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明清江南望族和昆曲艺术:家乐规模、财力与喜好的关联

明清江南望族和昆曲艺术:家乐规模、财力与喜好的关联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乐的规模多寡不一,主要取决于主人的财力和喜好。有的望族并不打算让家乐搬戏,虽然财力雄厚,家乐的规模也不一定很大。如果希望家乐搬戏,则必须以脚色体制为原则配齐各个行当,规模一般比较大。脚色再加上场面等,往往在十人到二十余人之间,这是家乐最常见的规模。从晚明到清初,常见的家乐人数从十多人增至二十余人,变化是相当显著的。

明清江南望族和昆曲艺术:家乐规模、财力与喜好的关联

家乐的规模多寡不一,主要取决于主人的财力和喜好。财力不济,又喜好听歌赏曲的,家乐人数较少,两三个或四五个不等,少至一个的情况也是有的,上述叶绍袁就是一个例子。有的望族并不打算让家乐搬戏,虽然财力雄厚,家乐的规模也不一定很大。冯梦祯在《快雪堂日记》中提到的家姬只有四五人,无锡秦松龄和华亭施绍莘的歌者也只有六七人。

如果希望家乐搬戏,则必须以脚色体制为原则配齐各个行当,规模一般比较大。脚色再加上场面等,往往在十人到二十余人之间,这是家乐最常见的规模。狄明叔、张岱、张缙彦、乔莱、徐懋曙、程梦星等人的家乐皆为十人,金木散人《鼓掌绝尘》中韩相国致仕后新选的“演得戏,会得歌,会得舞,一个个风流俊丽,旖旎娉婷,标致异常”的梨园女子也是十位;胡应麟、汪犹龙、程镳的“十二红”,以及周文江送给马士英的女乐班,等都是十二人;钱岱和吴琨的家乐是十三人;岳端的家乐则是十四人。明万历年间潘允端畜养的优童有二十多个,清乾隆年间扬州盐商江春的家乐规模更大,仅脚色就有二十二个,一般每色配备两个伶人,小旦则有五位。有的家乐主人财力雄厚又出手阔绰,讲究排场,往往畜伶甚众。清初吴三桂的一副家乐有四十人;盐运御史季振宜“第宅拟于王侯,后房数百皆姝丽,善歌舞,年十三余选入,二十即出嫁”;[17]在这里,“数百”可能有些夸张,但规模宏大却是可以肯定的。少数搬戏的家乐规模也不大,如沈自友就只有七八个,受人数限制,搬演全本戏有些困难,演出折子戏的可能性大一些。(www.daowen.com)

时代风尚也是影响家乐规模的因素,明代张瀚记录隆庆、万历年间江浙一带民情风俗的《松窗梦语》卷七《风俗纪》云:“夫古称吴歌,所从来久远,至今游惰之人乐为优俳。二三十年间,富贵家出金帛,制服饰、器具,列笙歌鼓吹,招至十余人为队,搬演传奇。”近人缪荃孙《云自在龛随笔》卷一《论史》说清康熙时的家乐“每班约二十余人”。从晚明到清初,常见的家乐人数从十多人增至二十余人,变化是相当显著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