。“我”渐渐发觉,无论长跑还是短跑自己都不再是困难户了,老师同学们都夸“我”进步神速,“我”也变得越来越自信了,生日那天,妈妈告知体育中考中“我”竟然考了个“优秀”的喜讯。“我”才明白妈妈的良苦用心。之前几次提及礼物而欲言又止,层层蓄势,也使读者欲罢不能。最后的礼物真是始料未及,却又那么水到渠成。正是这种意外的巧合,使本文从万千篇考场作文中令评卷老师们眼前一亮,进而出类拔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