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依据培智美术教育的特点,达成培智美术教育的目标,我们需要遵守以下培智美术教学的原则。
第一,审美性原则。在课堂上,教师出示的图片、例画,必须尽量具有审美的功能。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美的渗透。对于学生的作品,教师也要以审美为主导进行辅导。这种审美不是以像不像为标准,而是以形式美感为标准。学生画画一般来说比较注重游戏、抒情、记录、叙事,画面可能会不完整,缺乏形式美感,教师的辅导主要就是要通过重复、对比、变化、夸张等艺术手段,让学生的画面具有形式美感,又不破坏学生的创作意图。当学生面对一幅通过自己努力完成的“好看的”作品时,其自信心就会得到培养,并不断加强。
第二,发展与补偿相结合原则。智力障碍学生由于脑功能在生理上有障碍,作品可能会带有一些特有的缺陷,这些缺陷着重进行补偿训练。但是,在补偿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只要学生的缺陷没有影响到他的学习,那么,更主要的就是发展他作为一个普通受教育者的整体能力,实现三维目标,甚至有目的地发展他的优势,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建立自信心。
图5-10是一位轻度脑瘫学生的作品,他的智力情况相对较好,对于这样的学生,在教学中可以侧重于发展性教学,发展他的智力优势,带动手臂的协调发展。从画面上看,由于学生对教学内容兴趣浓厚,画好画的愿望非常强烈,线条虽然扭曲不直,但绘画的意念强烈,学习也非常努力,这样就促进了他协调能力的发展。
第三,开放性原则。从艺术手段上来说,从拙朴简洁到极尽精细,从层层渲染到挥毫泼墨,从单色铅笔到多种媒材,手段几乎趋于无限;从表现的内容来说,从外在的自然社会、风情民俗、文化遗产到丰富的内心世界,可谓无所不包,均能在美术作品中得以呈现;从创作人的年龄来说,从懵懂儿童到耄耋老翁,都能参与其中,均能满足自己的创造心理;从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上来说,学到何种技能,学到何种程度,表达什么样的感情,都因人而异。所以,美术的世界是个无限的世界,这就注定了美术是个极为开放的学科,关键只在于必须朝着目标不停地学习、实践。
案例
从图5-11到5-16的几幅作品,是用铅笔、油画棒、丙烯、水墨、线描、版画等材料创作的作品,有的精细,有的概括,有涂鸦之作,也有形象生动之作,从各个方面表现了孩子们的生活。
图5-11 集体(智力障碍) 漏印版画
图5-12 女(智力障碍) 13岁 丙烯画
图5-13 男(智力障碍) 13岁 水墨画
图5-14 女(智力障碍) 11岁 线描
图5-15 男(智力障碍) 10岁 油画棒画
图5-16 集体(智力障碍) 撕贴
第四,注重感知训练原则,也叫直观性原则。对人来说,感知是一切的基础,智力障碍孩子恰恰在这一基础上根基不牢,未能充分发育。所以,必须通过训练对学生的感知机能加以激活、补偿。只有在丰富的感知活动中,智力障碍孩子的感知机能才能得到补偿性发展。例如,对教师来说,虽然处于涂鸦期的智力障碍学生画得“一塌糊涂”,但依然要为他们寻找各种感兴趣的课程内容,鼓励他们多多训练,借以发展他们的能力。对于处于样式化期或之前的学生来说,不断地重复尝试相同的内容是他们认知、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教师不能自己认为这种重复枯燥无味就去断然制止学生。就像很多正常孩子反复看一部动画片,反复听同一个故事一样。当然,这种反复应该是学生自发的,而不是教师强制的。教师仍然应该提供多种感知手段和内容,然后由学生自由选择表现的内容或主题。
图5-17是教师让学生用压花机压出小片图案,然后把它们贴在纸上。看着那些精美的图案,学生兴高采烈。
图5-17 男(智力障碍) 10岁 粘贴作品(www.daowen.com)
第五,鼓励创造性原则。创造性活动最利于激活智力、心理、身体机能参与其中,使创作者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形成稳定的学习兴趣,并熟练技法技巧,同时给他人带来愉悦。所以,只要条件适合,就应该组织创造性活动,平时也应该随时鼓励创造性行为,让学生大胆地想象、创作,并坚持最终完成作品,获得满意的成果。
在图5-18中,学生用水墨画人物,然后用桑叶进行拓印,树上的桑葚也是用桑葚实物蘸颜料拓印的。
在图5-19中,学生用吹塑方式画出甲壳虫的形象,教师帮助他剪下来,涂上颜料,印在纸上,下面的草则是用草的实物蘸上颜料拓印的。
图5-18 男(智力障碍) 15岁 水墨+实物拓印
图5-19 男(轻度智力障碍) 13岁 吹塑纸版画+实物拓印
第六,精讲多练原则。美术的技能技法虽多,但就学龄期义务教育阶段来说需要掌握的并不多。课堂上,主要是让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方法充分表现内容,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随心所欲地运用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感情和愿望,进行创造性活动。多练,并不是指枯燥地反复练习同一个内容,而是练习学生感兴趣的不同的内容,这样才能保持学生的兴趣,并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精讲,并不意味着少讲,而是把关键的地方讲清、讲透,富有启发性,但不说废话。为了启发学生,教师还可以故意绕着主题兜圈子,和学生“聊天”,让学生充分感受、回忆、想象,挖掘出其生活中的经历,释放其潜能。
第七,面向全体与个别化相结合的原则。一个班级的智力障碍学生,智力、能力总是参差不齐,很难统一,但好在学习美术时,同一个内容,可以运用各种手段达到学习目的。教师的教学面向全体学生,不但可以让全体学生共同进步,还可以吸引少数能力特别差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同时可以发挥集体智慧的优势,相互促进提高。
案例
表5-1是一种简洁明了的班级教学教案格式设计,可以看到右边为个别化的教学留下了空间。在美术教学中,针对不同的学生,同一个内容可以有不同要求,但是有不少学生需要进行个别化的辅助,如果不事先计划好,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就容易顾此失彼。在备课的时候做好准备,教学时就可以做到从容不迫、有的放矢。
表5-1
现在的教学提倡以学生为中心,希望教师能够在教学中更多地关照学生。对于有经验的教师,我们可以尝试一种简单的备课方法,即首先定下上课的主题,然后准备好材料,随即开展教学,不用写比较详细的教案。上课时,教师在与学生的互动中,密切注意学生的反应和变化,随机应变,和学生共同推动教学的开展,完成教学。下课后,认真回忆上课的经过,并进行详细的记录。这时候要写的内容就很多了,包括学生的具体情况、变化、问题、对策等。当然不是面面俱到,每个学生都不放过,而是根据直觉和判断有选择地对有价值的内容进行记录。然后有针对性地生成新的课程,并在后面的课程中不断改进教学。这种动态的教学看似容易,但实际上更需要教师细心观察学生的行为、心理动向,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增强与学生的互动,避免脱离实际的教学。
第八,良好的师生关系原则。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对学生学习效果有利的因素之一。教师不歧视智力障碍学生,接纳孩子的缺陷,热心研究学生的心理和病理,从接纳到理解,再到理性地支持学生,给学生以发展的机会和空间,给其以人情的温暖。这不但可以获得学生的爱戴,还可以获得家长对教学的支持与认同,从而使教学活动进入良性循环。同时,师生间的良好关系,也会吸引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和广大的群众关爱智力障碍群体,给予培智学校更加广泛的支持,甚至对改良社会风气起到推动作用。
第九,多学科融合原则。智力障碍学生由于感知能力分化尚不完全,智力停滞在学龄前期,甚至婴幼儿期,这时候的教学中学科也必须呈现未分化的状态。美术课里面会呈现很多体育、音乐、语文、数学、自然、品德、社会等学科的内容,智力年龄越低越是如此。只有当智力障碍孩子的能力达到正常孩子六七岁的水平时,学科的分化才变得特别有必要。而大多数智力障碍学生的智力年龄都停滞在正常孩子六七岁以前的水平上,发展缓慢,所以多学科融合对智力障碍学生来说显得特别重要。
案例
图5-20 男(智力障碍) 13岁 丙烯画
在教学《会飞的花——蝴蝶》(图5-20)一课中,教师通过让学生仔细观察蝴蝶的身体结构,让学生了解了蝴蝶的身体,包括头、胸、腹、触角、足、翅膀,认识了蝴蝶的特点,学习了蝴蝶发育过程中的变态现象,把知识向生物常识方面扩展。当学生画完后,让学生数自己画面上蝴蝶的数量,进行了数数的教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