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说话的语境特点:时空性、范围性和前提性

说话的语境特点:时空性、范围性和前提性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话”这一表意形式,是人类交际活动中运用最为广泛、受语言环境制约最为显著的形态。说话,是一种表述与领会同步进行的双向言语交流活动,因此,它的语境构成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时空性说话,离不开确定的时间和空间。说话的内容、范围的不可限定性使说话的“场合”显得十分突出。(四)前提性说话的功效,与说话的前提性语境有着密切的关联。前提性语境因素包括共同知晓的事件、说话者各自的客观情况、说话的用意。

说话的语境特点:时空性、范围性和前提性

说话,是介于叙述与议论之间的一种有声语言表意形态,它指两人以上处于同一时空的面对面的言谈应对。这个定义告诉我们,任何种类的“说话”,都是由“说”与“听”两个因素构成的,缺少其中一个因素,就不能构成“说话”表意形态。“自言自语”尽管也是一种“说”话,但它欠缺了“听”者,因此,它不能纳入“说话”的范畴

“说话”这一表意形式,是人类交际活动中运用最为广泛、受语言环境制约最为显著的形态。语境,即使用语言的环境,也可称作“言语环境”,简称“语境”。人们的“说话”活动,总是由一定的交际对象在一定的时间和一定的空间里,因某种缘故、就一定的事务、希图达到一定的目的而进行的。这就表明,构成语境的因素包括两大层面:①客观性因素,指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等。②主观性因素,指说话人的职业、身份、修养、文化与阅历以及彼时彼刻的心情等因素。也有学者将语境分成“外显性语境”和“内隐性语境”两类,其界定基本类同于上面所述的客观性因素和主观性因素。

说话,是一种表述与领会同步进行的双向言语交流活动,因此,它的语境构成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时空性

说话,离不开确定的时间和空间。这里的时间与空间既可以是具体的某时某地,也可以是概括的时代或某类社会形态。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社会历史状态,有着不同的政治环境和时代风尚,它们不仅支配着人们的思想与行为方式,而且还制约着人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譬如,北齐儒将郎基,因战功被封为侍御史,成为朝廷的最高检察官。郎基为官清廉,不求个人私欲,他常说:“我的官所之内,连术枕也不须制作,这样也就不会有金钱名利的烦恼缠绕我身。我唯一的愿望,就是著书立说,修养自己的天性。”著名文学家潘子义十分敬仰郎基的人格,曾对他说:“在官写书,也是风流罪过啊!”潘子义所谓“风流罪过”,意在称颂郎基为官著书写文、高雅清廉的品格。因此,在那个特定的时空中,他与郎基对话就不会存在什么障碍;反之,如果在当今用“风流罪过”去赞扬哪位为官的学者,他大概要诉之法庭,告你一个“诬告罪”。可见,“说话”是受着时间和空间制约的。

(二)场合性

“说话”总是在极为具体的场合中进行,时间与空间均可具体到很细微的程度,与之相联系的还有说话的内容、范围、方式及目的等语境要素。说话的内容、范围的不可限定性使说话的“场合”显得十分突出。在花前柳下的窃窃私语,就不能放在大庭广众中去说;安慰一位未亡人,最好不要站在其夫的遗像前进行;夫妻之间的争吵,也不能在办公室里展开。场合性语境因素,对话语交际的制约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三)对象性

俗语所谓“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见什么人说什么话”,指的就是“说话”的对象性语言环境。对象不同,说话的方式、目的、范围、内容都会有所不同,即使同一个话题,与老朋友说和与陌生人说也不一样。(www.daowen.com)

对象不同,说话人就须顾及感情的亲疏、关系的远近、水平的高低、人品的直辟,从而调整说话的角度;如果忽视“说话”对象的差异,将会使表意传情的交流活动受到妨害。马克思曾对海涅说:“离开您使我最痛苦,我真想把您也打进我的行李中去。”假若其对象不是他的亲密无间的朋友海涅,这样说话就会使对方难堪或莫名其妙。我国先秦“说话”理论的创始人之一鬼谷子在其名著《鬼谷子》中,对说话对象这一语境因素的制约,有着极为精湛的论述,他说:

故与智者言,依于博;与拙者言,依于辨;与辨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利;与贱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此其术也,而常人反之。

(四)前提性

说话的功效,与说话的前提性语境有着密切的关联。前提性语境因素包括共同知晓的事件、说话者各自的客观情况、说话的用意。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入主白宫后,曾对记者说:“英美关系源远流长,有着相同的价值观,你们希望我与英国首相通力合作,尽管他在刚刚过去的大选中公开支持我的对手。”这个谈话的前提是:英国保守党的竞选专家曾向布什——克林顿竞选总统的对手——的助手传经送宝,并允许其调查克林顿在英国留学时的签证申请。有了这个众所周知的前提,克林顿对记者的谈话就取得了极佳的效果。

(五)情境性

“说话”的情境性语境指说话者表意时的心情和处境。说话人的心情是制约说话效果的很重要的因素,而心情的复杂多变又与其他语境要素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譬如,突然失去了亲人,这种悲伤的心情,在不同场合、不同对象面前,其心情的表露并不完全一样。在与亲朋密友说及此事时的哀伤心情,浓烈之极,可以酿成恸哭,而与一般吊唁者叙说,则可以连眼泪也不流。

处境因素,既可以是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个人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职业、身份,也可以是具体的说话处境——工作关系、朋友关系、亲戚关系、师生关系等。这些都可以归结为说话人在一定表意场合中的“处境”。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节目主持人傅成励是个极受听众爱戴的知识分子,他风格持重稳健而不乏幽默。在世界戒烟日那天,《午间半小时》要做一期宣传戒烟的节目。傅成励认为这个具体的“处境”与自己的“烟民”身份不相符,他说:“这次宣传戒烟的节目,由我主持不合适。”于是改由另一个人主持。当这位主持人将傅成励的话向听众广播后,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听众更加热爱傅成励,认为他是一个表里如一的诚实人。傅成励极聪明地利用了自己的“处境”,为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综上,我们介绍了“说话”表意形态的语境构成因素对说话的制约性。语境之于“说话”,犹如阳光、空气和水之于人类一样,是须臾离开不得的,因此,我们在“说话”时应充分利用语境,提高表意的功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