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学化学教学优缺点揭秘

中学化学教学优缺点揭秘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例如,《化学能与热》一课的讲授中,关于“吸热”和“放热”概念的引入:在装有生石灰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然后发生反应。通过实验,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形式,由此产生的“吸热”和“放热”的概念。化学概念的灌输能让学生初步建立化学概念,但这只是从正面对概念的认识。

中学化学教学优缺点揭秘

中学传统化学概念教学的过程中,化学教学历来都十分重视化学概念的教学,但由于教学理念的不同造成了化学概念教学着重点各有不同,用新的教学理念和现代教学论来审视传统的化学概念教学,我们会发现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不足之处。

1.传统概念教学的优点

传统概念教学的成功之处,主要表现在传统的概念教学着重从化学概念的文本出发,着力从四个方面讲解和剖析化学概念。

(1)构建主义。对于构建主义的来源,也是众说纷纭。但是构建主义的介入,开辟了中学化学设计的新思路。学习是主动构建知识,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教育是支持学生理解,构建知识,而不是纯粹灌输知识的过程。

(2)学习心理。高中生抽象思维明显占优,学生可以运用理论假设进行思维,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实施方案,验证假设,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这是教育专家普遍运用的研究方法。

(3)科学认识论。观察、推理、假设是现代科学探究中采用的一些步骤。在科学探究过程中,更重要的是运用逻辑、想象及基于证据思维方式形成或是校正科学、捍卫科学的结论。我们应该从科学认识论的角度,让学生理解和认识科学的本质。如问题是怎么产生的?有什么样的解决办法?结论是什么?这些结论是不是经得起推敲等。

(4)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对事物认识和重演。现代人的认识和发展都是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的。科学史中蕴含着科学的哲学。重演历史发展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方法论。应该说严谨的教学态度,有利于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人类积累的大量的化学知识,形成学生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技巧,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传统概念教学存在的弊端

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在肯定传统概念教学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实事求是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目的是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www.daowen.com)

(1)对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重视不够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刺激——反应)的影响,教师在化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过于强调化学概念的知识本位,大大压缩了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新授课教学“重结果”的情况非常严重。很多教师在引入概念时没有让学生对其必要性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而是直接给出化学概念,致使一部分学生只是死记化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而没有真正理解化学概念的实质,化学概念在他们的头脑中成为空中楼阁。题海战术成为他们学习化学的“捷径”,这种“熟记型”学习往往是比较机械的,学生对化学概念没有在感悟中“升华”。比如在讲解浓硫酸的性质时,让学生写出浓硫酸和铜在加热情况下的化学方程式,有的学生把生成物写成了硫酸铜和氢气,其原因是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产生的,认为稀硫酸和铁等活泼金属反应生成氢气,学生认为浓硫酸也会是这样,将旧的知识迁移到了新的物质上来了。

(2)化学概念教学中“二八”错位

一是在化学概念的建立和理解上所花的时间只占整个课堂的20%,而将80%的时间花在习题训练上。这种“短、平、快”的战术缩短了学生的认知过程,虽然加快了教学进度,但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相去甚远,思维要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而这个“物质”基础就是要让学生充分占有感性材料的同时,经过同化和顺应建立属于自己的认知结构。

二是对80%的基础内容,只花20%的时间,而对20%的高要求的内容,却花80%的时间。新课程标准的课程内容是“应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体现基础性,显然这种对全体学生在“高端知识”提出高要求是不合适的,“中学化学教学就是要使学生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公民常用的基本的化学常识”。

三是课堂教学只面向20%的学生,而让80%的学生在课堂上迷失方向。这样的错位只能是精英教育而不是国民素质教育,这与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是背道而驰的,是万万不可取的。化学概念教学程序在化学概念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明白原有概念的局限,从而知道为什么要引入新的化学概念。例如,《化学能与热》一课的讲授中,关于“吸热”和“放热”概念的引入:在装有生石灰试管中加入少量的水,然后发生反应。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再让学生用手触摸试管壁,这样学生会有一个从感知到现实的认识,这样就为后面的理论分析奠定了基础。通过实验,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形式,由此产生的“吸热”和“放热”的概念。

一个学科,如果追溯其根源的话,都有其发展的理论依据。作为化学学科,同样经历这样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形成概念的前提是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有助于形成这个概念的感性材料。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上的飞跃,这个过程只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如果教师包办代替,在罗列一些化学现象之后,就简单地把化学概念的定义提出来,学生理解的不充分,就会造成对化学概念的掌握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化学概念的灌输能让学生初步建立化学概念,但这只是从正面对概念的认识。为了比较深刻地理解概念,还需要认识概念的反面,乃至左、右、上、下面,即从全方位来认识概念。为此,必须对概念进行解剖,注重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概念的内涵即概念的本质,概念的内涵既反映了化学对象某种属性的“质”,又反映了化学对象某种属性的“变”。概念的外延即概念的适用范围,是指概念所反映的具有某一属性的一个个、一类类现象或事物。概念教学的关键是使学生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和外延的依据。所以,为了找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须从分析概念的定义入手,只有这样才能在实际教学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