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学化学教学探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中学化学教学探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对立统一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矛盾着的对立面互相依存互相联系的关系。但对于一个不能发生的反应,不管外因如何变化,如增大浓度、升温、加催化剂等反应也还是无法进行。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大量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素材,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自然地引导学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中学化学教学探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法是唯一的、最高地适合于自然观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恩格斯语)。在化学教学中,通过化学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进行辩证法思维的训练,培养他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矛盾着的对立面互相依存互相联系的关系。

讲到离子键形成的本质时,指明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稳定的化学键,并阐明这里的静电作用是阴、阳离子间的引力,核与核之间、电子与电子之间的排斥力。这种既排斥又吸引的一对矛盾在“一定距离”上,又达到了力的平衡,而统一在稳定的离子键中。又如溶解和结晶、中和和水解分解反应和化合反应、氧化与还原、正反应与逆反应、酯化与水解等都反映了对立统一规律。可以培养学生的“世界充满矛盾、而矛盾互相对立又统一”的观点。

2.量变、质变规律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变化的两种形式。事物的发展过程就是由量变到质变,由质变到量变的循环往复而由低到高的过程。

元素周期表有力地论证了事物变化中量变引起质变的规律性,从氢开始,核电荷数每增加一就产生一种不同质的新元素。中学化学教材中量变引起质变的事例还有很多。如碳、氢、硫三种元素可分别与氧元素形成不同的三组氧化物。CO-CO2,SO2-SO3,NO-NO2就每组内的两种物质而言,组成的元素种类相同,仅原子个数比不同,引起质变,化学性质也有明显差异。又如硫酸溶液由于浓度变化也会引起性质的变化:稀硫酸无吸水性、脱水性,其中的SO2-4无氧化性,而浓硫酸有吸水性、脱水性,浓硫酸中的SO2-4有强氧化性。由量变到质变的结合点分散在教材中,教学时应做深入研究,创造性地加以利用。(www.daowen.com)

3.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这一规律在中学化学中也普遍存在。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充分体现了内因和外因有辩证关系。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很多,最重要的因素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是内因,如同浓度的盐酸醋酸分别与碳酸钙反应,盐酸与碳酸钙的反应速率比醋酸与碳酸钙的反应速率要快得多,这是由于盐酸的酸性比醋酸的酸性强,是由事物本身的性质决定的。若同是盐酸与碳酸钙反应,浓度大的盐酸比浓度小的盐酸反应速率要快,加热比不加热反应要快。在过氧化氢分解反应中,加入二氧化锰做催化剂反应速率明显加快。可见,增大浓度、升高温度、使用催化剂这些外部条件的改变也能起到加快反应速率的作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还有其他因素,这里不一一列举。但对于一个不能发生的反应,不管外因如何变化,如增大浓度、升温、加催化剂等反应也还是无法进行。又如,H2和O2可化合成H2O,但常温下两种气体混合几乎不反应,而在点燃或铂粉催化(常温)下,立即爆炸生成H2O;乙醇与浓硫酸以1∶3的体积比混合后,若温度控制在140℃,主要生成乙醚,若温度迅速升高到170℃则主要生成乙烯。在这类知识点的教学中,思想观点教育的切入要自然,使师生配合默契,自然地渗透。

4.现象和本质的关系

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及这些表面特征之间的外部关系,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现象与本质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现象和本质是统一的,可以通过现象认识本质,另一方面,现象和本质又是对立的,必须透过现象来认识本质。

化学反应常常伴有发光、发热、生成沉淀、逸出气体、改变颜色等现象,但上述现象却不一定是发生化学反应。在具有相同现象的变化中,有的表现出相同的本质,如一切燃烧现象,其本质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有些现象相同的变化表现的本质却不相同,如氯水、过氧化钠、臭氧、二氧化硫、活性炭都能使某些有机色素褪色,其中氯水、过氧化钠、臭氧使色素褪色的本质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二氧化硫使色素褪色是发生化合反应,而活性炭使色素褪色却只是吸附作用,没有发生反应,所以必须透过现象看本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中学化学教材中有大量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素材,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自然地引导学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