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学教师要用自己的学识与人格,去影响、同化学生
我们应该意识到学生会对教师进行无意识的模仿。教师的教养、形象、语言表情、气质、性格甚至笔迹都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模仿很适合青少年积极向上的心理特点,“榜样的作用,可以使他们的缺点在没有痛苦和创伤前提下,潜移默化的消失”。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丰厚的文化涵养,能将化学知识爱憎分明地溢于言表。很难想象一个仪容不整、萎靡不振的教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实验中丢三落四、态度随意的教师能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精神。要培养好学生的思想品德,“一要靠化学这门学科真理的力量,二要靠教师人格的力量”。每位教师要以教书育人为天职,对学生施加良好的影响,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2.善于用化学家的资料与故事激励学生
化学之所以发展至今天,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化学家为之不懈努力,甚至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这种追求科学的精神应当鼓舞一代又一代的中学生。新教材在这方面的内容与插图较多,但由于教材中这方面的内容大多以小字形式出现,考试的可能性不大,故学生不太重视,教师也往往忽略。形成一年学下来化学知识学了不少,但对化学史上一些著名的化学家一无所知,更不用说这些化学家为了发现新元素或新规律而夜以继日地工作的事迹。其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用挂图或讲解的形式将他们介绍给学生,或经常办些化学园地、介绍学生看几本课外书,或给予在化学学习中德育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以奖励,这一切都能激发学生的抱负感与成就感,比空洞的说教更能激励学生,使学生在克服困难时能自我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www.daowen.com)
3.在化学活动中唤起学生自我思考
德育只有唤起学生的自我思考,才能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这才是成功的教育。所以,应该变革那种“书里来,书里去”的德育模式,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用自己的双眼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手脚去体验生活,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问题,在行动中学到生存本领,在体验中感悟人生哲理。一句话,就是变单纯的言语德育为行动德育。在化学教学中常跟学生说,如果你学好化学就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了,比如为灾区的人民配制消毒液等。所以在学习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时,安排了配制高锰酸钾溶液的实验。这样潜移默化地将德育教育融入其中,不仅使我们的学生有聪明的头脑,更会具有良好的品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