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风尚的改变、生活节奏的快速、生活空间的局限,潮州工夫茶在新加坡悄悄起了变化。第一代潮州老移民不可一日无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遵循着传统,细致、高贵地品尝着潮州工夫茶带来的感官和心灵的享受。移民的第二代与第三代已多是中老年人,耳濡目染,他们对潮州工夫茶也情有独钟,但泡茶方式已化繁为简,一般省略了炭炉而改用电壶或酒精炉等。一个双层茶盘、一个盖碗或小紫砂壶,几个小杯,一小撮潮州人钟爱的“茶米”,就构成了家庭式的潮州工夫茶的茶席。
没有闲工夫泡茶的爱茶人士,只要到潮州餐馆,如醉花林潮州餐馆,在潮州乐声中客人入座,就有潮州式的小杯茶端上来,小乒乓杯瓷薄透亮,衬托出汤色的浓酽。画龙点睛,饭后再上一道更浓香的小杯茶,完全满足了客人的口胃。除此,新加坡其他的潮州酒楼都有这种温馨的家乡式服务。
年轻一代受欧美咖啡酒文化影响,是造成潮州工夫茶日渐式微的其中一个导因,但因“中国风吹起”,年轻人也开始关注茶饮,他们对茶的选择和泡法趋向随心随性。有些青年人甚至到茶馆学习冲泡潮州工夫茶,热爱中华文化的青年还大有人在。
陈香白先生在著作中多次提出论述:“所谓‘中国茶道’、‘中国工夫茶’、‘潮州工夫茶’实质上是三位一体。”潮州工夫茶继唐宋茶道演变而来,传播至新加坡后,也因地逐渐形成本土化潮州工夫茶。茶具简便,保留着潮州泡茶四宝:盖碗或紫砂壶、白玉杯、煮水器及水壶。泡茶形式化繁为简,核心部分如刮沫淋盖、高冲低斟、关公巡城、韩信点兵等仍然沿袭应用。
昔日潮州阿爷们独享的潮州工夫茶,今日已普及至寻常百姓家。作为传统中华文化的一部分,茶文化在新加坡民间有复兴的现象。(www.daowen.com)
1大兴宋蕴璞:《南洋英属海峡殖民地志略》,新加坡蕴兴公司1930年发行,第一编第78页。
2肉骨茶:肉骨茶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独有的本土美食,也就是猪排骨煮的汤,潮州式的肉骨茶汤里只放胡椒粒、蒜头瓣(不去衣),而福建肉骨茶是加了药材和黑酱油。新加坡所有的肉骨茶店约定俗成都提供炉、水壶、紫砂壶、茶杯和古老式纸包装的茶叶。
3醉花林是潮州有钱人的百年俱乐部,几年前翻建后,增设潮州餐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