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思考:微课另辟蹊径,有效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思考:微课另辟蹊径,有效方法!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说,调动体验、营造情境是微写作必不可少的情绪输入。那么,必要的微写作知识的积累、经验的归结,则是不可或缺的方法输入,而一定的方法指导将有助学生的语言感悟和语言建构。每一类以3~5个微课呈现教学内容。以人物描写为例,制作微课“虚实结合写人物”,意在表明虚实结合是描写人物时常常采用的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实践思考:微课另辟蹊径,有效方法!

如果说,调动体验、营造情境是微写作必不可少的情绪输入。那么,必要的微写作知识的积累、经验的归结,则是不可或缺的方法输入,而一定的方法指导将有助学生的语言感悟和语言建构。那么,方法输入过程中,信息技术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呢?

以流媒体形式展示的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开展的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微课,以其体制微小、问题聚焦、精心设计、视频输入、使用便捷等特点,与微写作“如合璧,如连珠”。

笔者尝试将微写作涉及的常见内容大致划分为六类,分别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故事新编、一己之见、应用文体及其他。每一类以3~5个微课呈现教学内容。比如,故事新编包括续写故事、缩写故事、改写故事、自编故事、小剧本等,其他类涵盖颁奖词、小诗歌、对联拟制、句子仿写、小自传等。

通过微课将微写作知识化整为零,从知识接受角度,碎片化的内容更容易被学生“咀嚼”“吞咽”;微课“问题聚集,主题突出”,针对性强,便于学生各个击破地学习微写作知识;微课成果简化,传播多样,便于学生突破时空局限,随时学习,随时思考;微课的视频化、情景化特点,便于学生默会知识,便于学生模仿、迁移、提升。通过微课的“微”学习,积少成多,聚沙成塔,从而形成对微写作知识的整体感受,完成写作知识的必要输入,最终实现微写作输出水平的提高。(www.daowen.com)

以人物描写为例,制作微课“虚实结合写人物”,意在表明虚实结合是描写人物时常常采用的方法。从学生熟悉的文本人物入手,通过图文并茂的教学视频,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描写《阿长与〈山海经〉》里的长妈妈、《背影》里的父亲、《老王》里的老王、《信客》里的信客等人物时所采用的方法。归纳出:描写人物时,适当巧妙地融入情境、联想想象、侧面烘托,以及观察者特定的心理活动等,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和回味余地,从而使人物的精神世界更形象地展现出来,这就是虚写。再通过学过的人物如《芦花荡》里的老头子、《泥人张》里的海张五、藤野先生等让学生验证虚写的效果,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理解:所谓虚实结合,就是“虚”以“实”为基础,没有“实”写,便无法“虚”现;“实”又需要“虚”来补充,来衬托,它们的共同目的就是通过虚实配合,来充实人物形象,丰富人物性格,达到妙笔生花的效果。然后学以致用,呈现一段小女孩奔跑在鲜花中的小视频,同时呈现恰当运用虚实结合和不能恰当使用虚实结合的两段人物描写实例,让学生在比较中进一步体会虚实结合的作用,同时画外音强调:绘画讲求明暗结合,摄影追求光影调和,唱歌时声音有轻重缓急,讲话时语调要抑扬顿挫,其目的都是共同的,就是通过这种结合,来寻找一种变化、一种起伏,从而使被表现事物呈现层次感和丰富性。写人物也是,通过虚实结合,才能使人物进一步由静态走向动态,由外形的描摹走向精神的探索,由客观的存在走向作者主观的塑造。如果说实写人物是力求描摹出“那个人”,追求一份“真实”,那么虚写人物侧重呈现的是“我的那个人”,更多地渗透了作者的创意,追求一份“情味”。虚实结合,就是在写人物时努力完成人物形象和思想的融合,从而使所写人物在读者心理驻扎下来。最后,设置学生写作实训。

短短的几分钟视频里,由文本人物切换到生活场景,由图文动画配合画外解说,由分析比较过渡到抽象概括,由知识接受走向实践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其独有的魅力,将抽象的写作知识形神兼备地展现出来,让微写作在微课里靓丽了神采。

完善一种学习方式,就是让思维打开一道天窗,让窗外的无边风月扑面而来,不仅让心情飞扬,更让视野寥廓。信息技术打开了传统写作封闭的天窗,在写作的准备阶段,把情绪的天空渲染得风和日丽,把精神的山水吹拂得饱满清明,不仅为接下来的文字输出蓄势,更是撑开了微写作的气象。微写作虽然言“微”体“轻”,却因信息技术的加盟,让个人体验、生活经历、知识学习深度对接,让写作过程多一份风光旖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