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学化学教学探究:情感教育的实施方法

中学化学教学探究:情感教育的实施方法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运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激发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由于情感具有固有的迁移、扩散和感染的特性。根据情感的特性在实施情感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以自身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去感悟学生。4.批改作业时要重视品德评价的投入来提高情感教育的实效学生作业情况是巩固教学效果的一种反映。

教育学家认为: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也是一种特定环境下的人际交往活动。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没有一个行为模式(即使是理智的),不含有情感因素作为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情感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与质量。教师应该充分挖掘刺激学生心理的情感源泉,运用适当的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以优良的情感去激发学生,促使学生自觉接受教育。因此,教学过程中,不但要有认知方面的信息传递,更要有情感交流。在化学教学中强调情感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及认识过程、认识特征,遵循优良情感发展的一般规律,就化学学科特点而言,为了做到以上方面,我们应从以下几点着手:

1.深入学生,走进学生心灵,创设情感

教学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比信息交流更快更强烈。所以,教师的心理状态,教师的情感因素对课堂情绪有直接的影响,起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作为教师应该深入学生群体,全面了解学生心态。由于情感具有固有的迁移、扩散和感染的特性。在既定的时间和范围内,情感可以感染到一些人与之相关的事物上。根据情感的特性在实施情感教学时,教师首先应该以自身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去感悟学生。在施教时一定要做到有的放矢,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到学生群体中,了解学生非智力品质、习惯用的学习方法、接受和运用知识的灵敏度、学生的困难、兴趣爱好、性格特征、道德水平、心理素质等各种因素。只有把握住学生,才能进一步提高课堂效率。一堂课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受课堂情绪的影响。

课堂情绪是在课堂教学情境的作用下在学生心理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情绪情感,它反映出课堂教学情境跟学生心理间的关系,课堂情绪表现有多种,比如:积极;沉闷;消极等等。各种类型的课堂情绪直接制约着教学效果。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即可根据学生现实情况来创设相应的情景,进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们在积极向上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同时学生们会有一种愉快的心情,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为此作为科任老师,应该时常参加同学们的班会、生活会、家长会等活动。学生得病了,应一道随其他同学去医院看望。“爱是心灵的呼唤”,用爱心去打动每一个学生,他们就会对老师“亲”,就会喜欢你教的化学课,这样就为情感教育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2.适时鼓励,让学生多体验成功,激发情感

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加强鼓励性教育。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对学生进行鼓励性的评价,是激发学生情感的关键性措施。鼓励性评价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运用简单、适当的鼓励性用语来达到师生情感交流的活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成功和失败。在学生获得成功时,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及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认识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并将价值进一步观念化,进而转化为获得进一步成功的动力。相反在学生遭到失败时,帮助学生在失败中挖掘积极因素并且寻求失败的不利因素,更要及时进行鼓励性评价,使学生体验到温暖,认识自己能力、不足和教训,进一步激励学生的情感,争取获得更大的成功。尤其是教师对待学困生的态度直接制约着学生的情感培养。

作为教师应该在全面了解学生的过程中,分析、思考学困生学习差的原因。对他们进行适当的鼓励教育,以期尽快走出失败的阴影。学困生的学习现状以及产生过程和原因并不完全相同,多种因素集中到一点,即他们都是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了数次失败后,随着失败的积累、同学的评价和科任教师的评定,逐步形成了失败者的心态,丧失了学习的兴趣,表现为学习消极、缺乏信心,有的学生虽经补课,不但没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加剧了他们的失败心态,致使教师束手无策。在情感教学中,实施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的原则,适时加强鼓励是沟通师生情感的桥梁,激发学生情感的基础,尤其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现象,更要发挥鼓励的动力功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培养,增强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引导学生体验积极的情感,使苦学、厌学的现状转化为“乐学”“好学”。

在化学教学中,对许多难点知识的分化,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懂、易记。让学生品味成功学习的欢乐,回味鼓励教育的乐趣。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不但要有渊博的知识,还要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关心他们,爱护他们,鼓励他们,使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战胜困难,这就要求教师要真诚地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感。让学生从心理上接纳你,在行动上接近你,从思想上乐于接受你的教诲。尤其是对待学困生更要给予温暖,给予理解,给予尊重,给予帮助。

3.营造师生平等和谐的情感氛围,创设有活力的课堂

“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和学生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这就需要我们尊重学生,而不是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必须改变“训斥”“强制”等做法,让新型、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滋养学生健康成长的一块绿洲。当一些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问题时,教师不要一味责备,而要耐心地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清除盲目的“唯我独尊”心理,主动积极地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在各种化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热情和良好的思维,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努力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www.daowen.com)

课程强调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课堂教学,其目的在于形成一个平等、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式、探究式学习。一堂课的成败首先取决于学生听讲的情绪。化学学科是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精心设计的观察实验活动是课堂上创设学习化学情景的最有效手段,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及爱国热情,使学生在接受认知信息的同时接收相应的情感因素的传递,彼此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从而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学效果。

4.批改作业时要重视品德评价的投入来提高情感教育的实效

学生作业情况是巩固教学效果的一种反映。除了“全收全改”,找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外,再加上一些简短而有鼓励性的语言来进行简明评价,如“好”“很好”“不好”“有进步”“计算能力有提高”等;又如做错的地方不打叉,单位错了画个圈,答错了打个问号等;若作业做得比较好的学生则在课堂上提出表扬。在晚自习辅导时,主动找临界学生面对面批改作业,贴心交流知识、方法、感受。人人都喜欢表现,人人都希望别人发现自己的长处。积极挖掘学生作业方面的闪光点,激励其上进心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也拉近了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学科的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使学生学好化学的需要,也是全面育人的需要。我们对学生多投入一些情感教育,学生对我们的课程就更热爱一些。爱因斯坦说:“对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学法一旦涉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创设化学课堂中良好的情感氛围,能极大地优化课堂教学效率。总而言之,作为化学教师,我们需要把握好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不放过任何一个教育时机,我们需要主动沟通师生感情,运用情感教育敞开学生的心扉,以情感人,以情促人,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进取心,使他们的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5.梯度教育,探索情感

心理学家认为:人有一种自我实现、获取承认、取得成功的愿望和需要,成功和失败在学生的心理上会引起不同的情绪。所以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注意设置教学内容的层次和梯度,根据班级学生实体的具体情况来寻求适应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创造更多的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取得学习上的成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教师在组织教学测验或考试时,要精心设计试题,不要让学生考得灰溜溜的,觉得自己怎样努力也学不好,要让学生从考试结果中知道他们已学到了知识,有所收获和提高,这样学生就能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诱发出对化学学习的内部情感动力。

教师通过“引导式教学”教会学生学习方法,抓住学习中的重点、难点;启发学生,准确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学科能力;探索学生的学习情感。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有更多的成功机会,从而增强学习化学的信心。只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的化学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既传授化学知识和技能,又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

如果学生将学习活动、求知欲望作为自己的优势需要,则他们就会产生热爱学习、追求真理的情感。一个有严重厌学情绪的学生,他就会将学习看作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或累赘。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必须明确学习目的,培养合理正当的需要,以利于形成自己的高尚情操;同时,又必须使自己的较为低级的情绪变成较为高级的情操,从而使自己的需要受到这种高尚情操的支配和调节。在化学教学中,可联系生产、生活及科学实验的实际,提出一些学生熟悉的,却又难以解释或解决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学生一旦对自己困惑不解的问题有了深刻的认识,就会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进而产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对真理的追求之情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