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标点符号的巧妙运用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标点符号的巧妙运用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标点符号作为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标点符号的巧妙运用,常有不言而喻、不语意丰的表情达意效果。但是放到全文的脉络中,这里的冒号也标注了一家人在“我”带领下和谐的散步画面,是生活波澜不起时的风光潋滟。通篇全用白描记叙事实,不做任何修饰、渲染,而这些不事雕琢的背后却又极其考究用词造句,包括标点符号的选用,使文章大朴至于大巧,感人至深。

标点符号作为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标点符号的巧妙运用,常有不言而喻、不语意丰的表情达意效果。在文本解读中,从那些富含信息量的标点符号入手,也不失为匠心。

部编本七(上)第二单元散步》一文第一段“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最后一段:“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将第一句的冒号和最后一段的分号组合起来解读文本,能够读出特别的意味。第一句中的冒号仅从局部看,是提示下文的作用。“我们”即是“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但是放到全文的脉络中,这里的冒号也标注了一家人在“我”带领下和谐的散步画面,是生活波澜不起时的风光潋滟。当散步遇到意见分歧,最终以“我背起了母亲,妻子背起了儿子”圆满解决时,“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分号标注着强健的生命处于生命传承的枢纽地带,强健生命的责任和担当让生命链两头的衰老生命和弱小生命各得其所,这是一幅更有深意的和谐画面,是对生命轮回的深刻诠释,是对生命责任的无声颂扬。

部编本八(上)第四单元的《背影》,作为一篇写人记事散文,语言朴素隽永,质朴自然,但是感叹号的运用却是恬淡朴素文字上的一抹亮丽色彩。如何读出平实文字里的感叹号的情味呢?父亲在全文中只有五处语言,但是有三处用了感叹号。“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走了;到那边来信!”父亲先是“赋闲”,再谋事艰难,“光景很是惨淡”,辛酸与悲凉像一层愁云笼罩在父亲身上挥之不去。可是接连遭受命运打击的父亲极力安慰“簌簌流泪”的儿子;本已“说定”不送,“再三嘱咐”茶房,还是嫌“他们去不好!”;儿子即将远行,万般牵挂,化为对“来信”的期盼。平实的语言里包裹无尽的关爱,感叹号恰如其分地流露浓厚的父爱于冰山一角,让人回味不尽。有了这些情感铺垫,那副过铁道买橘子的背影才尤为感人,也才有了八年后作者回忆往事时的多个感叹号——深切地自责:“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深切地同情:“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深切地思念:“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朱自清的散文这么密集地使用感叹号的不多,文中的感叹号是作者不言于表的表情达意方式。通篇全用白描记叙事实,不做任何修饰、渲染,而这些不事雕琢的背后却又极其考究用词造句,包括标点符号的选用,使文章大朴至于大巧,感人至深。(www.daowen.com)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部编七(上)第二单元《荷叶·母亲》最后一句话的问号改为感叹号,好不好?以此引导学生对文章意境和语言两方面进行体味。意境方面,文章描绘的雨打红莲、荷叶护莲的情景,诗情画意,温馨感人。作者由荷叶对红莲的庇护联想到母亲对女儿的荫蔽,柔情弥散。结尾用第二人称,有和母亲对话和询问求解的语气,委婉地表达对母亲的依恋,和前文营造的意境一脉相承。语言方面,全文景象的描画、情绪的变化、母爱的联想,都是用一种流畅舒缓的语调轻轻倾诉,结尾的问号更具抒情意味。

标点符合,往往就那么不动声色地居一隅而发幽香,点拨开来,则可香气四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