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滨海市艺海工艺美术厂厂长李勇紧锁双眉,独坐沉思,他至今不明白昨天他竟会被本厂职工在民主选举厂长的活动中涮了下来。要知道四年前,他是在欢呼声中被拥上厂长宝座的,就任以来,他废寝忘食,殚精竭虑地为这家工厂的扭亏增盈而奋斗。他的努力成效卓著,声名鹊起,成为全市知名的优秀企业家。如今,他在厂里威望陡跌,民怨鼎沸,竟至众叛亲离。扪心自问,他从未以权谋私、多拿多占。本市小报把他的兴衰称为“李旋风”现象。狂风骤起,势威力猛,曾几何时,烟消云散。他反思找原因,今后怎么办。
艺海工艺美术厂是一家有500名职工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它由几家更小的作坊式企业合并而成,职工文化素质不高。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展,管理水平不足以应付纷繁的经营要求,矛盾突出,亏损增加。上级决定在该厂实行承包制,开出年创利70万元张榜招贤。在几位竞争者中,李勇以“实现年创利84万元”承诺中标,全场职工支持率达74%。
李勇并未受过高等教育,仅接受过会计业务训练。但工作苦干、有闯劲、办法多,在同事中颇有名气。
李勇上台,上任“三把火”,切中时弊。他首先从整顿本厂基础管理入手,承包责任制,在厂内布下全方位、多层次的承包网络。搞定了200多个分包项目,签订了600余项经济合同。与之配套的工时定额数以千计。他对新动向很敏感,总是抢搭改革的“头班车”。几年来,他搞横向经济联合引进竞争机制,推行班组独立核算,建立厂内银行……事事领先一步。他的做法在“全国轻工业深化改革经验交流会”上介绍时,与会者交口称赞李勇简直就是一台“永动机”。当了四五年厂长,他没休过一个完整的星期天。超负荷工作,每晚七八点钟离厂时,还带上一大堆资料回家看。工艺美术厂在县区办了几个经济横向联合点,他经常在公休日去那里谈工作。就连跑山东,也常是周六晚去周日归,周一照常上班。妻子生病下不了床,他没早回家一分钟。80多岁的老母亲老见不到他,骂他是“当了厂长忘了娘”。甚至在被免职前三天,他还在厂里加班干了整个星期日呢。
他的勤奋与精明很快结出硕果:上任当年就实现利润91万元,兑现了扭亏为盈的诺言;次年又闯过了百万元大关;承包两年的税利总额能建成一个同等规模的工艺美术厂。8项经济指标都跃居全国同行之首。其中人均创利超额完成了全年承包利润基数。工厂成为明星企业。他4年中共获省、市劳模等18项荣誉。
然而,在李勇地位变化后,人们开始看到了他在“苦干、能干”之外的另一面。在厂内,难得看到他一露笑脸,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面容,拒人于千里之外。有位工人主动要求找他谈心,他觉得这是浪费他的宝贵时间。他说:“时间就是生命,效益就是金钱。我是一厂之主,要考虑和处理的是大事、要事。浪费我的时间,就是浪费全厂的时间。你负得起这责任?”工作稍不顺心就动辄大发雷霆,办公桌上的玻璃板先后被他拍碎了五块。他唯我独尊,不容异议,“不要说了!”“我撤了你!”就成了他两句口头禅。一次,劳资科几位工作人员围在卫生所探望他们患病的科长,被他撞见,马上双眉紧皱,喝道:“马上给我回去干活!”一位青年干部答道:“我送科长回家。”“不要说了,要送也得我厂长派人送。”“我就是要送。”“你送我就撤了你!”劳资科从科长到科员都因工作有不同意见顶过他,被他撤得一干二净。李厂长究竟撤过多少人,没准确统计过,但人们都感到这厂里干部更换频繁如走马灯一般,很难跟厂长融洽共事。
他不仅对人如此霸道,在经营管理上也是他一言九鼎,金口玉言,别人的意见全听不进去。这厂的操作多属手工式的,劳累而低效。有职工建议将一些工序机械化以减轻劳动强度并改进效率。李勇认为买机器要增加成本,便一口否决。人们说:“李厂长简直是封建把头”,“如果大松博文是魔鬼教练,咱厂长则是魔鬼厂长。”公平地说,他吃苦在前,要求别人做的事,自己先做到;但他也要求别人全做到。有几次全厂大扫除,李厂长将其安排在下班之后,而且下令紧锁厂门,不干完,谁也不许走。该厂女工占多数,那些孩子妈妈急于去接孩子,央求厂长恩准,但他毫无通融余地,断然回绝。女工们视厂为监狱。还有一回为赶制上报材料,他把厂办主任和打字员留下加班,忙到半夜。那个打字员还带着孩子,孩子困极了睡在妈妈腿上。李勇严格管理,严禁工作时间打私人电话。一职工孩子生病,急着要打电话探问一下,被他发现,厉声呵斥一顿。他自己常早来晚走,可一见别的干部踩铃下班,就不问情由地质问:“就不能多干一会儿吗?”难怪有人说李厂长对厂里人就如同猫对耗子,干部们都怕他。工人们说:“看看机关办公室,干部都在老老实实地干活,厂长准在厂里;若他们出出进进,随随便便,厂长准出去了。”
有人规劝过他,严格管理也得讲点灵活。他答道:“这些工人就得有人管着。连这么管还管不好,不就更不得了。”他认为一厂之长就是一家之长,家长对子弟严加管教,厂长对工人也该如此。
当初李勇领大家打翻身仗,大伙儿心甘情愿地跟着。接着工厂效益递增,名声大振,大伙儿甚至感到兴奋。但时间一久,李勇的“独裁”和“刻薄”渐渐引起职工们越来越大的不满。发展下去,沉默转为对抗,最终爆发。第四年后,55名行政管理人员联名上书,要求把他从厂长座位上“请下来”;夏天,竟有百余名职工怠工,要求罢免他;后来发生了造成10万多元经济损失的停工停产事件。
开始,大家还认为:“李勇脾气坏,但厂长少不了他。”后来,人们还是喊出了“我们为什么非得你李勇来管?!”有一次李勇在职工大会上问道:“不要我当厂长,你们谁能当?”台下马上有人公然应声:“我能当!”他的威风已经压不住阵了。
后来,李勇黯然下台了。一颗曾经炫目的明星,就这么闪一下消逝了。(www.daowen.com)
讨论题
1.在读了本案例之后你有什么感想?
2.你认为李勇的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他这位厂长算不算合格?
3.本案例中出现的问题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注释】
[1]T.A.Mahoney,T.H.Jerdee,S.J.Carroll.The Jobs of Management.Industrial Relations:Vol.4.No.2(1965),p.103.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8页。
[3]芮明杰:《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2版,第66—77页。
[4]陈宪、吴为善:《现代企业家功能与形成机制》,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年版,第164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