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曾痛心疾首地指出:“美术老师专于画画,音乐老师善于唱歌,数学老师精于计算,偏偏语文老师普遍不长于听说读写,尤其是写。自己都不会写作,怎么能教学生写好作文?”此语虽有以偏概全之嫌,却不无道理。笔者以为,语文教师要想不辱使命,务必努力成为内行的写作者——在观念上透彻地理解各种写作知识,在实践上能根据需要活学活用。
安徽师大何更生教授认为:写作能力的形成与发展是写作内容知识、写作程序性知识和写作策略性知识习得、转化、迁移的结果。[1]前者是关于“是什么”和“为什么”的知识,指作文所反映的事件、事实、名称、态度等,类似于下锅的“米”和“菜”,源于写作者的生活和阅读积累。中者是关于“具体怎么写”的知识,类似于“煮饭烹菜”的厨艺,分为动作技能和智慧技能两种。动作技能即书写和打字,直接影响写作的质量和速度。智慧技能主要包含遣词、造句和谋篇技能三类,可以从文体角度细分成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文体系列子技能,也可以从写作过程维度细分为审题、列提纲、立意、取材、组材、成文和修改等系列子技能。末者是关于“最好怎么写”的知识,是作者熟练运用审题、构思、选材、剪裁、组材、遣词造句以及修改等写作规则,支配作者的写作活动并提高自己作文质量和效率的知识。[2](www.daowen.com)
不管有意还是无意,所有的行为实践背后都有相应的思想认识的指引。如果能自觉地用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往往能提升行为的水平和品质。因此,无论是作为熟练的写作者,还是作为写作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评价者,教师都不仅应该透彻地理解并牢固掌握上述这三类写作知识,还应当能根据写作教学的需要善用各类写作知识,“量身制作”出恰当的下水文。比如,不仅能自觉运用写作知识写成一篇情节跌宕的范文,还能现身说法地分析“如何使情节跌宕”的写作策略,即“知其所以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