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我这位朋友,可能大多数人在思维上都存在一个误区,即:工作是工作,资产是资产,二者风马牛不相及。出现这种误区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搞清资产与净资产这两个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众所周知,在会计学上,资产包含着两部分内容:负债和股东权益。所以资产负债表的基本逻辑就是:
资产=负债+股东权益
简单一点,股东权益就是“自己的钱”,负债就是“借来的钱”,也就是“别人的钱”。“自己的钱”加上“别人的钱”,才是我们可以总共可以支配的钱。
“自己的钱”,也就是股东权益,还有一个别称,就是我们日常挂在嘴边的“净资产”——请注意,资产和净资产,不是一个概念。这两个概念首先在外延上就是不一样的:净资产只包含着你“自己的钱”,而资产不仅包含着你“自己的钱”,也包含着你“借来的钱”。换言之,从所有权的角度,资产并不一定就是你自己所有的钱。
原来负债也是自己的资产——大家想一想,这跟我们平时关于资产的概念是不是稍有那么一点不同呢?
是的,我们平时提到资产时,总是本能地首先想到“自己的钱”,也就是净资产,自然而然地去掉了负债这一项目。实际上,我们把资产完全理解成了净资产,让这两个概念互相替代、彻底地模糊了。
如果一个人,有着一份工作,又通过工作积累了一部分资金,可以用这部分资金投资股市,那么这个人的资产状况如何表述呢?我们可以把这个人的资产简单地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工作,另一部分是他积蓄下的资金。即:
(普通工薪阶层的)资产=工作+积蓄资金
拿这个公式和上一个公式相比,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这里的工作,相当于上一个公式中的“负债”,而这里的资金,则相当于上一个公式中的“股东权益”。
资金项好理解,因为是自己的积蓄,当然就是“自己的钱”,当然就是自己的资产。而工作项却有一定的隐蔽性。因为除了自己开公司、自己为自己打工,否则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受雇于国家、政府、公司、企业或某一个个人。对于后者来说,我们很容易产生疏离感,认为那个工作、职位,并不是我们自己的,我们只是依靠它来挣点养家糊口的辛苦钱,因而顺延地推论,那并不是我们的资产。实际上在会计学上,负债就是我们的资产,相应地,在生活中,工作也是我们的资产。(www.daowen.com)
负债和工作究竟是不是我们的资产,还可以从资产的定义中去找寻。
资产在一般教科书上的通常解释是:在一定时期内能有效使用、持有或者处置,从而为自身带来经济利益的那部分资产。也就是说,无论是负债还是净资产,无论是你自己的钱还是别人的钱,只要你能有效地使用、持有或者处置,并为你带来可能的经济利益,那么这项资产无论最终的所有权是谁的,在持有期内,它都是你的资产。
同理,工作、职位可能所有权不是我们的,但是它既然能为我有效持有、使用,并且带来相对固定的收入(工资),完全符合所有关于资产的定义要件,对我而言,它理所当然地就是一项资产。
因此,请记住这一点:工作虽然不是我们的净资产,但它的确是我们的一项资产,相当于会计项目下的负债端。
当然,需要强调的是,工作不仅是一项资产,它还是一项特殊的资产,从投资和理财的角度,具有如下三个鲜明的个性特征:
1.工作能持续、稳定地为我们带来相对固定的收益。在你未辞职或未遭解雇之前,也就是在你的持有期内,它就像一只永续债,为你带来固定的孳息。
2.工作能随行就市地保值增值。同样一份钳工工作,二十年前每月工资可能只有三百元,而今天可能就上涨到了五千元。物价在膨胀,工资也在增长。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工薪总是随着物价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事实上,工作可能是世上最好的一项抗通胀的保值增值的工具了。
3.无法买卖。除非你自我创业、自任老板,只要是受雇于人,你工作的所有权,都不是你的。你所能做的,只能是依托于工作,付出自己的劳动,收获自己应得的那部分工薪。也就是说,对于工作,我们只能持有、使用和收益,但是没有最终的所有权,无法像处置自己的净资产那样自由买卖。生活中虽然也有买卖工作的例子存在,但那大多是社会阴暗面、不受法律保护的产物。很显然,那不在我们的讨论之列。这段话的意思是:如果我们通过计算得出某项工作价值1000万,只是说这项工作相当于1000万永续债一样给我们带来相应的收益,并不是说你可以把它卖掉,从而兑现出1000万。
既能带来固定收益,又天然地具有保值增值的功能,这两项特征决定了工作不仅是一项资产,而且还是一项非常优质的资产。无法买卖的特征又决定了,在安置这样一项优质的资产时,你只有两条途径:要么拥有,要么丢掉——因为不能买卖,所以在决定拥有或丢掉时,一定不要意气用事,要慎之又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