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孝奉嫁母:中国婚姻史的奇怪现象

孝奉嫁母:中国婚姻史的奇怪现象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宋代,业已改嫁的母亲仍然是儿子尽孝的对象。这是十分奇怪的事,在孔子时代对嫁母守丧就是不赞成的,宋代竟出现孝奉嫁母之事。仁宗时,朝廷的集贤校理郭稹的出母边氏已另嫁,并且生了四个儿子。[16]至此,儿子尽孝嫁母,更有章可循了。[17]大约同时,还出了个名叫刘琯的“孝子”,他的母亲王氏生下他后,旋即改嫁他姓,并生下儿女三人,刘琯长大以后,“誓不见母不复为人”“跣足走天下访之”。对于女子再嫁的态度,皇上也是如此。

在宋代,业已改嫁的母亲仍然是儿子尽孝的对象。相反,如果事之不恭,倒要遭到社会的非难。这是十分奇怪的事,在孔子时代对嫁母守丧就是不赞成的,宋代竟出现孝奉嫁母之事。王栐《燕翼诒谋录》记载:太宗时,知邓州张永德“于州廨(xiè,古代官吏办公处)作二堂,左继母刘氏居之,右(出母)马氏居之”。他“事二母如一”。皇上大加赞许,认为:“此可为人子事出母之法。”

仁宗时,朝廷的集贤校理郭稹的出母边氏已另嫁,并且生了四个儿子。当边氏病故,郭稹依然悲痛不已,定要“解官行服”。仁宗对此加以肯定,并在景祐年间下诏:“自今(官员嫁母亡)并听解官,以申心丧。”[16]至此,儿子尽孝嫁母,更有章可循了。后来有个朱寿昌跑遍四方,历尽艰辛,找到嫁母。官府表其孝节,神宗还亲自接见。[17]大约同时,还出了个名叫刘琯的“孝子”,他的母亲王氏生下他后,旋即改嫁他姓,并生下儿女三人,刘琯长大以后,“誓不见母不复为人”“跣足走天下访之”。最后母子终于重聚。刘琯找到嫁母事出偶然,他本人后来又官运颇亨,“为世名臣”。当时人都说这是“纯孝所感”“天之报应”。[18]其说怪诞不经,实无足取。

描写再嫁的戏剧版画《梅开二度》

更有甚者,据《西湖志余》记载:乾道年间,有位妇女,先嫁单氏,生单夔;又嫁耿氏,生耿延年。后来两个儿子都做了高官。她死后,两个儿子争着埋葬。孝宗知道后,深深地为其孝心所感动,出来调停说:“二子无争,朕为葬之。”皇上居然为一位再嫁的妇女亲自举行葬礼,实在难能。在这种社会风气笼罩下,连南宋末年的奸相贾似道也要沽名钓誉,装模作样,将其嫁母迎回奉养。但他极其残忍地把做石匠的继父“沉之于江”。

宋代对妇女贞节要求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严,这已是事实。假若社会舆论果真普遍谴责女子改嫁,妇女再嫁一定很不容易。可是,实际情况正相反。当丈夫死后,女子另嫁不难,以至于人们对于“老娶外妇”要说这样的俏皮话:

偎他门户傍他墙,(www.daowen.com)

年去年来来去忙。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他人作嫁衣裳。[19]

再嫁不但不难,条件好的,人们还争欲得之。《癸辛杂识》又载:南宋末年,陈了翁的女儿“既寡,谋再适人”。消息一经传出,邀媒下聘者不计其数,争风吃醋,轩然成波。刘震孙在这场纷争中大走红运,百里挑一竟被选中。但是由于落选者的嫉妒,招来了许多闲言碎语。对于女子再嫁的态度,皇上也是如此。王明清《挥麈后录》卷二记载:康定年间,刘从德病死,他的夫人王氏长得非常漂亮,仁宗痴情于这位新寡,拟封为遂国夫人,只因大臣富弼反对,才作罢。而曾经在仁宗朝“母仪天下”,英宗朝垂帘听政,神宗朝影响政局的仁宗曹后,实际上也是一个再嫁妇女。她先前曾嫁李化光,不只立下婚约,而且已过门,只因李化光“好神仙事”“不乐婚宦”,以至“逾垣而走”。曹氏归家不久,又被选纳为后。[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