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对信息进行结构化的处理后,要想信息在传递过程中让信息接收者通过你的描述同样搭建起结构框架,我们还需要借助另一种工具——语言结构。
我们从小就开始接触各种各样的语言结构。例如写作文的时候,老师会告诉我们说描述一件事情要说明三点:起因、经过、结果,可以使用总—分—总的形式,这些都是语言结构的应用。对于结构的写作应用,自古就有,比如历史上被广为诟病的八股文,其本质也是一种语言结构,它建立起了一套内容创作的规范,虽然限制了文人的思想,但并不代表其毫无价值。
语言结构的作用在于当你掌握了某种结构后,可以直接套用这个结构进行写作表达,即便是小学生也能根据固定的结构,组织语言,然后写出作文。例如这样:
起因:今天在上学的路上,一位老奶奶向我问路;
经过:老奶奶要去的地方,路很不好走,看到老奶奶拄着拐杖不方便,我决定送一下老奶奶;
结果:将老奶奶送到目的地后,我走到学校时已经迟到。我跟老师说了送老奶奶的事情,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表扬了我,奖励我一朵小红花。
在职场中,也可以使用一些固定的语言结构帮助我们进行更有逻辑性的表达。常见的结构有SCQA结构、STAR结构、PREP结构。下面来分别看一下这几种结构的具体应用。
1. SCQA结构
SCQA结构的总结同样来自于美国咨询顾问芭芭拉·明托所著的《金字塔原理》一书,由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成,分别是:
S(Situation)情景:这件事情发生的背景、情景是怎样的;
C(Complication)冲突:它带来了什么矛盾/冲突/影响;
Q(Question)疑问: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A(Answer)回答:解决方案是什么。
根据这个结构,我们可以形成这样的句式:“这件事情发生的背景是这样的……它带来了以下几个问题……那这些问题怎么解决呢?我们的解决方案是……”
SCQA的结构经常被用在广告文案的设计上,比如我们熟知的亮甲广告文案:
得了灰指甲(情景);一个传染俩(冲突)。
问我怎么办(疑问);马上用亮甲(回答)。
又比如脑白金的广告文案——“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乍一看,好像跟这个结构没什么关系,但对这两句话的信息进行分解,就会发现同样使用了SCQA的结构。分析如下:
情景:过年了,要给长辈送礼。
冲突:但现在大家都不收普通礼品了。
疑问:该送什么好呢?
回答:送脑白金啊!
先用情景让信息接收者产生联想,感受到这个事件的背景,然后引出冲突所在,提出疑问。当信息接收者认同这个问题的存在时,你再给出解决方案,那么对方就容易接受得多。这就是为什么广告文案设计经常采用SCQA结构的原因。
这个结构可以应用在很多信息表达上,比如当我要建议职场新人多阅读一些与沟通相关的书籍,提升自身的沟通思维时。根据SCQA结构,可以分解成以下因素:
S(情景):职场人需要经常和他人进行各种事项的沟通;
C(冲突):但是现在大学中都没有相应课程教学生进行高效的表达;
Q(问题):那毕业生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职场表达能力呢?
A(回答):多阅读一些与沟通相关的书籍,了解沟通方法并加以练习。
我们将这四句话汇总在一起,就形成了一段完整的语言:
职场人需要经常和他人进行各种事项的沟通,但是目前大学中没有教学生如何进行高效表达的课程,所以很多职场新人的表达水平都有待提高。怎样才能提高我们的职场表达能力呢?可以多阅读一些与沟通相关的书籍,了解沟通方法,并加以练习。
SCQA结构特别适用于方案介绍的开场,引出话题,为后续的方案介绍奠定基础。在表达过程中,首先是在情景描述上要让听众产生共鸣,形成“没错,这个情景我也经常遇到”“这个问题也发生在我身上”的认同感。一旦建立起了听众的认同感,就可以让对方更加关注你的解决方案内容。
2. STAR结构(www.daowen.com)
STAR结构同样来自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分别是:
S(Situation)情景:这个事件/任务的背景情境是怎样的;
T(Task)任务:需要完成的任务目标是什么;
A(Action)行动:为了达成任务目标采取了哪些行动;
R(Result)结果:最终结果如何。
根据这个结构,可以组织形成这样的句式:“这件事情的背景是这样的……要求我完成……的目标。为了达成这个目标,我采取以下几个行动……最终顺利实现了预期目标。”
STAR结构经常应用在向他人进行经历介绍或工作汇报的场合,比如参加求职面试的时候,面试官经常会问一个问题:“你遇到过最困难的事情是什么?”假设我遇到最困难的事情是当初在学生会外联部时给校园活动拉赞助这件事,按照STAR的结构,我们可以这么分解。
S(情景):我们学院举办一年一次的迎新晚会,需要外联部寻找赞助商,提供资金与晚会礼品等支持。但我自身缺乏拉赞助经验,并且课程安排紧凑,无法抽出太多时间进行赞助商洽谈。
T(任务):一个月内拉到赞助金额5000元。
A(行动):结合活动宣传资源与企业需求制订赞助合作方案,寻找意向商家进行电话交流并拜访,共沟通商家20家,拜访商家15家。
R(结果):成功签约赞助商3家,赞助金额5000元。
通过这个结构,我们快速整理出需要表达的信息,剩下的就是针对面试官问题中的“困难”程度进行详细说明。经过补充后,我们可以形成这样的回答:
我遇到过最困难的事情是当初我在学生会外联部担任干事的时候,学院准备举办一年一次的迎新晚会,需要外联部给这次晚会寻找赞助商提供资金与礼品支持。部长给我们下了一个目标:在一个月内,每个干事要拉到赞助金额5000元。当时我刚刚接触外联工作,没有谈客户的经验,也不知道如何寻找潜在客户,同时学校的课程安排非常满,没有太多的时间给我们进行这项工作。
在这种情况下,我采取了以下几种措施:首先向有经验的学长请教拉赞助的方法,提高自己的潜在合作商家收集与洽谈能力,同时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课余时间进行潜在商家沟通,并根据每个商家的情况制订了有针对性的合作方案。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我一共沟通了20个商家,上门拜访了15家,最终成功签约3个赞助商,累计赞助金额5000元,顺利完成目标。
如果你是面试官,听到求职者这样的回答时,你会对这个求职者作何评价?你可能想说:“目标明确、条理清晰、执行力强。这样的伙伴请给我来一打!”
3. PREP结构
PREP结构是来自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分别是:
P(Point)观点:说明你的观点是什么;
R(Reason)理由:为什么你认为是这样的;
E(Example)例子:有什么例子可以证明你的观点;
P(Point)观点:再次强调观点内容。
从分点的内容中可以看到,这个结构适用于需要我们发表观点的场合,比如公司开会讨论一件事情应该怎么办、不同的选择之间该做何选择等。
很多企业在校园招聘面试时会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面试,让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就一个开放性的问题相互发表意见,讨论后得出一致的结论。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观察评估求职者的逻辑思维与表达、团队分工与合作等多项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持续进行观点陈述,让团队成员认同我们的观点,这个时候就可以用PREP结构进行语言表达。
比如有一个无领导小组讨论的题目是这样的:
董事长要选择一个办公室主任,你觉得谁最合适?有薛宝钗、贾母、王熙凤、林黛玉这几个选择。请小组讨论出一个最佳的合适的人选,并阐述理由。
这个问题并没有标准答案,面试官在观察过程中主要评估你是否有充分的论据证明你的观点。换句话说,你能解释得通就行。根据PREP结构,我们可以对回答的内容进行如下梳理。
P(观点): 我认为薛宝钗比较适合当办公室主任。
R(理由): 因为办公室主任的核心要求是协调各部门工作,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这就要求这个人员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同时能让公司各部门的员工都认同与信服。在善于交际的同时,还要有认真细心的工作习惯。从这几个方面的能力要求上来说,薛宝钗都是非常符合的。
E(例子):从薛宝钗为人处世的一些细节中可以得到验证,比如她出钱出物为史湘云设东摆螃蟹宴,解决了湘云贫寒、势单却要请客的困难;她照顾命运坎坷的香菱,使香菱免受欺负;连猜忌她的林黛玉,她都用心教导。同时在她的管理下,大观园各个事项都井井有条。
P(观点):我们可以看到宝钗所具备的能力与办公室主任的能力要求是高度一致的,因此我认为,薛宝钗是办公室主任的最佳人选。
在这个回答中,有对岗位的任职要求分析,有对薛宝钗的能力构成分析,并对两者的匹配度做了强调。通过这个结构进行观点陈述时,不仅能做到逻辑清晰,在抛出观点后给出相应的事例证明,能让听者产生“有理有据”的评价,更容易让听者接受你的观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