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蔡元培对儿童教育的贡献

蔡元培对儿童教育的贡献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尚自然、展个性”是蔡元培针对封建教育无视儿童的特点,违反自然规律,压抑、禁锢、束缚个性而提出的教育主张。蔡元培对封建家庭教育的批判具有进步性,但儿童公育的理想在当时无疑是办不到的。蔡元培关于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美育思想,对学前儿童美育起着导向作用。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浙江绍兴人。他17岁中秀才,23岁中举人,26岁中进士。甲午战争的失败,激发了他的爱国主义思想,他开始涉猎西方文化,学习日文,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戊戌维新运动后,他深感清廷腐败,决心委身于教育,断然弃官从教,改革教育,提倡新学。1901年后,历任中国教育会会长、爱国女校校长、北京译学馆教习。1907年,自费赴德国留学,回国后,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支持新文化运动。上海沦陷后,他移居香港养病,1940年病逝。毛泽东发唁电称“孑民先生,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蔡元培为发展中国新文化教育事业、建立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制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教育思想涉及面广,从教育方针、学制到教学方法、从高等教育到学前教育,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他都有过许多论述。他的儿童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发表于“五四”前后的《新教育与旧教育之歧点》《贫儿院与贫儿教育的关系》《美育实施的方法》《美育》等著名篇章中。

(一)学前教育思想

1.“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在教育史上最著名的是其“五育”并举的教育观,这是对清末“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封建教育观的革新。“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如下:

(1)军国民教育,即军事体育,其社会意义是“强兵”,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说,就是体育。鉴于当时国家屡遭强国欺凌的国情,蔡元培认为,非军国民教育不能强兵,并且要举国皆兵,进行军事训练。同时,他也十分重视体育锻炼,视体育为培养健全人格的基础。

(2)实利主义教育。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说,就是智育,其社会意义是“富国”,可以发展经济,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他对基础教育非常重视,认为基础教育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此外,他还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主张学生自觉、主动地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

(3)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蔡元培认为,德育是完全人格教育的核心,是“五育”的中坚,也是造就民族素质的关键。他主张以自由、平等、博爱作为道德教育的内容,认为身体力行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原则。

(4)世界观教育。蔡元培认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是“隶属于政治之教育”,世界观教育是“超越政治之教育”,其主要任务是培养人超越现世观念的最高层次的教育,它使人生变得更有价值,人格更趋完善。

(5)美感教育,即美育。蔡元培认为,美育的作用在于“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只有通过美育,才能有效地进行世界观的教育。

蔡元培认为,尽管“五育”各自的作用不同,但都是培养“健全人格”所必需的,是统一的整体,缺一不可,任何一育都不可偏废。“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现了蔡元培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2.“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观

蔡元培在反对封建教育对儿童的压制和摧残的同时,提倡尊重儿童、发展儿童的才能,这就是蔡元培的“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观。(www.daowen.com)

“尚自然、展个性”是蔡元培针对封建教育无视儿童的特点,违反自然规律,压抑、禁锢、束缚个性而提出的教育主张。1918年,蔡元培发表了著名的《新教育与旧教育之歧点》,表示了他对旧教育摧残儿童的身心和抹杀儿童的个性的做法深恶痛绝。

他在深刻批判旧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即全面发展的儿童教育思想。他认为,新的儿童教育还要研究儿童,依据儿童的身心特点,循序渐进地实施教育。在教育方法上,新教育要摈弃注入式教学方法,强调启发式教学,特别是鼓励儿童自我探索、主动学习。在教育内容上,实施德、智、体、美、劳等五方面的教育内容,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3.平民教育与儿童公育的思想

蔡元培是我国最早倡导现代平民教育的代表。他所说的平民教育,就是我们所说的公民教育。他在总结“五四”运动时说,“五四”运动的唯一好结果是平民教育。“五四”运动以后,学生有两个觉悟:一是自己觉得学问不足,所以自动地用功;二是觉得教育不普及,所以要致力于平民教育。

儿童教育是平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都分。蔡元培认为,社会要设立专门的机构,由专业人士对儿童实施教育,比如说设立胎教院、育婴院、幼稚园等。蔡元培试图通过贫儿院的试验和推广,逐步以学前公共教育代替家庭教育,最终实现他的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蔡元培对封建家庭教育的批判具有进步性,但儿童公育的理想在当时无疑是办不到的。

4.倡导学前儿童的美育

蔡元培是我国近现代美育的首倡者。“美育”一词最早就是由蔡元培从德文翻译过来的。1922年他发表了《美育实施的方法》一文,对实施美育的范围和时期、内容和方法做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有关学前儿童美育的实施,他的主张如下:

第一,主张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实施美育。在学校美育方面,通过一切课程(包括环境创设)贯彻美育,向所有的学生进行普通美育的教育。此外,学校美育还包括专门美育,即开设各级音乐学校、戏剧学校、美术学校,培养专门的艺术人才。学生还应走出校门,去美术馆、剧院等接受社会美育。家庭要将美育寓于家庭生活之中。蔡元培关于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的美育思想,对学前儿童美育起着导向作用。

第二,蔡元培设想通过胎教院、育婴院、幼稚园三级机构实施学前儿童美育。他把胎教作为美育的起点,胎教院的环境一定要优美,要使孕妇完全生活在平和活泼的氛围里,避免将不好的影响传给胎儿。育婴院的建筑与环境布置,与胎教院大略相同,或可联合在一处。蔡元培把幼稚园视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过渡机关”,他认为,在幼稚园里应该开展各种美育活动,使儿童不仅感受美,而且能表现美。幼稚园的美育,一方面通过舞蹈、唱歌、手工等“美育的专课”进行,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利用其他课程内含的美育因素进行。

(二)评价及启示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充满了爱国主义的激情与民主、科学的思想,尤其是他提倡的教育观、儿童观、儿童公育思想以及对儿童实施美育的主张,对近代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反对帝国主义文化教育侵略、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教育、寻求中国化的学前教育的斗争中,起了重要的作用。他的思想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是超前的,当然,也难免带有一些空想的色彩。随着历史向前推移,他的教育思想的价值和魅力更加凸显出来。今天,当我们以新的教育方针和学前教育的目标体系再次审视他的教育思想时,仍然能够获得很多启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