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际活动中,除了家乐、职业戏班和青楼歌姬,身怀绝技的宾客也常常呈伎献艺。梅鼎祚《鹿裘石室集》文集卷一九有《寄吴兴姚叔度,兼追怀长君伯道,往年叔度在余金陵客舍方度曲驩笑。王弇州司马适过余,俾叔度终一曲去。前辈风流,今何可得,因并及之》。案,姚绍宪,字叔度,幼警敏,喜读书,隆庆、万历时长兴人,顺天府尹姚一元第三子,以太学谒选鸿胪丞。姚绍科,字伯道,绍宪长兄。《快雪堂日记》卷一〇载,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九月十九日,“冯三峰善曲,夜移虎丘,扣省吾上人居,晚酌毕,洗浴,往石塘场,三峰歌声与月色、林影相映答”。案,冯三峰名号、生平不详,待考。方以智《膝寓随笔》云:“五月十三日游燕子矶,金陵俗也。是日与杨龙友、郑超宗驾卷篷往,孙克咸以王月生至李大生、朱大方舟,适合酒,一再行,朱生倚箫为度一曲。”案,朱大方名号、生平不详,待考。《陶庵梦忆》卷四《不系园》载,明崇祯七年(1634)十月,张岱携名伶朱楚生往杭州不系园赏红叶,邂逅曾鲸(波臣)、陈洪绶(章候)、彭天锡、陈素芝(女伶)、杨与民、陆九、罗三等八人。张岱款待众人,在席间,杨与民弹三弦,罗三唱曲,陆九吹箫,彭天锡还和罗三、杨与民串戏。《祁忠敏公日记》之《甲申日历》载,崇祯十七年(1644)正月十三日,“举酌四负堂,观止祥兄小优演戏,诸友亦演数出”。同前《乙酉日历》载,顺治二年(1645)三月二十六日,“诸友歌于试莺馆”。陈维崧《大酺·七夕坐客大合乐,漫赋》云:“端正窥帘,轻狂换盏,多少良俦俊侣。有白发何戡,青春张绪,流商刻羽”。“谁知道、三生杜牧,前度刘郎,重来还到听歌处”。“算此际、情偏苦。离多会少,岂独天边河鼓。客且歌完金缕”。案,何戡,唐代长庆年间著名歌者。张绪,南齐吴郡人,官至国子祭酒,少有文才,风姿清雅。武帝曾置蜀柳于灵和殿前,叹息道:“此柳风流可爱,似张绪当年。”词人运用典故,以刘禹锡、杜牧自比,赞许朋友们像何戡、张绪那样能歌善舞,风流俊赏。交际活动中文士们的表演既活跃了聚会的气氛,也加深友人的印象,赢得他们的关注和赞许,可谓是一举数得。
有时,主人亲自参与,或拍曲,或串戏,或吹笛,或执板。胡应麟《少室山房集》卷六一有《寄周文学懋修,余客岁过吴门,宿其斋头,听懋修歌自制吴歌,甚适二首》。案,周时复,字懋修,长洲人,出身官宦之家,好与文士交游。《玉华堂日记》载,万历十八年(1590)十月初五,“晚同朱□斋、刘赤城、二儿串完数出,五房小夜饭”。姚士陛有《念奴娇·汪孔十斋中夜饮,孔十弄笛,余歌〈寻梦〉一曲,曲未终,涕泗渍衣裾矣。是曲乃喻二楚丹授余者,今楚丹已死三年》。案,姚士陛,康熙年间桐城人,著有《空明阁集》。金张《岕老编年诗钞》戊辰卷有《张半弦先生绿雪堂清歌偶集》和《次日续集斋中梅花下》,前者注云:“每度曲一回,间以十番,但客少,仅提琴、弦子、笙笛各一,外小皷板一副。”由于客人少,各带各的乐器,导致打十番时乐器不齐整。可见,金张所描述的是两次以度曲、赏音为目的的聚会,主宾都可能参与了演出。《梦楼诗集》卷一一《赠茅师艾》云:“主人三爵玉颜頳,自按红牙度黄绢。”程晋芳《勉行堂文集》卷三《申南苹诗稿序》云:“一夕,侍御(陆宾之)招余,洎南苹、商司马宝意、方给事毓川饮酒。既酣,侍御乞南苹度曲,司马吹笛,侍御执拍板。南苹脱帽正襟,徐徐而歌,声响清绝,四座皆倾叹。司马复歌以和之。”案,商盘,字苍雨,号宝意,会稽人,雍正八年(1730)进士,历官至云南府知府,有《质园诗集》。可见,出身望族的文人们从小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中耳濡目染,培养了对昆曲的爱好和多方面的才能。他们多才多艺,风流俊赏,成为那个时代别样的风景。(www.daowen.com)
由上可知,明清两代,尤其是明清之际,相当一部分江南望族文士过着和美酒、诗词、昆曲相伴的生活。居家,则高朋满座,以曲会友;出外,亦与旧雨新知把臂言欢,红袖和歌扇在前,吴歈声声盈耳。文士的飘飘衣袂总是牵惹着歌姬、昆伶曼妙的乐声和舞姿,诗人的锦心绣口、文士的壮志豪情与温柔曲折的水磨调非常和谐地融汇在一起,成就了那个时代特有的文采风流。总之,昆曲成为望族加强与外界联系的纽带,对望族拓展交游圈,扩大影响,促进家族的兴盛等发挥了较大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