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通婚重视门第是六朝的遗风。到了隋唐,由于统一局面出现,更注意抑制士族力量。上面所说的七个大姓虽然已经不敢明目张胆婚配,却偷偷地把女儿送到夫家:也有的士族宁愿女儿老死,也不与异姓为婚。直到唐文宗,欲以公主下嫁士族,犹为所拒。[6]随着唐王朝的灭亡,士族为黄巢农民大起义冲击得荡然无存,这种存在几百年的门第婚姻从此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后世虽然还有婚娶论门第的现象,但远远不及这种门第婚配。
通婚重视门第是六朝的遗风。到了隋唐时候,六朝的望族仍继续存在,如太原王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清河、博陵二崔,陇西、赵郡二李仍为望族,不与庶族通婚。士族力量的存在不利于中央集权制的强化,从六朝后期起,中央政府已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到了隋唐,由于统一局面出现,更注意抑制士族力量。他们在通婚方面亦采取一定措施。唐太宗时曾有诏曰:
“新官之辈,丰富之家,竞慕世族,结为婚姻,多纳财贿,有如贩鬻,或贬其家门,辱于婚娅;或矜其旧族,行无礼于舅姑。自今以往,宜悉禁之。”
当时太宗命令在修氏族志时,把望族降一等,王妃和附马都从功臣家族挑选。可是当时重臣魏征、房玄龄等都愿和山东一些旧族议婚,所以望族的势力并没有减弱,又据《新唐书》载:“李日知贵,诸子总角,皆通婚名族;李怀远与李林甫善,常慕与山东著姓为婚姻,引就清列。张说好求山东婚姻,与张氏亲者,皆为门甲。”后来李义府曾为其子求婚,没有被同意,于是他就劝高宗矫其弊。高宗诏:
“后魏李宝等子孙,不得自为婚姻。”(www.daowen.com)
可是为当时风尚的限制,还是不能禁止。上面所说的七个大姓虽然已经不敢明目张胆婚配,却偷偷地把女儿送到夫家:也有的士族宁愿女儿老死,也不与异姓为婚。这样便出现了衰宗落谱的趋向。但他们仍以“禁婚家”自鸣得意。直到唐文宗,欲以公主下嫁士族,犹为所拒。所以文宗叹道:“我家二百年天下,反不若崔卢也。”[6]
随着唐王朝的灭亡,士族为黄巢农民大起义冲击得荡然无存,这种存在几百年的门第婚姻从此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后世虽然还有婚娶论门第的现象,但远远不及这种门第婚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中国婚姻史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