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核心素养研究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核心素养研究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数学是小学主干学科,数学作业是小学生课后作业的主要来源之一。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前,让学生完成如下作业。数学作业设计亦当遵循此原则。“双减”政策落地带来了我国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在这样的历史时刻,小学数学教师当以此为契机,以改革作业设计为抓手,控量减负,创新增效,继续探寻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改革之路,助力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

核心素养研究与小学数学作业设计

(一)控量减负,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过重的作业负担会引发学生生理上的疲劳感,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因此,严格控制作业总量是小学作业布置的首要标准。《意见》明确指出,小学各年级阶段分类明确作业总量:确保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数学是小学主干学科,数学作业是小学生课后作业的主要来源之一。如何有效控制数学作业量,以达到复习巩固、拓展延伸的目的,同时不会增加学生身心负担呢?

1.教师预做,评估作业总量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需明确作业并非越多越好,尤其是数学学科的作业机械性地重复会引发学习上的适得其反,“适量”才应是数学作业的最好配置。因此,教师需精心筛选题目,防止出现诸如“第XX页至第XX页、第XX题至第XX题”这样粗放型的作业布置。教师可模拟中等学生水平预做学生作业,一方面可以较为精准地以时长把握总量,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更好地筛选题目和规划作业设计。

2.家校协同,监控作业时长

数学学科因其自身特征,学生的发展水平有着较为明显的个体差异。即便教师预估作业总量,班级学生完成时间通常也存在一些差别。因此,除了教师预估作业量外,家长也需要支持与协同,坚持反馈学生作业用时。教师则可以根据班级数据评判学生学习效果,适当调整作业量和作业难度,并针对个别用时过长的学生,量身定制作业,暂时、适当降低要求,确保托底训练,真正实现人人获得适合的数学发展。

(二)创新增效,提升数学作业质量

“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表象上是减少课后作业量,究其本质则是提高课后作业的效益和价值,即用优化的设计代替“过量的负担”,事半功倍。而如何设计高质量的数学作业,使其成为课堂学习的优质巩固和延伸?笔者有这样一些思考。

1.渗透文化,让数学作业更有高度

数学不仅是自然科学的重要基础,也是人类社会的文明力量,其本身具有丰富的人文价值。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时要挖掘人文资源,渗透文化内涵让学生在作业中感受数学文化,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涵养数学精神。

例如,《圆柱和圆锥》一课,教师可设计如下作业:阿基米德历史上最杰出的数学家之一。按照他的生前遗愿,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了一个“圆柱容球”的几何图形。为什么阿基米德希望在自己的墓碑上刻圆柱容球呢?这是因为在他众多的科学发现中,以圆柱容球定理最为令他满意。

如图3-1,当圆柱容球时,球的直径与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相等。此时球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二,球的表面积也是圆柱表面积的三分之二。

图3-1 圆柱和圆锥

若圆柱的底面半径是4厘米,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分别是多少?

若圆柱的底面半径是r厘米,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分别是多少?

判断:圆柱容球时,球的表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你还能发现什么结论吗?

该项作业以“圆柱容球”这一经典几何模型为载体,由特殊到一般,由封闭到开放,既巩固了圆柱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求法等相关知识,又加强了学生数学阅读、逻辑思维及数据运算等能力,并引导学生走进经典数学问题,体验由已知探寻未知的发现之旅,体现了丰盈的文化内涵。

类似的作业设计还有欣赏各式轴对称、中心对称图形体会数学之美以“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引发转化思想,由“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看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等。

2.融入生活,让数学作业更有温度(www.daowen.com)

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在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还处于相对感性的阶段。数学教学中融入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对学生激发学习兴趣、增加经验积累、提升数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的交汇处设计作业,可以增加学生的数学经历和体验,有助于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的思维发现和解决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3.调动多感官,让数学作业更有维度

传统的数学作业以书面作业居多,形式比较单一。这样的作业,一方面不利于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单一的训练也无法达到全方位提升学生数学水平的目标。因此,教师需从学生年龄特点出发,设计形式多样且针对不同智能发展的作业。通过与各种训练方式的有机结合,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开发学生多元智能,促进学生持续和全面的发展。

例如,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前,让学生完成如下作业。

找一找:在日常生活中,你能找到哪些长方体和正方体?

画一画:选取生活中的长方体和正方体各一个,分别画出它们的各个面。

做一做:请用卡纸制作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

说一说:观察你的作品,说一说有哪些发现。

算一算:算出你的作品用了多少平方厘米的卡纸。

议一议:长方体的6个面都是长方形吗?在这6个长方形中,是否可能只有1个正方形?只有2个呢?只有4个呢?都是呢?

该项作业围绕学习目标,以找、画、做、说、算、议等多元化感官活动代替条目式的知识点罗列和枯燥的计算,促使学生积累丰富经验的同时,从多个角度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达成自主探究,实现动手、动脑能力的同步增长。

类似的作业设计还有“认、填、比、作,学习扇形统计图”等。

4.合理分层,让数学作业更有梯度

学生的知识基础、思维模式以及学习能力存在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数学教育的目标从来不是实现所有学生均衡、同步的发展,而是帮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层次水平上获得适合的发展。数学作业设计亦当遵循此原则。因此,一些教学内容,设计时应合理分层,讲究梯度,尊重差异,因材施教

教育是民生之基。“双减”政策落地带来了我国教育领域的重大变革。在这样的历史时刻,小学数学教师当以此为契机,以改革作业设计为抓手,控量减负,创新增效,继续探寻小学数学作业的优化改革之路,助力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

【注释】

[1]陈真真.小学数学教学的思与行[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9.

[2]蒋丽.数学视角切入核心素养引领[J].中学数学,2021(19):29—30.

[3]陈晓萍.核心素养视角下构建高效小学数学课堂[J].文理导航(下旬),2021(10):31—32.

[4]余长君.运筹学视角下的数学建模核心素养解读[J].上海教师,2021(03):22—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