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历史发展模式,自然只能是理论上的构想与美好的愿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这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造美好生活的现实路径。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以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在201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推动全党深入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更好地认识历史发展规律,更好地认识国情、认识党和国家发展大势,从而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中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不断地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坚持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能不断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36]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深入认识与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所具有的重大历史意义。这正是我们探讨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及其主体维度的题中之义。

如前所述,以“美好生活”为导向的物质生产发展是世界历史的基础,而世界历史的时空拓展则同时以矛盾运动的方式孕育了人类社会趋向更高级形态所必要的主体条件。这是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要的宏大视域。一方面,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唯物主义基础,明确了以“美好生活”为中心的物质生活生产与再生产的总体过程是“世界历史”之本,也是世界各族人民在不同时期的普遍追求与时代主题,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历史复兴的坚实基础。另一方面,马克思强调了“世界历史”的主体向度,即伴随物质生产方式的发展与社会交往的普遍化,人们作为“世界历史的个体”存在,其社会个性、“全面的关系”、“多方面的需要”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都得到了丰富与发展,为人类更高级的社会历史形态创造着历史主体条件。

在《资本论》及其系列手稿中,马克思总体上已揭示了这样的一个理论事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主导和驱动的世界历史进程,是人类社会的现代化进程。这种现代化,并不仅仅是表现为科技或生产力的现代化,同时也是社会关系社会组织构架的现代化进程,根本上是人的社会化与现代化进程,并最终趋向于一种能充分实现以人本身为目的、能充分实现个体自由、丰富与全面发展的社会关系与交往模式。当然,马克思同时也强调,以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方式推动的生产力发展,不论是主观意愿还是客观效应上,并不直接意味着人的丰富性与全面的发展。事实上,这是一个充满矛盾与抗争的过程。并且,从社会个体的需要到整个社会层面围绕“美好生活”的方方面面内涵,都是在资本逻辑的主导与驱动下展开,并服务于资本主义关系的再生产总体过程。如果说,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马克思只是在资本运动的纯粹和抽象逻辑上论证了“美好生活”需要的生成、丰富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及其资本逻辑限度;那么,20世纪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则是立足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时代变迁,将“美好生活”的资本限度这一问题推进到生产之外的社会生活之中,呈现为“文化转向”特质的日常生活批判与意识形态批判等主题。西方马克思主义从不同的理论视角深刻揭露了“美好生活”的资本逻辑限度及其超越的困境,甚至悲观地发现,所有可能潜在的反抗主体都已被纳入资本主义体系之中,成为资本逻辑所需要的主体。对于坚定的反资本主义立场而言,只能走向“大拒绝”、美学式的救赎或学院派的“话语反抗”。[37]这也带来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世界历史的主体之维凋零为资本再生产逻辑中不断式微的无助个体。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历史发展模式,自然只能是理论上的构想与美好的愿景。

当然,就揭示资本逻辑的时代变迁、现实效应及其本质而言,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批判无疑是深刻的,但其理论教训同样也是明显的。其中最重要的教训之一,在于他们淡化或忽略了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矛盾运动为主题的政治经济学研究和批判。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我们才能对资本主义世界历史运动的时空机制、内在矛盾、运动界限及其当代新变化的本质,形成科学的认知。与此同时,伴随世界历史的生成与全球布展,作为资本对立面的劳动人民逐渐成长壮大,逐渐成长为能联合起来驾驭社会生产的集体力量。在这基础上,我们才能真正坚持人民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并在资本主义社会语境中秉承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积极探寻引领人民追求美好生活、超越资本逻辑的现实路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38]对于中国而言,只有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我们才能在历史给定的现实条件下,立足本国国情,积极探索与开拓适合自身民族的、致力于全体人民共同追求与实现美好生活的发展道路。这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创造美好生活的现实路径。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39],同时还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40]。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现实,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中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与必要性。那么,为什么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呢?这就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说起。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引领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时代先锋与民族脊梁。如前所述,西方马克思主义在探寻超越资本现代性的主体力量过程中陷入了悲观,其根本原因是未能回到人们物质生活生产与再生产总体过程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看不到世界历史进程中劳动人民力量的成长与壮大,更看不到作为劳动人民先锋队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引领中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脊梁,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41]。对于中国人民而言,“美好生活”从来都不是一种意识形态的画饼,而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内在诉求,是靠广大劳动人民共同奋斗出来的。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及其主体向度来看,作为世界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历史主体性能动性的增长与创造美好生活能力的提升,都是基于社会物质生活生产方式的历史发展过程。因此,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发展社会生产力,带领着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当下的“强起来”,每一个追求“美好生活”的前进步伐都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斗出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着十数亿人口级别的中华儿女逐步完成了社会关系与社会秩序结构的工业化与现代化,为攻克历史发展过程形成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为实现更广泛的、普遍的、自主掌控的“美好生活”奠定了重要的历史主体条件。这是我们超越资本逻辑、共创社会主义“美好生活”的世界历史基础与底气所在,也是我们终将能引领世界历史潮流、奔向以“美好生活”为主题的世界历史新征程的自信依托。因此,从世界历史的宏大视域来看,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确保历史发展朝着“以人民为中心”这一方向不断前进的主心骨。

此外,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需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42]从世界历史的理论视域来看,新时代新的发展理念蕴含着以下三个层次的内涵:第一,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人民主体原则。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视人民为创造历史、推动发展的根本力量,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愿望,并深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在新的历史方位,为了更好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主体的原则,倡导并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致力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第二,个人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并进。从社会发展的总体性视角看,“新的发展理念”还蕴含了在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中协调并进的辩证思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43],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须充分认识到我国主要矛盾转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们要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44]从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转化凸显的“美好生活”需要及其内涵来看,中国共产党强调的新发展理念,充分彰显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的辩证思想。第三,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政府的主导下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这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现实基础。一方面,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45]这样才能为广大华夏儿女追求“美好生活”与“人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客观物质条件。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反思西方发展道路的内在矛盾与缺陷,必须坚持以共同富裕为导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让“美好生活”不会沦为“少数派”的特权,而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都可以通过劳动与奋斗而实现的现实可能性,让我们的“美好生活”始终行进在社会主义道路与方向上,才能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之间实现协调共进。

概而言之,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及其主体向度,明确了劳动人民作为世界历史发展的主体地位,是历史发展的中心。在资本主导的世界历史发展阶段,劳动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受限于资本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特质在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在发展中做大做强公有制经济,致力于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为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提供现实的政治经济基础。在当前的世界历史发展新阶段,我们在做大做强国有经济的过程中,要坚定不移地推动产业升级,以国内与国外良性联动的方式致力于攻克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现状。同时大力推进“一带一路”,为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夯实基础,进而为世界历史真正进入“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阶段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视域中的城乡不平衡发展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9BZX018)的研究成果。

【注释】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9.

[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94.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69.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7-108.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7.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0-111.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9.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09.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1.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1.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2.

[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2.

[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6.

[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9.

[1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03.

[1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90.

[1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76.(www.daowen.com)

[1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6-87.

[2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4.

[2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6.

[2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25.

[2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24.

[2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9.

[2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39-540.

[2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89.

[2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6.

[2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7-248.

[2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2-245.

[3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1-252.

[31]科西克.具体的辩证法:关于人与世界问题的研究[M].傅小平,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9:137.

[3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0.

[33]林密.意识形态、日常生活与空间:西方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3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79.

[35]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928.

[36]习近平.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 更好认识规律更加能动地推进工作[N].人民日报,2013-12-05.

[37]从法兰克福学派最初的文化工业批判到中后期的消费社会批判,以及阿尔都塞为代表的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福柯的主体理论,波德里亚的消费社会批判理论系列等,都以不同的方式论证了主体的式微与退隐。参见胡大平.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8]习近平.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N].人民日报,2015-11-25.

[39]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29.

[4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3-14.

[41]习近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N].人民日报,2012-11-16.

[4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

[43]参见:习近平.聚焦发力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DB/OL].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2016-01-18.

[44]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DB/OL].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2017-10-28.

[4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7-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