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实施

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实施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下州村托儿所《托儿所组织条例》颁布后,瑞金下州区下州村开始试办托儿所。下州村一共组织了两个托儿所,共有43名幼儿,其中多数幼儿来自红军家属。陕甘宁分会下设秘书处、宣传科、组织科及保育科四个部门,主要开展设立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设立保姆训练班,改善初生婴孩处置办法及母亲的生活,组织宣传团提高边区儿童卫生教育,设立儿童保健科,运输战地儿童等工作。

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实施

(一)下州村托儿所

《托儿所组织条例》颁布后,瑞金下州区下州村开始试办托儿所。下州村一共组织了两个托儿所,共有43名幼儿,其中多数幼儿来自红军家属。每个托儿所各有一个主任。另外每所配备四个看护人,看护人都是在群众中口碑较好的年长者,并按照政府规定给予相应的优待;托儿所设在光线好的房子里,且配备有箩、床、椅,另外还有在群众中募集的供幼儿玩耍的玩具。之后,在工农群众的热情赞助下,苏区托儿所普遍建立起来,这对改善劳动妇女和儿童的生活、对增加苏区的生产以及对革命战争都有极大的意义。

(二)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陕甘宁边区分会成立

1938年3月,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在武汉成立后,边区妇女界及热心这一工作的人们响应号召,由徐明清、成仿吾等人及边区妇女联合会、各界抗敌后援会、青年救国会等团体,仅经过半月筹备,于同年7月4日正式成立中国战时儿童保育会陕甘宁边区分会。陕甘宁分会下设秘书处、宣传科、组织科及保育科四个部门,主要开展设立边区战时儿童保育院,设立保姆训练班,改善初生婴孩处置办法及母亲的生活,组织宣传团提高边区儿童卫生教育,设立儿童保健科,运输战地儿童等工作。[21]

(三)各类托儿所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1.寄宿制托幼机构

寄宿制托幼机构一般设在相对比较稳定的后方,由边区政府主办并承担费用,设备较完善,也有较严格的保教制度,招生对象一般为前方将士子女、烈士遗孤、难童及部分后方干部子女。如1938年设立的陕甘宁边区第一保育院,1940年在延安开办的洛杉矶托儿所,1946年在太行山设立的延安第二保育院及东北各地纷纷开办的寄宿制、供给制幼儿园等。

2.日间托儿所(www.daowen.com)

日间托儿所是为了解决单位员工子女无人照看的问题而开办的,规模较小,一般只招收本单位人员子女。这类托儿所的开办,对生产和战争起了重要作用。比较典型的是吉林省和龙县幼儿园和陕甘宁边区机关托儿所。

3.母亲变工托儿所、哺乳室

母亲变工托儿所、哺乳室设在机关、学校、工厂、田间,是为了解决缺乏保姆而又离不开工作岗位的母亲抚养孩子的问题。为了使工作与照看孩子得到适当的调节,采取白天集中、夜间分散的办法,在日间将所有的孩子集中起来,按日轮流抽调几人负责管理幼儿的伙食、睡眠、游戏等,夜晚由母亲领回。女大托儿所、边区银行托儿所、党校三部托儿所、晋绥机关托儿所等,都是这类性质的托幼机构。

4.小学附设幼稚园

小学附设幼稚园招收5—6岁的幼儿,实施半年或一年的学前教育,然后入小学,相当于学前班,经费主要由家长承担。

5.化整为零类型的托儿所

化整为零类型的托儿所一般分布在敌后根据地,是经常化整为零、分散在人民群众家中的托儿所。它们的流动性很大,经常转移搬家,在情况稳定时,把孩子们集中在一起,敌情变化时,工作人员和孩子们一起,三三两两地化装起来隐蔽在老百姓家中,在群众掩护下,使孩子们度过最困难的日子。如晋冀鲁豫托儿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