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稚园课程标准》
《幼稚园课程标准》在陶行知、陈鹤琴等教育家的共同推动下,于1932年10月公布,并于1936年7月进行了修订。
《幼稚园课程标准》在幼稚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及教育方法要点等方面都做出了详细的规定。
1.幼稚教育总目标
《幼稚园课程标准》指出,幼稚教育应以增进幼稚儿童身心的健康,力谋幼稚儿童应有的快乐和幸福,培养人生基本的优良习惯(包括身体、行为等各方面的习惯),并协助家庭教养幼稚儿童,谋家庭教育的改进为总目标。
2.课程范围
在课程范围上,主要分为音乐、故事和儿歌、游戏、社会和自然、工作、休息、餐点七个方面,每一个方面都从目标、内容大要和最低限度三方面做出了详细的说明。如“游戏”这一领域的具体要求如下:
(1)目标
(甲)增进儿童身体的健康。
(乙)顺应爱好游戏的自然性向,而兴以适当的游戏活动。
(丙)发展筋肉的连合作用,并训练感觉和躯肢的敏活反应。
(丁)训练互助、协作、合群守纪律、公正、耐苦等社会性。
(2)内容大要
下列各种游戏的练习:
(甲)计数游戏(如搬运豆囊、抛掷皮球等,可兼计数)。
(乙)故事表演和唱歌表情的游戏。
(丙)节奏的(例如听音而作鸟飞兽走等的游戏)和舞蹈的游戏。
(丁)感觉游戏(闭目摸索、听音找人等练习触觉、听觉、视觉的游戏)。
(戊)应用简单用具(如秋千、滑梯、木马、跷跷板等)的游戏。(www.daowen.com)
(己)模拟游戏(如小兵操、猫捉老鼠等的模拟动作)。
(庚)我国各地固有的各种良好的游戏。
(3)最低限度
(甲)能参加群儿的集合,成行成圈、自觉协调。
(乙)能使用园中所设计的游戏器具五种以上。
(丙)指导游戏的简单规则。[12]
3.教育方法要点
在教育方法要点上,《幼稚园课程标准》总共给出了十七条具体的指导要点,具体包括:在实际施行各种活动时,应该打成一片,无所谓分科,且在开展活动时,不能呆板地分节规定;除每日一次的团体作业外,其他各种作业,可由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如故事、游戏、音乐、社会和自然之列的活动,大部分都可由教师引导开展施行,工作则大部分应由儿童个别活动,教师可个别指导;教师在活动前应该准备充分,所用的儿童活动材料应来源于儿童日常可见可接触的至少可想象的实物、事实;除此之外,对幼稚园设计教学中设计材料的选择、教师在活动中扮演的角色、奖励等都给出了具体说明。[13]
《幼稚园课程标准》的颁布标志着学前教育从初期的模仿抄袭中摆脱出来,向中国化学前教育的道路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二)《幼稚园规程》
1939年12月24日,教育部公布了《幼稚园规程》。该法规从培养幼儿身心健康、给幼儿应有的快乐和幸福、培养幼儿优良习惯及协助家庭教育等四个方面规定了幼稚教育目的:
(1)增进幼稚儿童身心健康;
(2)力谋幼稚儿童应有之快乐和幸福;
(3)培养幼稚儿童关于人生基本优良习惯(包括身体行为等各方面之习惯);
(4)协助家庭教养幼稚儿童,并谋家庭教育之改进。
《幼稚园规程》是我国学前教育史上重要的法规,虽然有诸多不完善之处,但是它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置从此有规可循。
(三)《幼稚园设置办法》
1943年,教育部将《幼稚园规程》加以修正,改名为《幼稚园设置办法》,同年12月20日以教育部令作为设置幼稚园的准则公布施行。与《幼稚园规程》相比,幼稚园园址、园则、设备、经费及维持方法等方面,在《幼稚园设置办法》中明确指出需经教育行政机关核准;规定幼稚园儿童的项目活动,都应遵照幼稚园课程标准;幼稚园教育应顺应幼儿的个性,依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施以适当保育,不得进行读书写字之类小学的功课;幼稚园应该联络家庭,共同开展对幼儿的保育,做到家园一致;除此之外,在幼稚园人事设置、幼稚园教员、收费等方面,《幼稚园设置办法》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