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尔右夫号”是一艘法国舰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历尽艰辛,几经反复,命运十分曲折。
1939年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次年5月10日,德国在占领了丹麦和挪威后,向法国发起了全面进攻。在一个月内,德国穿过阿登山脉,突破法国人认为“不可逾越”的马齐诺防线,一举击溃了法国北部的英法联军主力。从6月5日开始,德国以绝对优势兵力,向法国南部发动了强大攻势。几天内,德国装甲部队前锋已经逼近到了法国布勒特港。此时,“苏尔右夫号”正在这里检修,闻讯后,它立即启动了能工作的一台发动机,迅速出海逃亡。6月18日,它最终停泊在了英国德文利亚的德文波特港。
在此期间,法国军队已被强大的德军彻底击溃。6月17日,法国宣布停止战斗。此后,法国正式投降,与德国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并在维希组成由贝当主持的傀儡政府。与此同时,法国人民并没有屈服,他们用各种方式开展反对德国侵略者的抵抗运动。这样,法国逐渐分裂为两派,一派是倒向纳粹的维希政府,一派是原国防部副部长戴高乐将军在国外组织的“自由法国”。
此时,停泊在英国的“苏尔右夫号”处境十分尴尬。由于尚未公开反对投降德国的维希政府,它引起了英国领导人的不安。同时,为削弱德国的力量,美国制定了一个“弩炮”计划,打击那些没有公开反对维希政府的法国舰只,“苏尔右夫号”也在其内。在巨大的压力下,几经周折,“苏尔右夫号”被强行编入了英国皇家海军,舰上原有的150名官兵只有14人被留用,其余的一部分作为战俘被英国人关进利物浦战俘集中营,另一部分军官被送到了马恩岛。在留用的14人当中,一名法国军官路易·布莱松取得了英国方面的信任,被任命为新的舰长。在他的率领下,“苏尔右夫号”与英国海军一起,与德国展开了英勇的战斗。
1941年,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相继爆发,越来越多的国家被卷入到世界大战中。为了抵抗法西斯的侵略,英、美、苏、中等20多个国家组成了世界范围内的反法西斯同盟。为了支持被占领地区的流亡政府,英、美和“自由法国”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为盟国多次荣立战功的“苏尔右夫号”名义上被还给了“自由法国”。12月24日,戴高乐将军经过周密部署,决定攻占当时由维希政府控制的圣皮埃尔岛和密克隆岛。对于这次行动,美国政府并不支持。于是维希政府与美国密谈,企图让这块法国领土在美国保护下保持中立。戴高乐将军闻讯后,立即向伦敦和华盛顿方面提出了抗议,并不顾他们的反对,命令自己的部队仍按原计划向目标发动进攻。由于兵力不足,“苏尔右夫号”奉命参战,它与3艘法国猎潜艇一起组成了攻击小分队。在它的协助下,“自由法国”的部队最终还是占领了这两个岛。(www.daowen.com)
由于此次事件,“自由法国”与英美之间产生了矛盾。而参加此次行动的“苏尔右夫号”因此受到了盟军的猜忌。虽然隶属于盟军,但盟军对其倍加歧视。他们常常接到一些含糊其辞的命令和莫名其妙的任务。为此,士兵们士气低落,无所适从,这更引发了上下级之间的严重对立。发展到后来,上级无法管理下级,士兵们也根本不听从军官的指挥,“苏尔右夫号”陷入一片混乱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太平洋战争愈演愈烈,为了加强盟军在太平洋上的力量,“苏尔右夫号”奉命驶往太平洋战区,加入到“自由法国”的作战序列中。“苏尔右夫号”在一片迷惘中上了路,不幸途中遭遇风暴,船上设备损失严重。盟军总部得知情况后,不得不命它返回利法克斯港。然而就在它返回途中,又接到盟军命令,命令它前往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基地。类似的朝令夕改“苏尔右夫号”本已司空见惯,但它没有想到,这次命令竟决定了它的命运。
1942年2月19日,“苏尔右夫号”在前往塔希提基地的途中失踪,船上的127名法国官兵和3名英国联络员无一生还。除了海面上漂浮的一些油斑以外,“苏尔右夫号”没有留下任何东西。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后人无从知晓,只有从“苏尔右夫号”服务员发出的一封电报上,似乎能看出一点端倪。电报内容是:“我被围困在报务室里,我有一支手枪,很惦念妻子、女儿。”这是此事唯一的线索。
本来,遭遇风暴后,按照英国人的建议,舰只应该返回英国报废。但“苏尔右夫号”名义上毕竟是一艘“自由法国”的海军军舰,考虑到与戴高乐将军的关系,盟军不得不命令它驶往塔希提基地。政治原因最终葬送了“苏尔右夫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