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钰鸾 摄影/丘
早在清代,潮州工夫茶的冲茶工具就以“苏罐”(即宜兴紫砂壶)为佳,其中又尤其推崇孟臣壶。“烹治之法,本诸陆羽《茶经》,而器具更为精致……壶出宜兴窑者最佳,圆体扁腹,努嘴曲柄,大者可受半升许”(清代俞蛟《潮嘉风月•工夫茶》)。直到民国时期,翁辉东《潮州茶经》仍有“茶壶,俗名冲罐,以江苏宜兴砂泥制者为佳”的描述。
推崇孟臣壶,是因为工夫茶壶讲究“小、浅、平、老”。小则精巧,且对应了工夫茶每一泡出汤仅三杯茶的容量。浅能酿味、留香,且出汤时容易倒尽,不留余汤则不易苦涩。平,即壶嘴、壶口、壶把的顶端要齐平,称之为“三山齐”或“三山平”。
孟臣壶正好符合上述特质,至于壶要老,在《清稗类抄》中有一个流传已久的著名故事,故事发生地一说在潮州,一说在闽南,总之都是工夫茶嗜好地。一富翁好茶,一日一乞丐上门,然而并不乞财讨食,而是听说这富翁手上有好茶,于是请求赐一杯茶。富翁疑道,乞丐也懂饮茶?乞丐解释说,我本来也家境富裕,但因嗜好好茶而败了家。于是富翁赐了杯茶给乞丐,饮后乞丐评价道,茶是确实不错,但缺乏醇厚之感,因为壶太新了。随后乞丐拿出自己一直随身携带的私藏之壶,质地润泽,启盖就能闻到茶香,确实异于普通壶。富翁便与乞丐商量高价购买此壶,乞丐心中自然有不舍,然而却想出了一个独特的交易方式。他以富翁出价的半价出售,条件是可每日到富翁家一同喝茶,用这个老壶喝茶。之后两人果然每日对坐饮茶,成为挚友。
潮州手拉壶群像图
很多人读到的这个故事并不完整,它被引用的多是乞丐因饮茶而倾家荡产的部分。而故事中的主角之一——老壶,大概因其非人类,一直被忽视。然而老壶是富翁和乞丐之间这段佳话的重要媒介。故事虽未必真实,或有戏剧化演绎,但足见老壶在当时工夫茶嗜好者心中的分量。纵有百分之茶,若没有老壶的“加持”,还是无法满分尽现。
那时家境殷实的人才用得起宜兴壶,又以孟臣壶最受追捧。而潮州全民饮茶,普通家庭也有这个需求。渐渐地,向来善于工艺之技的潮州人制成了潮州手拉壶,且多落上孟臣的款识。清代金武祥在《海珠边琐》中写道:“潮州人茗饮喜小壶,故粤中伪造孟臣、逸公小壶触目皆是。”如此,久而久之,孟臣壶已不再代表惠孟臣制作,它成了这一类型壶的称呼。潮州枫溪手拉壶老字号“源兴号”创始人吴英武还被称为“吴孟臣”。孟臣壶标杆地位在工夫茶中可见一般。台湾史学家连横在《茗谈》中说道:“台人品茶与漳、泉、潮(即漳州、泉州、潮州)相同,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琛,三者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以豪,且不足待客。”而工夫茶四宝(孟臣壶、若深杯、玉书煨、潮汕炉)中,孟臣壶也榜上有名,足见其地位之重。
除孟臣壶之外,逸公、思亭、大彬等壶也备受喜爱。甚至,在潮汕及闽南地区,出现有以茶具陪葬的习俗。也因此,这一地区成了紫砂壶出土最多的地方。
有了这般对紫砂壶的狂热,潮州本地壶也就应运而生了。截然不同于宜兴壶的泥片拍打,潮州壶以手拉成形。它的出现满足了普通大众对“苏罐”的需求,自此,殷实之家多用宜兴紫砂壶,普通家庭用潮州壶,总之,家家都有了“小如香橼”的茶壶。
潮州手拉壶群像图
很多人读到的这个故事并不完整,它被引用的多是乞丐因饮茶而倾家荡产的部分。而故事中的主角之一——老壶,大概因其非人类,一直被忽视。然而老壶是富翁和乞丐之间这段佳话的重要媒介。故事虽未必真实,或有戏剧化演绎,但足见老壶在当时工夫茶嗜好者心中的分量。纵有百分之茶,若没有老壶的“加持”,还是无法满分尽现。
那时家境殷实的人才用得起宜兴壶,又以孟臣壶最受追捧。而潮州全民饮茶,普通家庭也有这个需求。渐渐地,向来善于工艺之技的潮州人制成了潮州手拉壶,且多落上孟臣的款识。清代金武祥在《海珠边琐》中写道:“潮州人茗饮喜小壶,故粤中伪造孟臣、逸公小壶触目皆是。”如此,久而久之,孟臣壶已不再代表惠孟臣制作,它成了这一类型壶的称呼。潮州枫溪手拉壶老字号“源兴号”创始人吴英武还被称为“吴孟臣”。孟臣壶标杆地位在工夫茶中可见一般。台湾史学家连横在《茗谈》中说道:“台人品茶与漳、泉、潮(即漳州、泉州、潮州)相同,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琛,三者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以豪,且不足待客。”而工夫茶四宝(孟臣壶、若深杯、玉书煨、潮汕炉)中,孟臣壶也榜上有名,足见其地位之重。
除孟臣壶之外,逸公、思亭、大彬等壶也备受喜爱。甚至,在潮汕及闽南地区,出现有以茶具陪葬的习俗。也因此,这一地区成了紫砂壶出土最多的地方。
有了这般对紫砂壶的狂热,潮州本地壶也就应运而生了。截然不同于宜兴壶的泥片拍打,潮州壶以手拉成形。它的出现满足了普通大众对“苏罐”的需求,自此,殷实之家多用宜兴紫砂壶,普通家庭用潮州壶,总之,家家都有了“小如香橼”的茶壶。
潮州手拉壶群像图
很多人读到的这个故事并不完整,它被引用的多是乞丐因饮茶而倾家荡产的部分。而故事中的主角之一——老壶,大概因其非人类,一直被忽视。然而老壶是富翁和乞丐之间这段佳话的重要媒介。故事虽未必真实,或有戏剧化演绎,但足见老壶在当时工夫茶嗜好者心中的分量。纵有百分之茶,若没有老壶的“加持”,还是无法满分尽现。
那时家境殷实的人才用得起宜兴壶,又以孟臣壶最受追捧。而潮州全民饮茶,普通家庭也有这个需求。渐渐地,向来善于工艺之技的潮州人制成了潮州手拉壶,且多落上孟臣的款识。清代金武祥在《海珠边琐》中写道:“潮州人茗饮喜小壶,故粤中伪造孟臣、逸公小壶触目皆是。”如此,久而久之,孟臣壶已不再代表惠孟臣制作,它成了这一类型壶的称呼。潮州枫溪手拉壶老字号“源兴号”创始人吴英武还被称为“吴孟臣”。孟臣壶标杆地位在工夫茶中可见一般。台湾史学家连横在《茗谈》中说道:“台人品茶与漳、泉、潮(即漳州、泉州、潮州)相同,茗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琛,三者为品茶之要,非此不足以豪,且不足待客。”而工夫茶四宝(孟臣壶、若深杯、玉书煨、潮汕炉)中,孟臣壶也榜上有名,足见其地位之重。
除孟臣壶之外,逸公、思亭、大彬等壶也备受喜爱。甚至,在潮汕及闽南地区,出现有以茶具陪葬的习俗。也因此,这一地区成了紫砂壶出土最多的地方。
有了这般对紫砂壶的狂热,潮州本地壶也就应运而生了。截然不同于宜兴壶的泥片拍打,潮州壶以手拉成形。它的出现满足了普通大众对“苏罐”的需求,自此,殷实之家多用宜兴紫砂壶,普通家庭用潮州壶,总之,家家都有了“小如香橼”的茶壶。
章海元正在制微型壶
只要潮州人还继续喝茶,手拉壶的制作就不会有一天是停止的,清代道光年间,出现了“源兴号”,清末又出现了“安顺号”。到今天,两家老字号及其后人也都没有中断过手拉壶的制作。即便是解放以后一些特殊时期,手拉壶的制作也没有停止过。因为工夫茶在潮州实在不过是日常之事,手拉壶也就只是普通生活用品。所以,即便私人的手拉壶作坊暂停了,枫溪不少集体、国营的陶瓷厂里,师傅们依旧每天制作茶具,很多人现都还在,依旧没能断得了这份与泥土的关系。
源兴号第四代传人吴瑞深老先生,回忆起当年与父亲一同在陶瓷厂做壶,“我们父子俩在陶瓷厂每天一共要做100把壶,同一个造型,每天晚上都还要加班”。黄树藩师傅曾在集体厂里做过,如今有沿街的前店面,后面是工作室,泥炉、砂铫、手拉壶,他样样能做。吴大林师傅,也曾是集体陶瓷厂的,大花瓶、砂铫、茶船、手拉壶也都样样能做。
改革开放以后,壶的买卖自由了,除本地不曾断过的需求外,海外对手拉壶的需求也呈井喷态。一方面,海外不少潮汕籍人士,理性使用也好,感性思乡也好,都需要这一器物。另一方面,恰逢港台炒壶,尤其台湾,因两岸沟通不畅,紧俏的宜兴紫砂更添神秘。而当两岸民间往来之门一启,狂热的炒壶者更是将这团火的引子,从宜兴紫砂壶蔓延到潮州手拉壶,甚至以潮州壶冒充宜兴壶,更有甚者,引入做旧手法,订制假冒宜兴古壶。当然,也有订制后如实售卖的,而又因汕头占有港口优势,潮州手拉壶在港台一度被称为“汕头壶”。
台湾炒壶泡沫破灭后,对潮州壶的需求也降温了,但这时候国内的生活水平已日渐提高。除潮汕本地外,日渐有外地人对潮州手拉壶有所了解。潮州不少人开始在冲茶功能之外,亦以添加些审美情趣的方式购买手拉壶。而外地人则渐渐在对宜兴紫砂乱象和其昂贵的无奈下,惊喜地发现,潮州也有类似的手工茶壶。价格亲民之外,饮茶一族对工夫茶之乡自有特殊感情,而尝试用工夫茶之乡所产手工制壶冲茶饮茶,自是顺情顺理,亦可添加些饮茶趣味。
如此,手拉壶就日渐受到了青睐,除了原就做壶的老字号世家,除了原陶瓷厂的老师傅们,其他人也对此产生了兴趣,加入到了制壶行列,现从业人员达200多人。而在老字号世家中,原本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原则也被打破了。有的家庭,女儿也做,甚至儿媳妇也开始学做壶,几乎全家齐上。多数年轻人十多岁就早早接受了这门手艺,踏上了制壶生涯。(www.daowen.com)
如今,潮州手拉壶摩拳擦掌地上路了,开始走出潮汕、走出茶壶圈,有的进入了壶艺行列,一些制壶人开始设计制作别样的壶。
吴瑞深老先生,80多岁,潜心5年创制一套系列壶——108壶,每个都有自己的独特造型。制作了近百把时,才放出消息。一经发布,令人叹为观止。章燕明、章海元父子所创作的壶,则颇有可赏玩之处,尤其在造型线条上,他们更是突破了不少的既往惯例,甚至颇具现代艺术风格。
潮州手拉壶是伴着工夫茶的需求而生的,只要工夫茶还在,只要人们以一方茶座为媒,与人相处、自处的方式还在,手拉壶就会一直有需求。
章海元正在制微型壶
只要潮州人还继续喝茶,手拉壶的制作就不会有一天是停止的,清代道光年间,出现了“源兴号”,清末又出现了“安顺号”。到今天,两家老字号及其后人也都没有中断过手拉壶的制作。即便是解放以后一些特殊时期,手拉壶的制作也没有停止过。因为工夫茶在潮州实在不过是日常之事,手拉壶也就只是普通生活用品。所以,即便私人的手拉壶作坊暂停了,枫溪不少集体、国营的陶瓷厂里,师傅们依旧每天制作茶具,很多人现都还在,依旧没能断得了这份与泥土的关系。
源兴号第四代传人吴瑞深老先生,回忆起当年与父亲一同在陶瓷厂做壶,“我们父子俩在陶瓷厂每天一共要做100把壶,同一个造型,每天晚上都还要加班”。黄树藩师傅曾在集体厂里做过,如今有沿街的前店面,后面是工作室,泥炉、砂铫、手拉壶,他样样能做。吴大林师傅,也曾是集体陶瓷厂的,大花瓶、砂铫、茶船、手拉壶也都样样能做。
改革开放以后,壶的买卖自由了,除本地不曾断过的需求外,海外对手拉壶的需求也呈井喷态。一方面,海外不少潮汕籍人士,理性使用也好,感性思乡也好,都需要这一器物。另一方面,恰逢港台炒壶,尤其台湾,因两岸沟通不畅,紧俏的宜兴紫砂更添神秘。而当两岸民间往来之门一启,狂热的炒壶者更是将这团火的引子,从宜兴紫砂壶蔓延到潮州手拉壶,甚至以潮州壶冒充宜兴壶,更有甚者,引入做旧手法,订制假冒宜兴古壶。当然,也有订制后如实售卖的,而又因汕头占有港口优势,潮州手拉壶在港台一度被称为“汕头壶”。
台湾炒壶泡沫破灭后,对潮州壶的需求也降温了,但这时候国内的生活水平已日渐提高。除潮汕本地外,日渐有外地人对潮州手拉壶有所了解。潮州不少人开始在冲茶功能之外,亦以添加些审美情趣的方式购买手拉壶。而外地人则渐渐在对宜兴紫砂乱象和其昂贵的无奈下,惊喜地发现,潮州也有类似的手工茶壶。价格亲民之外,饮茶一族对工夫茶之乡自有特殊感情,而尝试用工夫茶之乡所产手工制壶冲茶饮茶,自是顺情顺理,亦可添加些饮茶趣味。
如此,手拉壶就日渐受到了青睐,除了原就做壶的老字号世家,除了原陶瓷厂的老师傅们,其他人也对此产生了兴趣,加入到了制壶行列,现从业人员达200多人。而在老字号世家中,原本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原则也被打破了。有的家庭,女儿也做,甚至儿媳妇也开始学做壶,几乎全家齐上。多数年轻人十多岁就早早接受了这门手艺,踏上了制壶生涯。
如今,潮州手拉壶摩拳擦掌地上路了,开始走出潮汕、走出茶壶圈,有的进入了壶艺行列,一些制壶人开始设计制作别样的壶。
吴瑞深老先生,80多岁,潜心5年创制一套系列壶——108壶,每个都有自己的独特造型。制作了近百把时,才放出消息。一经发布,令人叹为观止。章燕明、章海元父子所创作的壶,则颇有可赏玩之处,尤其在造型线条上,他们更是突破了不少的既往惯例,甚至颇具现代艺术风格。
潮州手拉壶是伴着工夫茶的需求而生的,只要工夫茶还在,只要人们以一方茶座为媒,与人相处、自处的方式还在,手拉壶就会一直有需求。
章海元正在制微型壶
只要潮州人还继续喝茶,手拉壶的制作就不会有一天是停止的,清代道光年间,出现了“源兴号”,清末又出现了“安顺号”。到今天,两家老字号及其后人也都没有中断过手拉壶的制作。即便是解放以后一些特殊时期,手拉壶的制作也没有停止过。因为工夫茶在潮州实在不过是日常之事,手拉壶也就只是普通生活用品。所以,即便私人的手拉壶作坊暂停了,枫溪不少集体、国营的陶瓷厂里,师傅们依旧每天制作茶具,很多人现都还在,依旧没能断得了这份与泥土的关系。
源兴号第四代传人吴瑞深老先生,回忆起当年与父亲一同在陶瓷厂做壶,“我们父子俩在陶瓷厂每天一共要做100把壶,同一个造型,每天晚上都还要加班”。黄树藩师傅曾在集体厂里做过,如今有沿街的前店面,后面是工作室,泥炉、砂铫、手拉壶,他样样能做。吴大林师傅,也曾是集体陶瓷厂的,大花瓶、砂铫、茶船、手拉壶也都样样能做。
改革开放以后,壶的买卖自由了,除本地不曾断过的需求外,海外对手拉壶的需求也呈井喷态。一方面,海外不少潮汕籍人士,理性使用也好,感性思乡也好,都需要这一器物。另一方面,恰逢港台炒壶,尤其台湾,因两岸沟通不畅,紧俏的宜兴紫砂更添神秘。而当两岸民间往来之门一启,狂热的炒壶者更是将这团火的引子,从宜兴紫砂壶蔓延到潮州手拉壶,甚至以潮州壶冒充宜兴壶,更有甚者,引入做旧手法,订制假冒宜兴古壶。当然,也有订制后如实售卖的,而又因汕头占有港口优势,潮州手拉壶在港台一度被称为“汕头壶”。
台湾炒壶泡沫破灭后,对潮州壶的需求也降温了,但这时候国内的生活水平已日渐提高。除潮汕本地外,日渐有外地人对潮州手拉壶有所了解。潮州不少人开始在冲茶功能之外,亦以添加些审美情趣的方式购买手拉壶。而外地人则渐渐在对宜兴紫砂乱象和其昂贵的无奈下,惊喜地发现,潮州也有类似的手工茶壶。价格亲民之外,饮茶一族对工夫茶之乡自有特殊感情,而尝试用工夫茶之乡所产手工制壶冲茶饮茶,自是顺情顺理,亦可添加些饮茶趣味。
如此,手拉壶就日渐受到了青睐,除了原就做壶的老字号世家,除了原陶瓷厂的老师傅们,其他人也对此产生了兴趣,加入到了制壶行列,现从业人员达200多人。而在老字号世家中,原本传男不传女、传内不传外的原则也被打破了。有的家庭,女儿也做,甚至儿媳妇也开始学做壶,几乎全家齐上。多数年轻人十多岁就早早接受了这门手艺,踏上了制壶生涯。
如今,潮州手拉壶摩拳擦掌地上路了,开始走出潮汕、走出茶壶圈,有的进入了壶艺行列,一些制壶人开始设计制作别样的壶。
吴瑞深老先生,80多岁,潜心5年创制一套系列壶——108壶,每个都有自己的独特造型。制作了近百把时,才放出消息。一经发布,令人叹为观止。章燕明、章海元父子所创作的壶,则颇有可赏玩之处,尤其在造型线条上,他们更是突破了不少的既往惯例,甚至颇具现代艺术风格。
潮州手拉壶是伴着工夫茶的需求而生的,只要工夫茶还在,只要人们以一方茶座为媒,与人相处、自处的方式还在,手拉壶就会一直有需求。
老安顺制作的手拉壶
老安顺制作的手拉壶
老安顺制作的手拉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