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婚姻史:薛兰蕙联芳书楼与《联芳集》

中国婚姻史:薛兰蕙联芳书楼与《联芳集》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兰蕙联芳是指元末明初的女诗人薛兰英、薛蕙英姐妹。父亲见二女精于诗赋,便在后宅建造了一个书楼,专供两位爱女居住,取名为“兰蕙联芳”。她们俩在这小楼上咏吟不辍,共创作了百数首词,取名《联芳集》。兰蕙姐妹一举成名后,自然吸引了一些风雅俊逸的读书人。二女见他气韵温雅,仪表不俗,主动表示好感。当时郑生年二十二,兰英二十岁,蕙英十八岁。纵使像上面所谈的兰、蕙这两位才气很高的女子也不能例外。

中国婚姻史:薛兰蕙联芳书楼与《联芳集》

兰蕙联芳是指元末明初的女诗人薛兰英、薛蕙英姐妹。姐妹俩天生丽质,能诗善赋。她们的父亲是吴郡(今苏州)富商。父亲见二女精于诗赋,便在后宅建造了一个书楼,专供两位爱女居住,取名为“兰蕙联芳”。她们俩在这小楼上咏吟不辍,共创作了百数首词,取名《联芳集》。这两位才女不但共同作诗,珠联璧合,而且以后还真的嫁给了同一个男人。

当时有个文人叫杨维桢住在杭州,做了九首“西湖竹枝词”,内容是歌颂西湖山水,表达男女恋情的,形式全是七言绝句,语言轻快流畅。诗成后,书肆争相刻印,为当时一大盛事。兰英、蕙英见此情景,笑道:

“西湖有竹枝曲,东吴独无竹枝曲乎!”

于是她们仿效“西湖竹枝词”的体裁,创作了十首“苏台竹枝词。”诗词清新俊逸,堪称上品,如第七首写道:

杨柳青青杨柳黄,青黄变色过年光。

妾似柳丝易憔悴,郎如柳絮太颠狂。

杨维桢读到她们的诗稿,不由赞赏不已,并题诗称赞。从此,她们二姐妹名播遐迩,时人都誉为“班姬、蔡女复出,易安、淑真而下不足论”。

兰蕙姐妹一举成名后,自然吸引了一些风雅俊逸的读书人。据说,昆山有一位姓郑的书生,是世家贵族子弟,其家同薛家素来友善。有一次,郑生得到一个机会来到吴郡,以世交之故,出入薛家,往来无间。二女见他气韵温雅,仪表不俗,主动表示好感。郑生对她俩也慕名已久,于是潜相往来,倾心相爱。不久,这一秘密被她们父亲发现了。身为商人的父亲倒也通情达理,事已至此,索性将郑生赘为女婿,成全了他们的婚姻。当时郑生年二十二,兰英二十岁,蕙英十八岁。

以二女适一人,这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也实属特例。这种情况还可以在明清话本小说中见到。有一小说写一个书生,很有才气,但娶几个妻子都死了。这时有个富人有两个女儿长得十分漂亮,富人想找合适的女婿,于是选一个日子让所有求亲的人作文,文章写得最好的才能选为东床。这个书生自己参加了比赛,碰巧还有一个熟人,才识不高,也托书生作了一篇文章。结榜后,正好选的是这两个人。后来托伪事发,一审问,原来正是由这位书生代笔,最后他一人娶了两女,留下了一鸾双凤的美名。

当然像这样的事都属于传说,但它反映了在传统社会中双妻这种特例是存在的。双妻存在虽不是对一夫一妻制的否定,可是它说明旧社会的妇女地位低下,只不过是男子的附属品罢了。纵使像上面所谈的兰、蕙这两位才气很高的女子也不能例外[15]

【注释】

[1]见《魏书·文成帝纪》和平四年诏、程树德:《九朝律考》。

[2]陶希圣:《婚姻与家族》。

[3]见《辽史·圣宗纪》《金史·刑法志》《元史·刑法志》。(www.daowen.com)

[4]王栐:《燕翼治谋录》。

[5]见《金国志·熙宗纪》。

[6]《元史·刑法志》。

[7]见《九朝律考》。

[8]见《唐律疏议》一三户婚“有妻更娶”条。《宋刑统》二二户婚律“婚嫁妄冒条”。

[9]见《明律例·户律》“妻妾失序”、《清律例·户律》“妻妾失序”。

[10]见《元史·刑法志》。

[11]《明会典》。

[12]洪迈:《夷坚支志》丁卷十“淮阳张生妻”。

[13]王世贞:《弇州山人四部稿》四七“政德宫词之八”。

[14]见《明武宗外纪》。

[15]见瞿佑:《剪灯新话》卷一、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十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