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生活中的投资学:揭秘2位投资者收益的秘密

生活中的投资学:揭秘2位投资者收益的秘密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同样都是我的亲密朋友,同样都对股市一无所知,同样都得到了我毫无保留的劝导和指点,但刘兄和许兄却获得了截然不同的投资经历、投资经验和投资结果,原因何在?当然,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份组合名单并不保守,收益率完全超出了许兄最初的预期。上述四点决定了,刘兄和许兄的投资差距。而后经过所谓股灾2.0、3.0的冲击,大盘又数次跌破3000点大关,先后创出2850点、2650点两个低位。

生活中的投资学:揭秘2位投资者收益的秘密

同样都是我的亲密朋友,同样都对股市一无所知,同样都得到了我毫无保留的劝导和指点,但刘兄和许兄却获得了截然不同的投资经历、投资经验和投资结果,原因何在?

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刘兄是在牛市中后期开始入市的,采取的交易策略是“越涨越买”,即行话中的“追涨之法”。对于“无经验、无知识、无脑子”的新股民来说,这是当然的找死之法。而许兄则是在熊市中后期开始入市的,采取的交易策略是“越跌越买”,虽然事实上因为第一次出手就基本买在了最低点而无法进一步追加投资,但考虑到他毫无股市经验,所以还是建议他坚守住最初制定的交易策略,即严格执行了交易纪律。在起点上,二人就已经分出了胜负高低。

刘兄看到股价步步高涨、身边的朋友都赚钱了,这才急汹汹地跑过来开户入市,“赚了就跑”,完全是一种投机的心态。事实证明,他赚了也没跑,步步追高,最终套死在最高点,极为被动。而许兄虽然在对股市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进入股市从本质上讲也是一种投机,但他最初的目的却是买一些好的股票然后长期持有。这个决策暗合着价值投资的本义。

两位仁兄都知道我已在股市投资多年且小有斩获,并且都能得到我耳提面命式的交流和劝导,在最初入市时,也都曾把我当成一个标杆和参照来对待。但二人对我这个参照系的态度完全不同。刘兄可能是认为“你在我身边这么多年,没看到你比我多聪明啊,你能做到的事情,难道我做不到吗?”所以,我讲得再多,他也听不进去一句,相比身边人,他似乎更信任网上人。这非常符合新股民通常好犯的“听风就是雨”的毛病,盲信网络骗子。据我所知,他太太还加了个收费群,听一位“数线派”大师胡扯八道并奉为圭臬。而许兄则对我的话非常重视,认真地研究之后再小心翼翼地进行尝试。后来听许兄介绍,他拿到我的“组合名单”后,马上偷偷地请另一位投资多年的朋友进行“会诊”。这位朋友拿到名单后给他的意见是:这是一个永远都不可能血本无归的方案——虽然偏保守,但从长线看,还是有肉吃的。许兄认为非常符合初衷,也与我的观点基本一致,这才放手加仓起来。当然,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份组合名单并不保守,收益率完全超出了许兄最初的预期。不得不说,对新手而言,选择什么样的市场参照系以及如何对待市场参照系,非常重要。

刘兄本就是想来赚一把快钱就走的心思,所以股市对他而言就是一台赌博机,如何使用、修理、驾驭它,根本就不是他关注的重点,他只关心股市明天是涨还是跌、账户里的市值是升还是降,完全埋首于短期的波动之中了。而许兄从最初就建立起了长期在股市里玩下去的念头,所以对股市、股票的学习和研究是认真的、慎重的、仔细的,所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建立起了基本的知识框架

上述四点决定了,刘兄和许兄的投资差距。一两年内尚且如此,把时间放大到一二十年之后,二人的差距笃定更大。甚至到时还能不能对比都是问题,大多数刘兄式的投资者走着走着,就找不着了。

从根本上讲,投资是一件很逆人性的事情。当大多数人都认为股市行情会进一步走好时,甚至连平时对股票完全陌生的人也听风是雨地跑过来打探股市消息时,往往意味着行情已经到了中后期。此时,老的选手,已经非常警惕,开始思考退路的问题了。当大多数人经过股市的大幅下跌后已经统一思想,认为熊市还将继续下去的时候,甚至网上网下很多曾经炙手可热的股神也都完全找不到踪迹的时候,可能新的行情已经在孕育之中了。对股市如此,对具体的个股而言,也同样如此。当众人都去追捧某一只股票时,我们最应该做的是冷静分析、慎重对待,而不是盲目跟风、任性追高。当众人都极不看好某一只股票时,我们最应该做的还是冷静分析、慎重对待,而不是盲目跟风、溃逃四散。所以阅读大师们的经典时,我们常常看到“一定要回避热门股”或“在冷门股里淘金”的忠告。

在这方面,我们自己也有很多的实例可以考察。

从股市的角度而言,最经典的案例莫过于最新近过去的这轮股灾——2015年,沪市大盘冲高到5000点上之后,通过市场整体市盈率来看,似乎还不太高,但考虑到严重二元失衡的市场现实,尤其是在观察了网上网下诸多新手的种种表现后,我对市场的下一步走向充满了警惕。所以当时我在雪球上写作了“睡前一帖”《给新股友浇盆冷水——TTB站在5000点上方的劝告》一文,明确提出股价已高、新手莫入的观点。自己也果断进行了“拔鲜花种毒草行动”,即将前期涨幅巨大、股价已经脱离低估区域的雅戈尔、张裕A等股票沽出大部分仓位,换入我认为尚在低估区的银行股,并经过精心计算,保留住了大约36%的现金在手。这个现金仓位可以保证我在大盘下杀哪怕一半的情况下,也能保存住相比于行情启动之初至少一倍的收益。而后大盘崩塌,大盘指数一路下杀,在到达3400点附近时,我看到很多优质好股也被错杀严重,已经具备了长期投资价值。比如雅戈尔,彼时股价从25元上方已经跌破了12元,一气杀到了11元上方。以我对雅戈尔的了解,这个价格已经具备极好的长期投资价值了。所以在大盘跌近3500点附近时,我就给股友们分析了形势,提出3500之下,散户的最佳投资策略是定投策略。这个时期,我加仓买入的几乎所有的股票,都以盈利至少30%收场。而后经过所谓股灾2.0、3.0的冲击,大盘又数次跌破3000点大关,先后创出2850点、2650点两个低位。在跌破3000点后,我通过对大盘整体估值的观察和对比,就已经得出“跌势随时停止”“这里就是底部区域”的结论,所以又明确提出“3000点之下越跌越买”的策略。为了提示广大股友,我数次写作类似《TTB站在3000点上下的思考》的文章,全数发表在雪球个人主页上。我个人在操作上,也是在这一时期,打光了手中所有的弹药,并在大盘跌破2800点之后,将前期移仓出去的资金全数搬回,悉数买入自己精心挑选的个股。后来,在认真研究了证监会颁发的新的打新制度后,我又提出了“低配蓝筹+凡新必打”的策略,仅此一项,年化收益率即达10%左右。上述这番操作,完整地记录在我2015—2017年间所有的雪球长短帖中,后来,我将这些文章收录整理在一个叫《财富来敲门》的系列中,免费挂在雪球个人主页的置顶帖中,供有兴趣的朋友查找翻阅。在这番操作中,比如5000点上方的“拔鲜花种毒草行动”、3500点下方的定投行动、3000点下方的“越跌越买”策略,无不与当时的主流市场情绪相悖。后来,我在5100点上方创造的市值高点,反而在股灾探底回升的3100点附近得到了突破,可以说,整整跑赢了市场2000点。很多在5000点高位笑我保守的人,后来又在3000点附近笑我疯狂。但事实是胜于雄辩的。有一位网友感叹:股灾,是用来发财的。这句话,得到了我极大的共鸣。

从个股的角度而言,成功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2015年下半年,我看到港股中的兖州煤业已经跌破了4港元,于是利用自己身在煤矿产区的便利,对煤矿进行了简单的调研和走访。主要是走访了两家正在进行限产裁员的煤矿,拜访了一些在煤矿工作的亲戚和朋友。同时对中国整体的能源状况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最后我得出的结论是:在未来一二十年内,煤炭还将是我国能源的主要构成部分;当前的煤炭行业已经进行全行业亏损状态,各大型煤企正在进行艰难的限产自救;兖州煤业H股股价已经进入了长期投资区域。所以,我写作了《买两只烂股做实验》这张雪球长帖,并在实际操作中,开始第一批买入兖州煤业H股。此后,股价一路下探,最终跌破3港元。我按照既定的计划,严格遵守“越跌越买”的交易策略。半年后,国家提出“供给侧改革”,对煤炭实行了限产能政策。兖州煤业H股股价一路震荡上扬,回升到6港币上方。我原来制订的“5年持有、收益至少翻倍”的计划提前四年完成,果断沽出一半仓位,抽出本金,投入到新看好的另一只低估值、高股息股票中,只留下利润在兖州煤业上继续坚守。至写作本章时,股价还稳定在6港元上方,但市场中对煤炭行业未来前景看好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得到普遍的共识。当初对兖州煤业的操作,我是顶住了多方的压力的。网络上关注我的朋友认为我投资于一只烂行业的烂股票,这样的做法让人不能理解。在我本身而言,我的择股标准一直是“低估值、高股息”,非常注重股息这把标尺的衡量作用,而兖州煤业作为一只周期股,显然不符合我的这条最根本性的择股标准。我之所以如此操作,完全是以一种实验的心态在做,主要是想证实人心惶惶之下购买错杀股的投资逻辑。并且在做之前,还做了一些必要的调查和思考,否定了这个行业的“烂”字公评。彼时,我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实禅是:哪怕是狗屎,只要价格足够便宜,也有投资价值。话糙理不糙。事实证明,这番操作,我是成功的。2016年,在大盘指数整体下跌的背景下,兖州煤业是我实现投资收益翻倍的不多的几只股票中的一只。因为实验的性质,当初购入兖州煤业的数量不大,只占了总仓位的5%,虽然如此,却为整体仓位贡献了5%的收益率。同期,我按相同思路还购入了中国石化H股,并采取了大波段操作的策略,一年时间内,收益率也近一倍。可以说,这一段时期,我对石化能源股的投资经历,完美证实了逆人性投资的重要性和正确性。(www.daowen.com)

同样的道理,我们还可以显见于另一只曾经的大热门股——中国中车。在中国南车、北车合并前,这两只股票在2015年趁着牛市行情都得到了爆炒,股价一气上涨了十几倍。当时,我初入雪球,在网络上粉丝不多,但通过各种计算都得出结论,认为这只股票将会像当年的中国石油一样坑杀掉很多追高的散户。所以坚决回避了这只市场大牛股。后来的事实证明,这只股票下跌一半还未见止跌,最终下跌幅度高达78%!当初人人争而抢之,如今人人弃而厌之。时移势易,不免让人心生多少感慨。但是,我在2016年年底,看到中国中车如此不受欢迎,对这只股票进行了粗略的研究,最后得出结论,认为7港币上下的中国中车H股已经具备了长期投资价值。在我写作本章节的时候,中国中车H股相比A股折价近36%,股价稳定在7港币上方。我认为放在三五年的维度上,这只股票是能为投资者带来不错的收益率的。

以上,无论对大市的判断,还是对个股的操作,我都遵守了逆人性的操作原则,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两位朋友的投资经历,以及我个人的实务操作,给我们投资股市提供的启示,可以总结为一句话,即:熊市买股,牛市卖股。也就是说,在熊市中,我们要积极的择股、布局,在牛市中,我们要根据形势,择机沽出,兑现收益。

根据过往的经验,我们认为沪市大盘整体市盈率在10—15倍,就是低估阶段;15—30倍,就是均衡阶段;30倍以上,就是高估阶段,这是一个我们必须非常小心的阶段。结合前边章节我们探讨和总结的内容,在低估的阶段,我们要积极地布局、勇于播种;在均衡阶段,起初应耐心持股,后期应谨慎观察,制定好随时控仓、撤离的准备,而市场一旦到了高估阶段,则要坚决制订并落实撤退计划,根据具体情况,分级、逐步退出。

写到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厘清。众所周知,中国股市以散户市著称,主场主体以散户为主,中国股市也以“大起大落、牛短熊长”为主要特征。每三到五年,通常就会有一轮牛熊转换的行情。可以说,牛熊市的特征非常明显。投资者不需要掌握太多高精尖的知识,基本上就能把握住牛熊市的转换律搏。在这种大势背景下,“熊市买股、牛市卖股”策略是比较容易得到执行的。比如我们在第五章中提到的以投资基金为主要理财手段的孔大姐,就是很好地把握了过去我们国家的股市这一重大规律特点并加以利用最终实现了大幅收益的。一个显见的事实,孔姐并非一位掌握了多少专业知识的投资者。甚至可以说,与千千万万投资者相比,孔姐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她的成功,就是“熊市买、牛市卖”的典型代表。

但是,随着养老金等大型资金的逐步入市,以公私募基金、保险资金为代表的各式机构的逐步发展壮大,以及中国股市的逐步开放、制度建设的逐步规范和完善,可以明确预见的是,未来的中国股市一定会越来越规范和成熟,并最终与发达成熟市场接轨。也就是说,未来的市场极有可能走出“牛短熊长”的怪圈,降低、缩小波动率。那么,在此背景下,“熊市买股、牛市卖股”的策略,是否会依然有效呢?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但同时又是一个无须过于担心的问题。

我们在探讨失衡的问题时曾说过,人性偏见造成的刻板印象将永远存在,尤其是万千机构、股民构成的乌合之众更能群体性地放大这种人性偏见,所以市场先生表现给我们的状态,总是要么过于乐观、要么过于悲观。

成熟规范的市场的确可以有效降低波动率,但牛熊市的不停转换,却一刻也不会停止。钟摆理论、周期规律不会仅存于过去的经典和过去的市场中,未来一定会继续存在。

过于担心这个问题,无异于杞人忧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