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现代化应回归与自身主体性力量的发掘

现代化应回归与自身主体性力量的发掘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应当承认,近代以来的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开启是被动的,但并非完全按照“冲击—反应—再冲击—再反应”的链式模式进行,而是充分发挥了中国自身的内部的主体性力量。其次,中国已有资源和禀赋的激活是推动现代化的重要动力。最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对于“化现代”“化世界”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化应回归与自身主体性力量的发掘

费正清认为,传统中国社会长期为一种巨大的惰性所牵绊,只是在西方侵略的强烈冲击下,中国才作出缓慢而迟钝的回应,才逐渐由传统社会步入近现代社会[6]。应当承认,近代以来的中国现代化道路的开启是被动的,但并非完全按照“冲击—反应—再冲击—再反应”的链式模式进行,而是充分发挥了中国自身的内部的主体性力量。首先,中国人对传统社会的主动反思为现代化提供了思想准备。近代以来,由于受到西方现代化的影响,中国人理解世界和社会的进路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不再是封建小农社会内部的时运转移和人心向背,而是农业文明面对工业文明时的自我调适和激越变革;不再是血缘之家国、夷夏之天下道德之天命的重建和再造,而是在全新世界格局中寻找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道路,这些对中国现代化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其次,中国已有资源和禀赋的激活是推动现代化的重要动力。在封建社会,大量的过剩人口无法被有效消化,只能“内卷”到传统的低效率的农业生产活动中,进而在工业生产和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后,这些人口却能转换为劳动力和消费动力,形成集聚优势,产生超大规模效应。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人吃苦耐劳、坚韧不拔、重视家庭的传统转换成了现代化建设中不怕牺牲、敬业奉献、爱家爱国的品质。最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弘扬,对于“化现代”“化世界”具有重要意义。现代化并不是割裂传统,而是要继承传统、再造传统,发挥传统文化及其核心价值观在思维认知、身心安顿、经世济民、治国理政、重建世界中的作用,解决西方现代化过程中因主客二分、心物二分、过度“去魅”造成的物质与精神、知识与智慧、科技人文之间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统一。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植根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为宗旨的现代化,是积极面向世界、融入世界、贡献世界的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现代化指引了正确的政治方向,而现代化的成功开展又巩固和发展了中国社会主义。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领域推动现代化建设并最终实现人的现代化,不仅将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也将孕育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中国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好,其意义不仅是民族性的,更是世界性的,它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更为解决现代世界的问题、促进人类的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近现代中国价值观念史”(项目编号:18ZDA020)的研究成果。

【注释】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66.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70.(www.daowen.com)

[3]韩庆祥,等.哲学思维方式与领导工作方法[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4:49.

[4]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科技创新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24.

[5]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王冠华,等译.上海:三联书店,1989:376.

[6]费正清.美国与中国[M].张理京,译.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0:132-13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