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寻找好企业的4个关键因素,避免投资失败

寻找好企业的4个关键因素,避免投资失败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样的行业,最好别碰。四是必须经过充分竞争的行业。五是必须是利润收入较为稳定的行业。前者是股价除以每股利润,后者是股价除以每股净资产,两者各有侧重,但合在一起,共同反映的是股票的廉价程度。比如说,一家企业,为了做低市盈率,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它突然卖一点企业的资产。一些专门寻找便宜货的投资者认为不管什么股票只要它的市盈率低就应该买下来,

寻找好企业的4个关键因素,避免投资失败

作为普通投资者,面对几千家红红绿绿的企业股票,我们又该怎样进行筛选和抉择呢?

在《投资大白话》一书中,我介绍过我的三个层次的“投资交易体系”,第一层“投资投的是国运”,第二层“投资投的是行业”,第三层“投资投的是企业”。从标题上就能看出来,这是一套自上而下的选股思路。

关于国运的论述,坊间也好,学界也罢,对此争议和论述极多,相关著述汗牛充栋。对于自己国家的未来,我是充满着乐观精神的。我认为真正的投资者,不仅要相信自己国家未来前途是美好的,而且还要为实现这份美好躬亲奋斗。真正的投资者也同时应该是爱国者。这方面话题无须多说,我相信生活在这个国家的大多数人都是爱国者,所以下面仅从行业和企业两个层面,对我的选股思路做一下介绍: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八十年代,卖茶叶蛋的老太太发财;九十年代,乡镇企业家发财;零零年代,盖楼的和煤炭贩子发财。我们为什么发财?不是因为我们聪明,而是因为我们幸运地被时代的潮流卷入。八十年代出不了柳传志,只能引发下海潮;九十年代出不了阿里巴巴,只能引发下岗潮;零零年代开始,好了,买地的、盖楼的、开互联网的,全行了,但卖茶叶蛋的呢?干个体户的呢?难道二十年前这些人聪明,二十年后这些人就变笨了吗?人还是那些人,只是形势变了——形势比人强。

所以我非常赞成以下观点:企业家固然重要,但行业更为重要——只有在选择对的行业之后,企业家的作用才会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我们投资,要投行业。

那么,哪些行业值得我们投资呢?

一是这个行业必须是能长期发展,甚至得能永续存在的行业。行业寿命短暂的不行。比如高科技行业,我不否认这个行业总会冷不丁地冲出几只超级大牛股,但对普通投资者而言,更需要注意的问题是,这个行业更新换代太快。这类行业中的企业发展快,死得也快。你把钱投到这里,赚不知道怎么赚的,赔也不知道怎么赔的。赚的时候眼花缭乱,赔的时候一文不值。这样的行业不适合稳健型的投资者。

二是这个行业必须得有一定护城河的行业。不能谁想进来就进来。就像卖茶叶蛋这个行业,虽符合第一条,能永远存在,但茶叶蛋的从业门槛太低,谁都能煮意味着谁都能卖。这样的行业,最好别碰。

三是必须得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也就是说,最好是一种生存所必须依赖的东西。只有不停地消费,才会有不停地生产。

四是必须经过充分竞争的行业。也就是说,得有一点垄断性质才好。这样才有定价权。

五是必须是利润收入较为稳定的行业。你预期它将长期存在并能稳定地给你以利润分红,这样的行业不就是放心奶牛吗?

六是在满足以上五点的基础上,如果还能看到稳定的成长,那就更好了。我不追捧高成长概念,但并不意味着我排斥高成长。如果在稳定盈利的基础上再有一点成长性,那不是锦上添花了吗?

七是在当前社保基金刚开始入市、国际资金还没有完全放开端口的大背景下,我再加一条,行业的盘子一定要足够大。盘子不大,流动性不好,你让几万亿、几十万亿的资金去爆炒小盘股,给几个小基金公司抬轿?不可否认,这些年中国股市一直有炒次新股的恶风,盘子大、估值低的大盘蓝筹不受市场待见,所以素有“大烂臭”之称。但我认为,随着A股国际化步伐的加快,这种风气一定会逐步改变。随着未来机构力量的进一步发展壮大,投资者结构也会慢慢与国际接轨,流动性将会是投资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经历过2015年股灾的朋友对当时千股跌停的场景可能会永生难忘。彼时最能保持流动性的,反而是以前市场最不受欢迎的超大蓝筹股

综上,不炒概念、不炒题材、不炒高科技、不炒黑天鹅,更不炒十年薄利、二十年不分红的行业。这是我总结出来的行业选择标准。

在符合上述种种标准的前提下,我们才能进入更微观的企业选择程序。

我选择股票的标准,非常简单,低市盈、低市净、轻资产、高股息(分红),外加一条,适当的净资产收益率。

前者是股价除以每股利润,后者是股价除以每股净资产,两者各有侧重,但合在一起,共同反映的是股票的廉价程度。数值越低,股价越低,买得越合算。数值越高,股价越高,卖得越合算。

寻找低PE和低PB非常简单,打开同花顺,翻到股票池,在PE、PB项上一点鼠标右键就行。第一下,如果是从高往低排的话,第二下就会变成从低往高排(小学文化就能操作)。但是仅仅用软件和F10就能做好投资的话,那投资也太简单了。因为软件和F10提供给我们的答案,有时候是错的。这就是面对低市盈率和低市净率时,我们需要注意防范的一个陷阱。比如说,一家企业,为了做低市盈率,有一个很简单的办法,它突然卖一点企业的资产。而卖掉的这笔资产,是会计入当期损益的。这样,利润突然大增,市盈率便会突然下降。这样就低市盈率了。比如说,想做低市净率,也非常简单,企业里有一栋楼,通过低价卖掉再转手高价买回等财务操作手段,固定资产总量实际上是没有发生变化的。但同样一栋楼,去年估价10万,今年估价100万,每股净资产马上大涨,低市净率也自然形成。避免这个陷阱也不难。你追寻一只股票,一定要翻看翻看它历史上的市盈率、市净率水平。遇到突然上升或下降的情形,多长个心眼,看看财报,弄清楚这种变化到底是来自于业务经营上的变化,还是来自于这种一次性损益的变化。如果自己看不懂,也没事,到网上,到相应的股吧里,绝对会有人给你提供现成的答案。

现在,很多人对这两项指标不屑一顾。一位投资界大佬就曾说:“现在我选择股票是不看PE或PB的,因为对于成长股来说,PE和PB的极限在天空。”当年,就是在这套理论的忽悠下,创业板的整体市盈率一度冲到170余倍,市净率也竟然达到惊人的一二十倍,个股上几千倍的市盈率、几百倍的市净率也堂而皇之地生成与存在。很多人把后来发生的大股灾归咎于管理层的去杠杆措施,我个人认为,这是浅见拙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原因,是泡沫太大了,是高市盈率、高市净率最终杀死了这些高位神话

对于市盈率,投资大师彼得·林奇有过很多精彩的论述,我摘抄如下,供朋友们思考:

(1)既然周围有这么多低市盈率的股票,为什么还会有人买高市盈率的股票呢?这是因为他们想在伐木场的工人中间找到未来的著名影星哈里森·福特

(2)一些专门寻找便宜货的投资者认为不管什么股票只要它的市盈率低就应该买下来,但是这种投资策略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意义。我们不应该拿苹果与橘子相比。

(3)拘泥于市盈率固然很傻,但是完全不理不睬市盈率也不应该。

(4)即使关于市盈率你什么都记不住的话,你也一定要牢记一点:千万不要买入市盈率特别高的股票。只要坚决不购买市盈率特别高的股票,就会让你避免巨大的痛苦与巨大的投资亏损。

(5)除了极少数例外情况,特别高的市盈率是股价上涨的障碍,正如特别重的马鞍是赛马奔跑的障碍一样。

(6)股票市场整体的市盈率水平对于判断市场整体上是被高估或是低估是一个很好的风向标。(www.daowen.com)

(7)利率水平对市盈率水平有着很大的影响,这是由于在利率较低时,债券的投资吸引力降低,投资者愿意在购买股票时支付更高的价格。

(8)除了利率之外,在牛市市场中形成的令人难以置信的乐观情绪能够把市盈率哄抬到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水平。

看完大师的观点,我想起了对于嘲笑市盈率的观点、网络上某位颇具辩才的网友的一个有趣而睿智的回答:如果看市盈率就能炒股的话,那连小学生都能炒股了,但是如果炒股不看市盈率的话,那连小学生都不如了。

一笑之后,腾腾爸的感受:如果是想判断个股值不值得买的话,一定一定要记住彼得·林奇的第(4)、第(5)句话;如果是想判断市场接下来会走牛或走熊的话,一定一定要记住彼得·林奇说的第(6)句话。

市盈率和市净率有着某种内在的关联性。对于市盈率的观点,也代表着我们对于市净率的观点。在此不再赘述。

很多话,道理很简单,动动脑子我们自己就能琢磨明白。但是一面对市场,面对诱惑与金钱,很多人智力水平立即下降三个档次——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认识和理解并学会运用这一现象获利,这也是投资者成长的需要——这就是不得不有劳大师一遍又一遍为我们重复某些基本常识的根本原因。

对于这一点,我认为不是大师聪明,而是因为我们笨。

首先声明,我非常注重和在意股息率和分红率这两项指标。企业什么都能吹,就是分红不能吹。因为,分红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在这里,奇思妙想和口水没有一点儿用。尤其是那些连续多年高分红的企业,更是让人信任、敬佩,更应该吸引投资者的目光。比如说雅戈尔,当年就是靠着分红吸引我的注意的。

但是很可惜,人们通常喜欢挤在泡沫里幻想,而不屑于思考类似的现实问题。有一种观点,分红后一是得缴税,二是股价上得除权,实际上是拿自己的钱陪着税务局玩儿。真是大错特错啊。再以雅戈尔为例。当年我六七块钱买,持有五年,每年每股分红五毛钱,成本很快降到了三四块钱。除权、税收,让我产生长期损失了吗?很多人就是投机、短视,大处不算小处算。其实除权之后股价更有吸引力了,或早或晚到来的填权行情会给我们以丰厚的回报。至于税收,和频繁买卖股票交给券商的手续费相比,根本不值一提!另则,长期持有,红利税的税率还可享受国家折扣,所费有限。当然,分红,也不要光看一次,要看历史,结合行业、企业发展趋势,注意一下未来能否实现稳定经营。

分红的重要性在于,万一大市行情不好,股价不妙,但最少每年丰厚的分红还可以为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流动性。前几年,因为格外看好雅戈尔,我所有的股票分红,都是什么时候到账,什么时候就去购入。碰到好票,我毫不犹豫,不愿意多耽误一分钟时间。这让今天的我,得意非常。

谈到分红,不能不谈一下高送转。国人非常喜欢高送转。但高送转是个什么东东呢?说白了,高送转就是一个数字游戏。当然,对一些高价股来说,高送转能降低股价,让股票看上去更便宜一些,从而提高流动性,也就是很多人爱谈的股性。但是没有业绩支撑的股票,股性是虚妄的,短期是涨上去了,早晚还是会跌下来的。所以整来整去,还是个数字游戏。但在中国,这竟然整出了个高送转概念。每到高送转时节,看到一些莫名其妙的高送转,以及山呼海啸的高送转粉丝,我就在心底默默地念叨一句:一小帮坏蛋引来了一大窝笨蛋!纯粹的高送转概念,在我看来只具投机价值,不具投资价值。因为投机而获得利润的朋友很容易在金钱的迷惑下丧失对投机危险性的警惕。谨慎的投资者,对此应保持高度的警惕。

关于股息率和分红率以及它们相对于股价的意义、对我们投资取舍方面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我们会在未来讨论股票的估值、股市投资的进入和退出机制时再作详细分析。

所谓轻资产,就是不用投入太多的钱就能经营,也就是说,用最少的钱,挣最多的利润。比如白酒行业。在低迷期利润率依然可以高达百分之六七十,像茅台、五粮液这些高端龙头企业在正常的年份可以轻松达到百分之八九十!天下还有这样好的事情吗?但是茅台和五粮液之流就做到了。而且因为它们百年、千年老店的招牌,一生产出来就成为独一无二的抢手货。虽然八项规定横空出台,坏了它们的一些“好事”,但只是强迫它们改变经营方向而已。话说回来,没有八项规定,它们早晚也得调转船头。这是规律,晚改变,不如早改变。我翻了翻,阿腾同志小学课本上李白吟酒诵诗的句子都还在。这就行了。未来若干年,红酒虽有可能获得长足的发展,挤压白酒的生长空间,但可以确定的是,白酒会依然存在,甚至是继续横行。也许会损失一些虾兵蟹将,比如小的酒企不会被兼并,或是死掉,但这也是无法挽回的趋势。当然,任何好的企业,一旦被炒高了,脱离了基本面的支撑,都会形成泡沫。我们在投资时一定要谨记“好资产好价格”六字真经。

从理论上讲,净资产收益率这个指标越高越好,因为越高意味着企业单位净资产赚钱的能力越强,也就是增值的能力越大,在股价不变的情况下,净资产增厚意味着市净率的降低,对投资者的吸引力也就越大。但是行业与企业的发展周期决定了净资产收益率不可能永远保持超高速增长。以股神巴菲特掌管的伯克希尔为例,长期维持在20%的年复合增长率已是奇迹。所以从拉长的周期上看,再好的行业与企业,整体增长速度最终都会归于平庸,与市场整体水平持平。所以我们不必渴求在其他各项指标都符合要求的情况下,企业还能长期保持超高的净资产收益率——在现实世界,这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在兼顾各方指标的同时,ROE适当即可。

另外,在谈到ROE这一指标时,很多朋友容易把名义ROE与实际ROE混淆,从而造成投资价值计算上的失策。所谓名义ROE是指企业财报上公布的那个数字。但这个ROE是企业的,不是作为二级市场参与者的投资者的。什么意思呢?比如一家企业财报上告诉我们某年度这家企业的ROE是20%,看上去很高,是吗?不过,这个数字,只是意味着对于企业来说,100块钱的净资产每年有20块的盈利能力——对于投资者来说,投入100块钱却未必会有20块钱的盈利能力。

为什么这样呢?这就得看市净率水平了。打个比方说,我们买入这家企业股票的时候市净率是2,那么这就意味着,我们是以相对净资产2倍的溢价买入。也就是说,我们虽然花了100块钱,但是只买了那家企业50块钱的净资产,而这家企业50块钱的净资产只有10块钱的盈利能力。换句话说,我们实际投资了100块钱,但实际盈利能力只有10块钱,对我们投资买股票的这100块钱来说,ROE只有10%。这个10%,就是我们投资资本的实际ROE。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轻易得出实际ROE与名义ROE的关系式为:

实际ROE=名义ROE/PB

也就是说,作为二级市场上的股市投资者,其投入资本的净资产收益率等于企业净资产收益率与购买股票时的市净率相除所得到的商。这就意味着当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固定时,我们购买股票时PB值越小,则投资资本的增值能力就越大。很多朋友通常混淆实际与名义的区别,以为财报上公布的ROE高,就意味着企业股票的投资价值必然高,事实上,这是很不可靠的一件事。

从上述实际ROE与名义POE的关系式进一步推导,我们可以得出,名义ROE与PB的商,恰好是市盈率PE的倒数。推导过程如下:

实际ROE=名义ROE/PB=(每股利润/每股净资产)/(每股股价/每股净资产)=1/PE

这个推导式,为我们完整地表述了PE、PB、ROE三者间的内在联系。所以这三个指标不是孤立存在的。其中一个变化,必然带动另两个指标的变化。因此,我们说,对各指标的选择与取舍,是一个综合衡量的过程。不必执着于其中一个指标大做文章。

介绍到这里,必须格外说明一下,上述指标是一套完整的系统,使用起来需要综合考量,切忌盲人摸象。各个指标之间,是需要互相制约、综合平衡的。PE、PB、ROE以及股息率、分红率这几个指标,不能只取其一,拿出其中一个指标说事。也就是说,我并不是单纯的只看低PE或低PB,也并不是只注重高股息率。只有这几个数字都符合要求,标的才会进入我的视线,而后再辅以对企业经营模式、管理水平等财报所无法体现的方面进行一些必要的跟踪和分析,才有可能被我选为最终的投资标的。

常常有朋友问:“腾腾爸,根据你的这套系统,可能会漏掉一些高成长性企业吧?的确,一些优秀的成长型企业,在建立初期,市盈率、市净率可能都会高得吓人,因为发展的需要,又常常长期没有股息和分红,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它逐渐长大成材,给投资者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按照我的这套交易系统,的确很容易把这样的优秀好企业漏掉。我要提醒的是,世上影星虽多,但与芸芸众生相比,毕竟还是少数,绝大多数人终将归于平庸,在平凡中度过一生。我们最好还是牢记彼得·林奇的那句话:不要老想着“在伐木场的工人中间找到未来的著名影星哈里森·福特”。不能否认伐木场的工人有成为福特的可能——但投资者要做的,是寻找到最大的概率,然后善加利用为自己盈利。这就是投资属性中的“确定性”。

寻找“能成长为大公司的小公司”很难,不仅需要高超的商业洞察力,我认为很多时候还得需要超绝常人的好运气——这二者又往往很难凑到一块。所以,基于我们“普通投资者”的身份定位,我还是建议朋友们选择一条相对更容易的道路。

只要能赚钱的标的,就都是好标的——既然没有能力选择那样的超级好股,那就静下心来,选择你能看得懂、把握得住的股票,这未尝不是聪明的做法。在低估但看起来并不时髦的股票里翻拣投资的机会,的确显得有些呆头呆脑,但只要能在这种低风险环境下获得稳定的收益,那又何妨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