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探索人与劳动产品的同在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探索人与劳动产品的同在

时间:2023-07-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共产党自从诞生以来,就致力于打破私有制和剥削制度下劳动产品异化而带来的劳动群众的生存异化现象。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探索人与劳动产品的同在

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作为实践主体的劳动者“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和对劳动成果的享有,不仅得到人之为人的生理满足、心理满足和精神满足,而且也享受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生态。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上,劳动者作为实践主体“人”实现了与自身劳动产品的同在性,而非异化和远离。

在《手稿》中提出“异化劳动”的第一个规定就是从生产结果看,劳动者的劳动和他的劳动产品相异化。他指出:“工人在他的产品中的外化,不仅意味着他的劳动成为对象,成为外部的存在,而且意味着他的劳动作为一种与他相异的东西不依赖于他而在他之外存在,并成为同他对立的独立力量;意味着他给予对象的生命是作为敌对的和相异的东西同他相对立。”[6]相较而言,中国式现代化的劳动者与其劳动产品具有同一性中国共产党自从诞生以来,就致力于打破私有制和剥削制度下劳动产品异化而带来的劳动群众的生存异化现象。新中国成立后为确立社会主义制度而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坚持和发展,始终致力于在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实现共同富裕。其间,一度经历过“公平”与“效率”之间的艰难博弈。但是,最终逐步健全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既超于资本主义现代化中“资本逻辑”支配下的不公平分配,又超越了传统社会主义现代化中重国家集体而轻劳动者个体利益的产品分配形式,从而建构和完善起了确保“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7]的新型现代化道路。(www.daowen.com)

简言之,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马克思主义人学价值导向和中国共产党的价值追求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保障,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把握了基本方向,即确保劳动者的劳动产品不是被“剥夺”成为其“对立面”,而是实现了人与劳动产品的一致性和同一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