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唯物史观与中国脱贫攻坚:反贫困思想实践

唯物史观与中国脱贫攻坚:反贫困思想实践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根本上说,这得益于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因此,对唯物史观视域中的反贫困思想与中国的脱贫攻坚实践之间的内在辩证法关系进行梳理与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很好地总结决战脱贫攻坚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我们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实践中把握住正确的方法论也是很有启发作用的。

唯物史观与中国脱贫攻坚:反贫困思想实践

南京大学哲学系 唐正东

不管是从实践的维度还是从理论的维度来看,西方国家对贫困的本质及反贫困路径的探索都是由来已久的,而且还一直延续到当下。就实践的维度来说,英国在1563年就颁布了济贫法令,对未被雇佣以及无法被雇佣的人进行救济。而在当下的欧美国家中,对贫困者的救济仍然是一个令执政者头疼的问题。就理论的维度来说,如果从1696年英国学者约翰·贝勒斯出版的《关于创办一所一切有用的手工业农业的劳动学院的建议》开始算起,西方学界对贫困问题的探索已经长达300多年。在此期间经过弗·伊登、欧仁·毕莱等人的推动,此种探索也曾出现过一些有深度的观点。而当今的西方理论界也仍然有一批像阿马蒂亚·森、阿比吉特·班纳吉这样的学者在探索着贫困的原因及反贫困的路径。但问题是他们的思路就像当年围绕着济贫法改革而出现的是直接救济还是给穷人提供劳动机会的争论那样简单,只不过把重点转向了要给贫穷地区投资还是鼓励他们彻底市场化的争论上来。即使是像阿马蒂亚·森这样的少数学者提出了多维贫困论的观点,但在对贫困的社会历史性本质的探索上依然裹足不前。而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中国的脱贫攻坚战不仅在实践维度上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了根本解决,而且在理论维度上也形成了精准扶贫等中国特色的反贫困思想。从根本上说,这得益于我们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对马克思主义反贫困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因此,对唯物史观视域中的反贫困思想与中国的脱贫攻坚实践之间的内在辩证法关系进行梳理与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很好地总结决战脱贫攻坚的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我们在接下来的乡村振兴实践中把握住正确的方法论也是很有启发作用的。(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