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教学内容。但是,对于智力障碍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智力参差不齐,相同年龄的孩子在课堂表现中会出现巨大的差异,这就给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上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对大多数就读于培智学校的智力障碍孩子来说,他们的智力水平大多处于学龄前阶段,少部分进入小学低学段水平,所以,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要考虑智力障碍孩子的智力年龄和绘画发展阶段,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
我们将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和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的思想为基准,吸取现代幼儿美术教育中的一些新成果,结合2016年版《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绘画与手工部分,根据智力障碍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进行实际操作。
本书之所以选择正常孩子的课程标准作为重要参照有几个原因。
第一,我国的普通美术教育近十年来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教学中开始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而2011年课程标准经过修订后很多问题得到了解决,酝酿着新的变化。而培智学校的美术教育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上。教师教、学生画,教师不教学生就不会画;加上与普通教育交流太少,学生得不到足够的刺激,教学难以发挥创造力。
第二,教育部2016年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现在还缺乏专家进行深入的解读,倒是普通教育的课程标准内容丰富,专家解读比较深入,且课程伸缩性比较强,能够适应绝大多数学生。专家们对普通教育美术课标的解读也适用于培智课程中的手工与绘画、艺术休闲,可供借鉴和深入研究的地方比较多。
第三,我国美术教师对儿童美术发展阶梯的理论认识不足,更不善于自行设计课程。如果总让教师自行设计培智课程,教师就容易游离于自行设计课程之外,不能得其要领。而普通教育中却有很多可以借鉴的课程设计,特别是在学龄前教育和校外教育方面。如果培智美术教师们对儿童绘画发展阶梯的理论多加熟悉的话,就可以对学龄前、普通小学低年级的课程进行改造、应用,使之适应于培智美术教育。现在,很多特教美术教师在谈论美术课设计的时候,开口必谈学生的绘画发展阶段,是非常好的变化。
第四,我国培智教育起步较晚,不少地区招收的学生仍然以中轻度学生为主,重度学生相对较少,不发达地区更是如此,只有少数发达地区是以中重度学生为主。而对中轻度学生和重度学生所采用的课程是不同的,前者主要适合发展性课程,后者适合功能性课程,这就要求教师采用灵活的思维方法,通过学生的智商、年龄、作品等来主动判断学生的真实发展水平,并根据班级中各种类型学生的比例,在教学中采取相应的对策,开发较为平衡的课程进行教学。现在普通学校的美术课程标准恰恰在这一点上做出了改变,能够适应这一灵活思维的要求。如果教师养成这种灵活的思维习惯,那么,即使未来学校招收的学生程度发生变化,教师也能很容易适应。(www.daowen.com)
第五,正常学生就像一个比较稳定的坐标,智力障碍学生就像一个不断变化的变量。从事培智教育的教师只有了解正常学生,才能真正了解特殊学生;而了解特殊学生也可以促进对正常学生的理解。因为特殊和普通二者是相通的,不能割裂开来。只有洞察二者之间的联系,才能在教学中游刃有余。所以,我们应该努力发掘他们之间的连接点和共同之处。
基于以上五点,我们应该积极地学习、参考、借鉴正常孩子的美术课程标准,充实智力障碍美术教育的手段与途径。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将艺术领域划分为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领域,这两个领域同时包括了音乐和美术的内容。指南认为,幼儿还没有到按音乐、美术的学科逻辑来进行专门知识技能学习的阶段,所以艺术学习的重点在于感受和表现。
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将课程内容划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在本次修订的过程中,肯定了新课程改革以来的巨大成果,诸如三维目标、人文性质、文化追求、联系生活经验、精选课程内容、自主学习、研究学习、合作学习、创新精神、课程资源、评价要促进发展等课程改革精髓,这些精髓同样可以在特殊学校的教学中体现出来。
由于智力障碍学生的特殊情况,他们在校学习的年龄从5岁跨到18岁(甚至20岁),他们的智力年龄从接近0岁到9、10岁,这就相当于教师要对从婴幼儿阶段到小学阶段的学生进行教学,那么,就必须把这些阶段的教学领域结合起来,根据智力障碍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同时,幼儿园招收的是3~6岁的儿童,没有考虑0~3岁的儿童,但是,在智力障碍教育中,却存在着智力年龄为0~3岁的儿童,所以教学要考虑补充这一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