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趟潮州之行,我们也走访了不少茶叶店,看到市面上出售的茶叶一般都装在约一米高的不锈钢或者铁皮桶内,顾客选好茶再用铁盒分装打包,铁盒上不外乎印着“凤凰茗茶”、“乌岽单丛”等大同小异的字样。也有用纸裹着茶叶,包成方方正正的长方体出售的,当地人把这叫做“枕头包”。除了铁盒、“枕头包”,在这些茶叶店里我们没有看见任何关于贮存茶的器皿。店家卖的都是“隔年春”?显然不是,做生意的恨不得春茶一上市就被抢购光了。买回家再贮存?难道担任贮茶重任的就是这些流水线工艺的铁罐?
“现在的人比较急,还没等到茶变好就已经喝光了。老一辈的潮汕人可能还不习惯用铁罐,有的用枕头包买了再放回到家里的陶罐存着。”
陈锐彬是盛唐遗风工夫茶道馆的老板。那天我们有问题要请教杨带荣老师,杨老师和我们约在了潮州西湖边的这家茶道馆,没想到却意外地在这里看到了不同朝代的贮茶器,本以为只能在文字资料里了解到的贮茶历史,此刻在我们面前真实地铺开。从汉代的陶茶瓮、唐宋的竹茶囊、明代的瓷罐、清代的竹簧茶盒、脱胎漆器到现代的贵陶茶叶罐,各种材质的贮茶器顺着时间的脉络一字排开,器形各异的锡罐则以图案样式被分为三个系列展示在另一边。如果说,材质不同代表了贮茶器在密封性能上的演化,那在这里,我们还从这琳琅满目的宝物身上看到了贮茶器的另一种功能——寄寓古代文人雅士的审美情结。烟波垂钓、燕子归来、金石铭文……又岂限于现在大家熟知的梅兰菊竹?
潮汕地区有句俗话:“揭阳的锡,潮阳的工,姑苏的样。”锡器在明清时期备受文人推崇,加上潮阳优秀的铁笔画工艺,很多集诗、书、画、印为一体的精美锡罐也应运而生。陈锐彬拿起一个清光绪期的菱形锡罐倒过来给我们看,刻着“潮州府”字样的底部边缘已经褪出了一层层的纹路,就像老树在一圈圈年轮中诉说着它的时光之旅。我们连忙抓起相机捕捉它的时光痕迹时,他又不知从哪里变出了一个竹筒,上面刻着潇洒而苍劲的“秋风吹梦”四个字,转过来是透着傲骨的一枝梅花。“以前古人的审美都可以秒杀到现在很多所谓的美学家。”
在展示这些贮茶器的同一层,还放着两台手拉胚机,上面还有些陶泥,拉胚机周围还有一些拉胚成型还没上釉烧制的陶罐,这看着有点像陶艺室。旁边一间陈列室里还展示了这种陶罐的大致制作工序,从矿土、练泥、拉胚、施釉到烧窑,每一个关键步骤都以实物的形式展示了出来。
“诶?这是龙窑吗?”
被拆掉的部分龙窑从普宁搬到潮州盛唐遗风工夫茶道馆里
被拆掉的部分龙窑从普宁搬到潮州盛唐遗风工夫茶道馆里(www.daowen.com)
被拆掉的部分龙窑从普宁搬到潮州盛唐遗风工夫茶道馆里
在这些“制作中”的陶罐身后,我们看到了一面用古朴石块砌至齐腰高的墙,旁边立着几根木头,上面还堆放着一些松枝。
“是,现在还没完全弄好。到时候还会再搬一些砖过来,把这面墙全部砌起来。”陈锐彬说这龙窑原本是在贵政山的,但因为房地产开发刚被拆了,被拆前一个月还在烧,那是烧制贵陶茶叶罐唯一的龙窑。
在这些“制作中”的陶罐身后,我们看到了一面用古朴石块砌至齐腰高的墙,旁边立着几根木头,上面还堆放着一些松枝。
“是,现在还没完全弄好。到时候还会再搬一些砖过来,把这面墙全部砌起来。”陈锐彬说这龙窑原本是在贵政山的,但因为房地产开发刚被拆了,被拆前一个月还在烧,那是烧制贵陶茶叶罐唯一的龙窑。
在这些“制作中”的陶罐身后,我们看到了一面用古朴石块砌至齐腰高的墙,旁边立着几根木头,上面还堆放着一些松枝。
“是,现在还没完全弄好。到时候还会再搬一些砖过来,把这面墙全部砌起来。”陈锐彬说这龙窑原本是在贵政山的,但因为房地产开发刚被拆了,被拆前一个月还在烧,那是烧制贵陶茶叶罐唯一的龙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