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初中写作教学的国内外研究背景与实施挑战

初中写作教学的国内外研究背景与实施挑战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国内写作教学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不少优秀的语文教师也曾在写作序列化训练方面做出过成功的尝试。冯老师这一主张切中时弊,为初中写作教学的有效优化指明了努力方向。他们虽然循序渐进地构建了较为合理的写作训练序列,但与初中教材吻合度不够,增加了实施的难度,难以被一线教师普遍采用。

初中写作教学的国内外研究背景与实施挑战

(一)国内

写作教学一直是广大语文教师关注的焦点,不少优秀的语文教师也曾在写作序列化训练方面做出过成功的尝试。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为我国作文教学摸索出宝贵的经验。

1.刘朏朏、高原:“作文三级训练体系”

刘朏朏、高原创立自1977年的“作文三级训练体系”,倡导“观察—分析—表达”三级训练,重视读写结合,把由读文到写文的过程,视为作文训练的全过程。(《刘朏朏·高原作文教学思想管窥》,《语文教学通讯》1993年02期。)该体系注重从宏观规划初中三年的训练过程,以提高分析能力训练写作思维,但由于独立于现行教材之外而缺乏切实可行的操作性。

2.宁鸿彬:文体训练序列

著名特级教师宁鸿彬在《初中作文指导与训练全书》(九州出版社2003年1月第2版)中从初中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六个方面做出了指导与训练。体系宏大,体例完善。但脱离了初中语文教材体系,不仅会增加师生们的教学负担,还很难一一落实。

3.于漪、周蕴玉:“文体为纬,过程为经”

上海的于漪老师和北京景山学校的周蕴玉等老师不约而同地采取了“文体为纬,过程为经”的作文教学训练策略。他们的具体做法不尽相同,大致相似:在自编的作文教材中,力求按照学习作文的过程,针对写作文的各个阶段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以各种文体的写作特点为纬线,以写作的一般能力——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语言运用为经线,精选典范作品为例文,按照单元要求设计训练方案,组成一个读写结合、分阶段、有层次的训练序列。

这套训练体系试图将成功的教学经验和科学的写作理论相结合,兼顾模仿和思维训练,确实曾起到引领作文教学改革走向的积极作用。

4.扬州师院:三线并行作文教学体系

上世纪80年代,扬州师院中文系编写了《中学作文教学设计》这本教学指导用书。该书以写作内容、写作手法和写作过程为研究重点,设计了三条平行的训练线索:一是由简到繁的“写什么”序列,即单纯的一事、一人、一景、一物、一番情、一种理和复杂的事情;二是关于“怎么写”的写作手法线索,即结构手法、表达手法等;三是写作过程,即立意、选材、结构、布局、表达、修改和思维能力。三条线索共37个训练单元形成了多维交织的作文训练体系。

这个训练体系不仅关注了写作过程,还将思维能力的训练纳入作文教学和训练的视野,具有写作思维学的学理深度。

5.统编本新教材:读写结合,循序渐进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作文教学有两段文字:“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能力。”“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理解。”上述文字不仅强调了对写作过程的关注,还突出了写作主体参与写作过程的重要性。

从2016年新学期开始使用的部编本新教材主张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七年级重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如“热爱生活,热爱写作”“文从字顺”),在此基础上初步培养写人记事的能力;八年级在继续培养一般写作能力(如“语言要连贯”“表达要得体”)的基础上,重点培养抒情文、写景文、说明文等文体的写作能力;九年级以议论文的写作为主,初步尝试文学性写作(如“学习诗歌”),并在文章如何升格方面(如“讲究布局谋篇”“表达力求有创意”)进行专题训练。

该套教材的写作专题尽量与各单元阅读的学习重点配合,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良好的写作习惯开始,逐步培养他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各类文体及游记、书信、小传等实用类文本的写作能力。与以前的教材相比,这套教材降低了初中作文教学的要求,更加贴近实际需要,也为初中作文教学提供了扎实、有序的训练内容。(www.daowen.com)

6.冯善亮:研究学情,开发学程

2015年5月,广东省中学语文教研员冯善亮老师明确指出:“研究学情,开发学程”应该是一线教师开展写作教学实践研究的基本策略,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所谓写作学程,实际上是围绕学生写作实践中存在的某一个具体问题,从学的角度出发来设计、开发的写作学习过程,也可以称之为写作微课程,包括目标(解决什么问题)、内容(用什么来解决问题)、策略(如何解决问题)、评价(怎样判断问题是否已解决)等。(《研究学情,开发学程》,《新写作·中学写作教学研究》2015年第5期卷首语)冯老师这一主张切中时弊,为初中写作教学的有效优化指明了努力方向。

7.湖北省钟祥五中:“微点写作”

湖北省钟祥五中“微点写作”训练讲究从教材中找写作的窍门;每节课都要练好一个小点,一个个小点串接起来,就是一个稳步的提升;初中前5个学期每学期12个基础点,6个综合点,第6学期18个综合点,共108个写作训练点,形成一个完整的写作训练体系;搭建好“优美文本—写作‘微点’—写作能力”的桥梁,为学生的体味、探寻、练习做链接。(《微点专题:一路艰辛一路歌》《新写作·中学写作教学研究》2015年第1-2期)他们虽然循序渐进地构建了较为合理的写作训练序列,但与初中教材吻合度不够,增加了实施的难度,难以被一线教师普遍采用。

8.陈隆升: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

2012年,上海师大陈隆升博士在《语文课堂“学情视角”重构》一书中指出:“学情分析”应当贯穿于从语文课堂教学设计、语文课堂教学实施到语文课堂教学评估的全过程,主要包含“学习起点分析”“学习状态关注”和“学习结果评估”三项内容。这部著作启发我们凡事应从学生需要的角度思考,真正从“助学”的角度设计、实施和评价教学活动。

(二)国外

1.过程写作教学法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开始尝试“过程写作教学法”,将写作过程分为构思、提纲、初稿、修改、定稿及分享六个相互交叉、循环反复的环节。(刘爱娣,《美国语文教育》,广东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版。)在预写作阶段,作者通过头脑风暴和讨论活动,全力思考选择一个题目,并针对特定的读者形成自己的思想。一旦他们选定了题目并能解释题目,就可以开始“打草稿”了。这时他们会受到鼓励,努力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而无需顾及表达形式或技术的好坏。初稿完成后,他们复读自己的文章,并根据老师和同伴的反馈准备修改。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写作教学理论发生了重大变革。写作被认为是信息摄取、储存、加工、转换、输出的过程,是作者的思维活动和问题解决过程。“过程写作运动”因而风起云涌,“写作即过程”的理念开始深入人心。人们由关注“写作结果”转向关注“写作过程”,由关注外在的“写作产品”到关注“写作主体”的“思维过程”。写作因此变成一种“可教可学的步骤和程序”,这是写作范式的重大转换。(王荣生《写作教学教什么》P44。)

过程写作教学法偏重于对学生内在表达需要的激发,着眼于一次完整的作文训练过程,但没有从整个初中阶段进行设计,没有形成一个循序渐进的训练序列,给一线教师带来较大障碍;且没有针对不同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课型,难以适应不同教学任务的需要。

2.最近发展区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关于“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认为:学生的现有水平与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下一发展阶段的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他人代替,不同人之间的交流可以影响学习者形成不同的建构。因而,教学中教师是探索性学习任务的指导者,学生是意义的建构者。教学方法应当以参与讨论、有指导的发现为主,应提倡合作学习和交互教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