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逻辑表达的第一步是对信息进行分类整理,那么应该怎么做才能将信息整理形成结构呢?
在上一节中,我们讲到的点菜时对菜品类目进行整理,整理后会发现它可以形成这样一个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结构是我们进行信息整理时最经常用到的结构形式。当然,你也可以整理成其他形式,比如思维导图,这些形式背后的逻辑是相同的。我们会发现,这个结构中包含了两个层级:菜的类目和具体的菜品,每个菜品从属于某个类目。当然,对于类目,我们可以进一步细分,拆分成大类目、小类目等多层次结构。
通过对不同事物、信息进行分类,找到相互间的联系并建立起金字塔结构,当能够对一件事情或一类事物进行完整的分类与结构建立时,我们对于事物之间的关系与逻辑的认知就可以逐步得到提升。
要想学会金字塔结构建立,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假设你是一个厨师,要设计一个餐厅的菜单,你会怎么设计?
“我的菜单中必须包含前菜、主食、热菜、汤羹、甜品这五个类别。前菜,我准备提供凉拌海蜇皮等10种;主食以面食为主,提供炒面、汤面等6种;热菜以海鲜作为主打,提供石斑鱼等20种鱼类菜品……”
厨师设计菜单的思路,是根据每一个类目的要求逐个完善菜品信息。这种设计方法的前提是厨师对于菜品的构成非常熟悉,他很清楚地知道一份菜单中需要包含什么类别。日积月累下来的职业习惯,使他能够快速搭建起一份菜单的框架,需要做的事情是根据这个框架把内容填充完整。
假如现在切换一个角色,你变成一个没有接触过菜单的食客,你进入一家餐厅,看到了琳琅满目的菜品。这时要求你根据看到的菜品设计一份菜单,你又会如何设计?
对于一个没有接触过菜单的食客,他未必知道菜单的结构是什么样子的,他看到的是一道道具体的菜品。如清蒸鱼、炒青菜、红烧肉、排骨汤、炒面、拍黄瓜等。在这种情况下,食客要想设计出一份菜单,要做的事情是先找到不同菜品之间的共同点,将菜品进行分类。排骨汤和鱼头汤都是汤,归到一类;米饭和炒面都是主食,归到一类……在对每一种菜品进行分类后,食客也能设计出一份餐厅菜单。
我们会发现,同样是设计菜单,厨师和食客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在菜单结构中,厨师是自上而下,从类目入手进行分解,完善每个类目的菜品构成;而食客是自下而上,通过对菜品的分类归纳,总结出菜品有哪些类目,从而完成设计。这就是我们进行信息结构化处理时经常采用的两种方法——自上而下地分解与自下而上地归纳。
1.自上而下地分解
自上而下的分解,好处是效率高,能够快速对事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理,但这种方法必须建立在一个前提上——你的脑海中对于这个事项有清晰的结构,能够快速画出结构框架。而在没有这个框架时,我们进行自上而下的分解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结构不完整、缺失遗漏的情况。但并不代表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我们熟悉的领域,在没有现成框架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具备对事项进行分解的能力,通过将事项分解成多个小单元来建立框架。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都接触过数字的分解,如45可以分解成5×9,28可以分解成4×7。同样,工作中很多大的事项和目标都可以进行分解,比如销售额=客单价×销售量=客单价×客流量×转化率。当你把一个大的事件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单元时,就能得到达成这个目标的结构,比如一个门店要提升营业额,跟客单价、客流量、转化率三个因素相关,那么经营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客单价、如何提高客流量与转化率,进而得出具体的方案。
比如要提高客单价,可以采取组合销售的形式促使顾客购买;要提高客流量,可以加大门店的宣传力度,拓展宣传渠道等。这样就把“如何提高门店销售额”这个大问题拆解成了“如何提高客单价”“如何提高客流量”等一个个问题单元,相对应的,我们在思考具体解决方案时就容易得多了。
当我们面临一些大型的事项或目标时,通过数学上的分解方法未必能得到完整的单元,比如要组织一场公司年会活动,这种情况下用数学分解法的思路就行不通。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另外两种方法来实现问题单元的拆分。
第一种是按照流程进行拆分解。一件事情在执行过程中都需要经过步骤与流程,先将流程图画出来,这样就可以针对流程中的每一阶段进行优化,寻找解决方案。
例如在创作这本书时,我会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把这本书卖好?这是一个大的事项,我们可以从流程上对这个事项进行拆解。从我开始写这本书到读者阅读这本书,中间的流程可以分成下面几个阶段。
通过对不同事物、信息进行分类,找到相互间的联系并建立起金字塔结构,当能够对一件事情或一类事物进行完整的分类与结构建立时,我们对于事物之间的关系与逻辑的认知就可以逐步得到提升。
要想学会金字塔结构建立,可以参考以下方法。
假设你是一个厨师,要设计一个餐厅的菜单,你会怎么设计?
“我的菜单中必须包含前菜、主食、热菜、汤羹、甜品这五个类别。前菜,我准备提供凉拌海蜇皮等10种;主食以面食为主,提供炒面、汤面等6种;热菜以海鲜作为主打,提供石斑鱼等20种鱼类菜品……”
厨师设计菜单的思路,是根据每一个类目的要求逐个完善菜品信息。这种设计方法的前提是厨师对于菜品的构成非常熟悉,他很清楚地知道一份菜单中需要包含什么类别。日积月累下来的职业习惯,使他能够快速搭建起一份菜单的框架,需要做的事情是根据这个框架把内容填充完整。
假如现在切换一个角色,你变成一个没有接触过菜单的食客,你进入一家餐厅,看到了琳琅满目的菜品。这时要求你根据看到的菜品设计一份菜单,你又会如何设计?
对于一个没有接触过菜单的食客,他未必知道菜单的结构是什么样子的,他看到的是一道道具体的菜品。如清蒸鱼、炒青菜、红烧肉、排骨汤、炒面、拍黄瓜等。在这种情况下,食客要想设计出一份菜单,要做的事情是先找到不同菜品之间的共同点,将菜品进行分类。排骨汤和鱼头汤都是汤,归到一类;米饭和炒面都是主食,归到一类……在对每一种菜品进行分类后,食客也能设计出一份餐厅菜单。
我们会发现,同样是设计菜单,厨师和食客的方法是不一样的。在菜单结构中,厨师是自上而下,从类目入手进行分解,完善每个类目的菜品构成;而食客是自下而上,通过对菜品的分类归纳,总结出菜品有哪些类目,从而完成设计。这就是我们进行信息结构化处理时经常采用的两种方法——自上而下地分解与自下而上地归纳。
1.自上而下地分解
自上而下的分解,好处是效率高,能够快速对事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理,但这种方法必须建立在一个前提上——你的脑海中对于这个事项有清晰的结构,能够快速画出结构框架。而在没有这个框架时,我们进行自上而下的分解过程中经常会发生结构不完整、缺失遗漏的情况。但并不代表这种方法只适用于我们熟悉的领域,在没有现成框架的基础上,我们需要具备对事项进行分解的能力,通过将事项分解成多个小单元来建立框架。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都接触过数字的分解,如45可以分解成5×9,28可以分解成4×7。同样,工作中很多大的事项和目标都可以进行分解,比如销售额=客单价×销售量=客单价×客流量×转化率。当你把一个大的事件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小单元时,就能得到达成这个目标的结构,比如一个门店要提升营业额,跟客单价、客流量、转化率三个因素相关,那么经营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客单价、如何提高客流量与转化率,进而得出具体的方案。
比如要提高客单价,可以采取组合销售的形式促使顾客购买;要提高客流量,可以加大门店的宣传力度,拓展宣传渠道等。这样就把“如何提高门店销售额”这个大问题拆解成了“如何提高客单价”“如何提高客流量”等一个个问题单元,相对应的,我们在思考具体解决方案时就容易得多了。
当我们面临一些大型的事项或目标时,通过数学上的分解方法未必能得到完整的单元,比如要组织一场公司年会活动,这种情况下用数学分解法的思路就行不通。这时,我们可以通过另外两种方法来实现问题单元的拆分。
第一种是按照流程进行拆分解。一件事情在执行过程中都需要经过步骤与流程,先将流程图画出来,这样就可以针对流程中的每一阶段进行优化,寻找解决方案。
例如在创作这本书时,我会思考一个问题:怎样把这本书卖好?这是一个大的事项,我们可以从流程上对这个事项进行拆解。从我开始写这本书到读者阅读这本书,中间的流程可以分成下面几个阶段。
这是一本书从创作到销售的流程。要想实现“卖得好”这个目标,流程中每一个事项都要做好。那么作为内容创作者,我需要思考的问题是怎样提高书的内容质量,思考书本的内容结构设计、语言表达、案例分析怎样才能贴近每一个职场人的工作、生活场景,帮助读者有所收获;出版社需要解决图书出版流程的问题;销售渠道需要解决如何销售的问题。沿着这个流程逐一进行分解,就可以得到“如何卖好一本书”的解决方案结构。
第二种方法是按照事项开展过程中的参与单元进行分解。在推进一件事情的过程中,都有哪些单元部门参与,职责划分又是怎样的,将部门/职责类别作为小单元对事项进行分解,我们同样可以形成一个结构框架。
比如公司让你作为年会活动的总负责人统筹整场年会活动。要想年会办得好,可以将所有参与年会活动的人员进行以下分组。
会务组:负责活动场地的预定、活动现场布置、灯光音响管理、宴会菜单确认等事项。
节目组:负责活动节目策划、排练、服装道具管理、演员化装等事项。
主持组:负责活动主持稿的撰写、活动现场主持等事项。
礼品组:负责活动礼品的采购、管理等事项。正如同一个公司根据不同的工作职责将人员分成销售部、客服部、人资部、财务部等部门,将一个事项中涉及的部门罗列出来,明确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与目标,这样在推进这项任务时,我们的方法自然也就明确了很多。
在自上而下的分解中,无论是数学方法的分解,还是流程梳理及参与单元的分解,都是通过层层细化形成金字塔结构,从而形成清晰的问题解决思路与推进方案。
我们都听过一个词叫“套路”,找到套路就相当于找到了解决一个问题或者推进一个事项的方法步骤。比如工作中最经常讲的问题解决三步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是一种套路,知道这个套路后,遇到问题时,我们自然就会提出一系列疑问:问题是什么?原因在哪里?解决方案有哪些?根据这个结构对问题展开分析、讨论。
很多经典的理论都是一种问题分析的结构套路,比如市场营销的4P理论,将营销分成产品、价格、渠道、推广四个部分进行分解。在分析如何提升企业市场营销效果时,就可以想到产品是否有优化空间、如何提高价格优势、如何拓展销售渠道、采用哪些推广方法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得出具体的解决方案。(www.daowen.com)
2.自下而上地归纳
自上而下的分解虽然效率高,但前提需要我们建立事项分解的金字塔结构框架。当我们没有框架、找不到分解角度时,就需要采用第二种结构化处理方式——自下而上地归纳。
2018年年初,我和几个伙伴一起创办了“一堂课”(福州一堂课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专注于为不同阶段的职场人提供职业发展咨询辅导服务。为了为用户更好地传递信息,积累潜在用户,我们开通了一个微信公众号。虽然几个人在职场领域的经验都比较丰富,但在公众号运营这件事情上,我们都是“半路出家”,没什么经验积累,更别说一开始就整理出一个清晰完整的运营推广思路。
公众号作为一个封闭的自媒体系统,没有推荐机制,微信也不会给我们导流。一个月过后,我们的公众号粉丝还没有突破三位数。为了提高公众号的粉丝量,我们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会议。一番讨论后,白板上写满了我们能想到的涨粉措施。
这是一本书从创作到销售的流程。要想实现“卖得好”这个目标,流程中每一个事项都要做好。那么作为内容创作者,我需要思考的问题是怎样提高书的内容质量,思考书本的内容结构设计、语言表达、案例分析怎样才能贴近每一个职场人的工作、生活场景,帮助读者有所收获;出版社需要解决图书出版流程的问题;销售渠道需要解决如何销售的问题。沿着这个流程逐一进行分解,就可以得到“如何卖好一本书”的解决方案结构。
第二种方法是按照事项开展过程中的参与单元进行分解。在推进一件事情的过程中,都有哪些单元部门参与,职责划分又是怎样的,将部门/职责类别作为小单元对事项进行分解,我们同样可以形成一个结构框架。
比如公司让你作为年会活动的总负责人统筹整场年会活动。要想年会办得好,可以将所有参与年会活动的人员进行以下分组。
会务组:负责活动场地的预定、活动现场布置、灯光音响管理、宴会菜单确认等事项。
节目组:负责活动节目策划、排练、服装道具管理、演员化装等事项。
主持组:负责活动主持稿的撰写、活动现场主持等事项。
礼品组:负责活动礼品的采购、管理等事项。正如同一个公司根据不同的工作职责将人员分成销售部、客服部、人资部、财务部等部门,将一个事项中涉及的部门罗列出来,明确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与目标,这样在推进这项任务时,我们的方法自然也就明确了很多。
在自上而下的分解中,无论是数学方法的分解,还是流程梳理及参与单元的分解,都是通过层层细化形成金字塔结构,从而形成清晰的问题解决思路与推进方案。
我们都听过一个词叫“套路”,找到套路就相当于找到了解决一个问题或者推进一个事项的方法步骤。比如工作中最经常讲的问题解决三步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也是一种套路,知道这个套路后,遇到问题时,我们自然就会提出一系列疑问:问题是什么?原因在哪里?解决方案有哪些?根据这个结构对问题展开分析、讨论。
很多经典的理论都是一种问题分析的结构套路,比如市场营销的4P理论,将营销分成产品、价格、渠道、推广四个部分进行分解。在分析如何提升企业市场营销效果时,就可以想到产品是否有优化空间、如何提高价格优势、如何拓展销售渠道、采用哪些推广方法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得出具体的解决方案。
2.自下而上地归纳
自上而下的分解虽然效率高,但前提需要我们建立事项分解的金字塔结构框架。当我们没有框架、找不到分解角度时,就需要采用第二种结构化处理方式——自下而上地归纳。
2018年年初,我和几个伙伴一起创办了“一堂课”(福州一堂课教育咨询有限公司),专注于为不同阶段的职场人提供职业发展咨询辅导服务。为了为用户更好地传递信息,积累潜在用户,我们开通了一个微信公众号。虽然几个人在职场领域的经验都比较丰富,但在公众号运营这件事情上,我们都是“半路出家”,没什么经验积累,更别说一开始就整理出一个清晰完整的运营推广思路。
公众号作为一个封闭的自媒体系统,没有推荐机制,微信也不会给我们导流。一个月过后,我们的公众号粉丝还没有突破三位数。为了提高公众号的粉丝量,我们进行了一次头脑风暴会议。一番讨论后,白板上写满了我们能想到的涨粉措施。
看上去是不是非常乱?没关系,我们来对这些点做一个系统的整理。
根据内容类别,我们对这些操作方法进行分组。在分组过程中,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一些修正或补充。经过初步分组后,白板上的内容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内容传播:写用户感兴趣的文章、标题要有吸引力、提高内容质量。
活动开展:免费体验课活动、关注送小礼品活动、赠送学习材料活动。
机构合作:校园合作。
其他媒体引流:自媒体引流、知乎引流、头条号引流、公众号互推、微信广告宣传、自建网站引流、招聘网站合作。
线下宣传:地推、学校宿舍发传单、招聘会发传单。
老粉丝传播:组建粉丝社群、转发分享文章。
有了这个分组后,我们就可以进一步补充每个分组下可以采用的具体形式。比如媒体引流,除了上面提到的知乎、头条号渠道外,还有百家号、简书、豆瓣等自媒体渠道都可以进行引流;在线下宣传中,还可以投放校园广告牌广告等。通过进一步的讨论,补充完整各分组内容。
同时,还要对同一个分类下的内容进行修改调整,这个过程中要遵循一个原则——MECE原则,这是麦肯锡首位女咨询师芭芭拉·明托在其经典著作《金字塔原理》中提到的一个核心概念。MECE原则的全称是Mutually Exclusive,Collectively Exhaustive,意为“相互独立、完全穷尽”。也就是说,金字塔结构中的每一层内容不能有重复的部分,也不能有遗漏的部分。如同上面的分组中,在媒体引流的分类下,自媒体引流包括了知乎引流与头条号引流,不是相互独立的关系,所以应该删除;线下宣传分类中的地推包含了在宿舍与招聘会发传单,所以也应该删除;内容创作中,提高内容质量包含了写用户感兴趣的文章,还是应该删除。
经过对内容的补充、调整,我们再来观察这个分组会发现,这几个分组中的类目在金字塔结构中不是在同一个层级上的。线下宣传的材料中会介绍活动内容,媒体引流中会介绍活动信息。如果对这几个类目再进行一个分组,可以分成用户获取渠道、用户获取方式这两个类别。不同用户的获取渠道都会用到相同的获客方式,所以只有两层结构的分类是没办法搭建出一个完整的金字塔结构的,我们需要对结构进行二次调整。将获客渠道与获客方式再抽出来,形成一个新的金字塔结构。其中所有的获客渠道又可以分成两种类别:线上渠道与线下渠道。根据这个思路,我们重新画一个金字塔结构,就会形成下面这幅结构图。
看上去是不是非常乱?没关系,我们来对这些点做一个系统的整理。
根据内容类别,我们对这些操作方法进行分组。在分组过程中,需要对这些内容进行一些修正或补充。经过初步分组后,白板上的内容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内容传播:写用户感兴趣的文章、标题要有吸引力、提高内容质量。
活动开展:免费体验课活动、关注送小礼品活动、赠送学习材料活动。
机构合作:校园合作。
其他媒体引流:自媒体引流、知乎引流、头条号引流、公众号互推、微信广告宣传、自建网站引流、招聘网站合作。
线下宣传:地推、学校宿舍发传单、招聘会发传单。
老粉丝传播:组建粉丝社群、转发分享文章。
有了这个分组后,我们就可以进一步补充每个分组下可以采用的具体形式。比如媒体引流,除了上面提到的知乎、头条号渠道外,还有百家号、简书、豆瓣等自媒体渠道都可以进行引流;在线下宣传中,还可以投放校园广告牌广告等。通过进一步的讨论,补充完整各分组内容。
同时,还要对同一个分类下的内容进行修改调整,这个过程中要遵循一个原则——MECE原则,这是麦肯锡首位女咨询师芭芭拉·明托在其经典著作《金字塔原理》中提到的一个核心概念。MECE原则的全称是Mutually Exclusive,Collectively Exhaustive,意为“相互独立、完全穷尽”。也就是说,金字塔结构中的每一层内容不能有重复的部分,也不能有遗漏的部分。如同上面的分组中,在媒体引流的分类下,自媒体引流包括了知乎引流与头条号引流,不是相互独立的关系,所以应该删除;线下宣传分类中的地推包含了在宿舍与招聘会发传单,所以也应该删除;内容创作中,提高内容质量包含了写用户感兴趣的文章,还是应该删除。
经过对内容的补充、调整,我们再来观察这个分组会发现,这几个分组中的类目在金字塔结构中不是在同一个层级上的。线下宣传的材料中会介绍活动内容,媒体引流中会介绍活动信息。如果对这几个类目再进行一个分组,可以分成用户获取渠道、用户获取方式这两个类别。不同用户的获取渠道都会用到相同的获客方式,所以只有两层结构的分类是没办法搭建出一个完整的金字塔结构的,我们需要对结构进行二次调整。将获客渠道与获客方式再抽出来,形成一个新的金字塔结构。其中所有的获客渠道又可以分成两种类别:线上渠道与线下渠道。根据这个思路,我们重新画一个金字塔结构,就会形成下面这幅结构图。
以上是我们经过梳理之后的公众号粉丝数量提升的解决方案。当然,从公众号运营的专业角度来看,分析的角度和得到的行动措施还比较浅显,但经过梳理后,我们结合当时的团队精力选择了几个点进行重点推进。在后续几个月中,我们的公众号粉丝数量增长速度也有了明显提升。
以上是我们经过梳理之后的公众号粉丝数量提升的解决方案。当然,从公众号运营的专业角度来看,分析的角度和得到的行动措施还比较浅显,但经过梳理后,我们结合当时的团队精力选择了几个点进行重点推进。在后续几个月中,我们的公众号粉丝数量增长速度也有了明显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