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包括计算机断层扫描、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脑磁图、磁共振成像等无创性脑扫描技术和脑成像技术的出现,人们可以借助技术手段观测到大脑在进行认知任务时的活动状态。这个成就导致了一门新的学科——教育神经学的诞生。这是在脑科学与教育学之间产生的一门交叉学科。
现代基因科学、脑科学的研究成果表明,人的发展是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适当的环境会激活相应的基因,没有被激活的基因将会被搁置,直到相应的环境条件出现。大脑的神经元链接质量、数量与个人的遗传、营养状况,以及感受器、神经递质、大脑各部分的健康程度等有关。
当前,教育神经学的一些成果对智力障碍教育非常有用,这些成果有的是我们熟悉的(如学习具有一个敏感期,学习中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另一些则颠覆了我们过去的认识(如脑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情绪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比我们原来认为的要重要得多)。在教育神经学没有发展起来之前,我们的这些认识都是建立在观察经验的基础之上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在获取了教育神经学的成果后,我们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这样就增加了在教学中运用这些方法的灵活性和尺度,并避免了采用那些似是而非的方法,或者把握不好尺度,过度运用的状况。(www.daowen.com)
过去,指导我们教学活动的理论是儿童发展心理学。可以说,这是一个战略上的理论,只有了解学生的发展阶段,才能设计适合那个发展阶段的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到了具体教学的战术层面,就要依靠教育神经学,让教学过程适应学生大脑的学习特点,让我们的教学变成一种有科学支持的行为,而不是仅凭经验办事,空洞地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手段的多样。由于过去的教学理论和现代教育神经学有很多交叉的部分,我们可以根据二者的成果建立一个初步的基于脑科学的教学框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