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康有为:学前儿童公育思想

康有为:学前儿童公育思想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学前教育思想1.论儿童的“公养、公教”“公养、公教”,或叫“公养、公育”,是康有为提出的理想教育制度。康有为提出的“公养、公教”的教育思想,是一个完整的教育计划,贫富平等,男女平等,前后相接,二十年一贯制。医护方面,康有为要求有良好的医护设备和护理制度照顾孕妇。康有为主张在人本院设女师、女保、女傅等专门对孕妇进行教育。

康有为:学前儿童公育思想

康有为(1858—1927),字广夏,号长素,广东南海人,亦称南海先生,清末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他是戊戌变法的领导者,我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驱人物之一。1888年,看到中法战争中清政府的无能,他第一次向光绪皇帝上书,要求清政府变法图强,因顽固派阻挠,未能上达。1891年,他在广州长兴里开办万木草堂,“讲中外之故,救中国之法”。1895年4月,康有为偕弟子梁启超再次进京参加会试,联络了在京考进士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给光绪皇帝上书,要求“拒和、迁都、变法”,这便是有名的“公车上书”。“公车上书”后不久,康有为考中进士,授工部主事职。1898年6月16日被光绪皇帝召见,得以在“百日维新”中推行他的主张。变法失败后,逐步走向了保守。

康有为著述颇丰,均收入《康有为全集》,其中《大同书》中构想出一个“天下为公,无有阶级,一切平等”的美好的大同世界,设计了一个“公养、公教”的教育体系。

(一)学前教育思想

1.论儿童的“公养、公教”

“公养、公教”,或叫“公养、公育”,是康有为提出的理想教育制度。这个思想建立在他的政治理想基础之上,体现在《大同书》中。

康有为根据公羊三世说和“大同”说,糅合了西方资本主义进化论学说和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在《大同书》中设计了一个从胎教大学的“公养、公教”的理想教育制度,在《大同书》的《去家界为天民》中,全面阐发了这个思想。他指出,在太平世,“公立政府者,人人所共设也;公立政府当公养人而公教之,公恤之。公养之如何?一曰人本院,凡妇女怀妊之后皆入焉,以端生人之本;胎教之院,吾欲名之曰人本院也,不必其夫赡养。二曰公立育婴院,凡妇女生育之后,婴儿即拨入育婴院以育之,不必其母抚育。三曰公立怀幼院,凡婴儿三岁之后,移入此院以鞠之,不必其父母怀抱。公教之如何?四曰公立蒙养院……五曰公立小学院……六曰公立中学院……七曰公立大学院……”。这是一个前后衔接的完整的教育体系,儿童从胎教到二十岁的全部教育由公立政府负责,全社会的人都有权接受这一完整的教育,其中人本院、育婴院、怀幼院(或者叫慈幼院)是六岁以前的儿童受教育的机构,属学龄前教育,为“公养”阶段;六岁以后的儿童入小学院,至大学毕业二十岁,为“公教”阶段,接受系统的学龄期的教育。

康有为提出的“公养、公教”的教育思想,是一个完整的教育计划,贫富平等,男女平等,前后相接,二十年一贯制。这不但在当时,就是在今天也是无法实现的,但它却有鲜明的反封建性和民主性。

2.论胎教

康有为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代胎教学说,尤其是他的关于创立人本院以对孕妇进行集体胎教的主张,新颖独特,亘古未有。人本院也称胎教院,是对孕妇和胎儿进行集体胎教的社会公益机构,是实施儿童公养、公教的重要设施之一。康有为把设立人本院作为去家界、消除私有根源以实现大同的重要手段。通过对人本院的论述,他阐发了胎教的意义和胎教的宗旨、方法等。

(1)胎教的意义。

①正本。康有为认为,胚胎是人之根本,抓好对此时期胎儿的教育,就可使之正常发育,是从本源上保证孩子健康成长。他说:“人本院专为胎教以正人生之本,厚人道之源”,“人生之本,皆在胚胎,人道之始,万化之原也”。

②防感清源。康有为在《大同书》的《去家界为天民》中指出,孕妇最易受各种秽物邪念感染,若入心入胎便生邪恶,只有加强胎教,才能防止“物感情移而误其胎元”。他还认为,人脑也和胚胎发育一样,易“感于外物”,若受不良影响,便形成“恶浊”心理,便种下“恶核”,结不出“良美之果”。只有抓好胎教,使胎儿“受气之先,魂灵之始,已无从染恶浊矣,源既清矣,流自不浊,必如是乃可至性善,乃可至太平”。所以,他认为胎教的意义是“反本溯源、教之于未成形质之前”。

(2)胎教内容和实施方法。

通过研读康有为在《大同书》中关于人本院的设计、地域选择、环境和保健要求、选择教师等方面的阐释,我们可以归纳其胎教内容和方法主要如下。

①选择适宜的环境。康有为认为,孕妇居住的人本院,必须内外环境极优,让孕妇生活舒适、心情舒畅、心旷神怡。不但要求气候地带要在温带,而且院址要选择平原广野,丘阜特出,水源环绕或近海广平之地。他认为选择好的地理位置,可令孕妇多吸“天气”,多受海风,这样所生之人“多丰颐、广颡”等美好形象,性格也必能广大、高明、中正、和平、活泼。若在“山谷崎岖深阻之地”,因孕妇“多感地气”,“生人多瘿瘤突额,锐颐黄馘,无有丰颐广颡者。其人性褊狭……寡有光明远大者”。良好的环境,有利于胎儿发育成长,符合优生学的原理。但在山谷崎岖之地生活的孕妇便造成像他说的恶果,是令人难以置信的。(www.daowen.com)

②胎教的宗旨及保胎、养胎。康有为指出:“盖孕妇入院之后,以养胎为宗旨职业,其有碍此宗旨者,皆不可行也。”后来,他又把“考求安胎、保胎、养胎及生子最易无苦之新法”作为人本院胎教的根本宗旨。

养胎、保胎、安胎,主要是要做好医护、饮食和衣着三件事。医护方面,康有为要求有良好的医护设备和护理制度照顾孕妇。在人本院内要有大医生、小医生的看护,医生要采用科学产儿方法,令孕妇生产绝无痛苦。饮食要由医生负责调节,要选择最能养胎健体的食品,根据孕妇个人的强弱、粗精、动静决定食品的种类和数量,“每日开单,如给药然”。这比古代胎教中食物调节和食物禁忌要科学多了。衣着也由医生选择最适合个人体型和怀孕变化的衣服,反对西方“袒肩露臂”的服饰,也反对“中华缠足”,认为都不符合孕妇的健康要求。

③孕妇的教育。对孕妇的教育一方面是防止“邪念”的感染,另一方面是培育其德性,萌发仁心,孕育其博爱、方正、平和的心境,从而间接地影响胎儿。康有为主张在人本院设女师、女保、女傅等专门对孕妇进行教育。每日有女师讲人道公理,讲仁爱慈惠的故事;请女保讲卫生法、生产法、育子之良法;由女傅同孕妇一起生活,“随之出入,以傅其德,化其气质,令孕妇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口不道恶言”,使孕妇受到良好的德性教育,以影响胎儿,达到传播“佳种”的目的。女师、女保、女傅都从医生中选择,各司其职。

康有为还要求孕妇读好的书、听好的音乐。所读之书、所见之画都要符合中正、和纯、慈惠、仁爱、纯粹的标准,还把妇女纯正、吉祥的故事及嘉言懿行编成《胎教丛编》,供孕妇阅读。在人本院还设有琴乐歌管,听好的音乐,以养孕妇性情。孕妇生产时,产室常会鼓琴诵诗,使产妇心境和乐。此外,在人本院还让孕妇画图、做“工艺”,调节她的生活和心境。

3.论婴幼儿教育

婴幼儿教育是康有为“大同”世界设计中关于学前教育公养公教制度的又一级。在《大同书》的《去家界为天民》的育婴院部分,阐述了婴幼儿教育的主张。

(1)环境的选择。

康有为很重视育婴院环境的选择,很看重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婴幼儿的影响。他主张“育婴院择地之精,当与人本院同,或与人本院接近”,育婴院的建筑应“楼居少而草地多,务令爽垲而通风,日临池水以得清气,多植花木,多蓄鱼马”。在社会环境方面,“不得近市场、制造厂及污秽之处”,也“不可近戏院声伎之地,葬坟火化之旁,作厂场、车场哗嚣之所”。这样的要求,就是为了防止不良影响,“以慎外感之染而保清明纯固之神”。

(2)教育宗旨。

康有为主张婴幼儿的教育宗旨应该是“务令养儿体,乐儿魂,开儿知识为主”,体现了德、智、体全面教育的要求。“养儿体”,就是要求婴儿发育健壮,入育婴院的儿童每日早、晚有医生诊视两次,要看儿童吃饭、穿衣等是否合适。“乐儿魂”,就是要儿童道德正常、心理健康、精神快乐,让他们尽情玩耍,欢笑怡悦。“开儿知识”,就是对婴幼儿进行粗浅的启蒙的早期智育,要求“子能言时教以言,凡百物皆备,制雏形或为图画,俾其知识日增”,这类似于今天的看图识字、看图说话。在知识稍开后,还可“将世界有形各物,自国家至农工商务”都仿制成玩具似的教具,开阔儿童的知识视野,还可用各种游戏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发展他们的思维。康有为认为,这三方面的教育不是孤立的、割裂的,不能“单一褊狭”,而宜“协调并进”。他提出的“养儿体、乐儿魂、开儿知识”的婴幼儿教育宗旨,体现了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精神,较封建传统儿童教育片面强调道德训练有很大的进步性。

(3)管理制度。

康有为主张育婴院、慈幼院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如为了儿童健康,院中要有大、小医生,育婴院中还要有看护(女保),因“孺子既离产母,则女保有代母之任,其责任最大”。女保代替母亲,抚育非亲生之子,劳苦功高,无私奉献。女保任期两年,任满,政府赠以“仁人慈保宝星”。宝星越多,社会对她越尊重。育婴院可设“管院事者”,也由医生充任,负责管理院中事务教养工作,类似今天的幼儿园园长。

(二)评价及启示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的“公养、公教”的思想,强调胎教的意义,阐述了胎教的内容和方法,阐发了婴幼儿教育宗旨和管理制度等,实质上是以资本主义教育制度为蓝本而进行的设计,虽然不能实现,但在思想上有冲破封建传统学前教育的进步意义。在他的构想中,还夹杂着唯心主义和封建教育的糟粕,是应予以否定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