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置
1.厦门集美幼稚园
集美幼稚园是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于1919年2月21日在福建厦门创办的,是一所私立且独立的幼稚园。1920年并入厦门集美学校,改名为集美学校附属幼稚园。1926年搬入新园舍,并于1927年秋季改名为集美幼稚师范附属幼稚园。1930年该园又改名为中心幼稚园,并作为集美幼稚师范的实习基地,以便更好地培养幼稚园师资。
集美幼稚园以增进儿童的身心健康,使幼儿幸福地成长,启发幼儿的智能,陶冶幼儿的情操,培养幼儿的基本品德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教育目标,以故事、音乐、游戏、自然和社会、识字与计算、工作为教学内容的主要部分。在办园的指导思想上,集美幼稚园认为教育是立国的根本大计,幼稚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是造就良好国民的根本教育;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建立在儿童的需要与生活的经验上;教师是儿童的伴侣,教育儿童应把全部精力贯注在儿童身上,幼稚教育是爱的教育,教师要发现儿童,领导儿童,应走到儿童的队伍里去;幼稚园应成为“儿童的乐园”,幼稚教育是求孩子的解放与幸福。
2.南京高等师范附属幼稚园
南京高等师范附属幼稚园于1919年7月成立,初办时设立在南京高等师范附属小学内的旧式平房里,园舍设备并不完善。后来搬迁至一座名为“杜威院”的新式楼房中,种种设备才渐渐地添置完善。幼稚园招生之初,学生大都来自教员家,招生第一年只有17名儿童,11名男孩,6名女孩。
该园在办园思想上比较偏重于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幼稚园的目的在于使暂时离开家庭的幼儿慢慢习惯社会生活,并且锻炼幼儿的自发本能的能力;在课程设置上没有明显的分科,大致分为谈话、游戏、手工、音乐四大类,课程的开展是以贯穿于一日生活中“作业”的形式进行(作业都是从学生的兴趣和活动中生发出来的),作业的材料也大多来源于儿童在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体验最真切的生活材料。
3.北京香山慈幼院
北京香山慈幼院于1919年10月正式成立,它的前身是慈幼局。水利督办熊希龄不满慈幼局局长英敛之对孩子宣传天主教,将慈幼局迁至北京香山静宜园,并改名为香山慈幼院,主要招收孤儿、弃儿和家庭贫困的儿童。慈幼院分为五个部分:第一校是收0—4岁儿童的婴儿教保园和5—6岁儿童的幼稚园;第二校是小学;第三校是幼稚师范;第四校是为供小学手工艺训练的各种小作坊和农场;第五校是职工学校。
婴儿教保园专门收容出生至4岁的儿童,有托儿所的性质,但主要目的是训练保姆。0—1岁的婴儿,每人住1间房,由1位保姆专门照管;1—2岁的孩子,由保姆带他们游戏;2—4岁的幼儿,由1位专门幼稚师5范毕业的老师领他们游戏、唱歌,在香山各处散步。幼稚园专门收5—6岁的儿童,设有小花园、动物园、游戏场等,室内外的玩教具也都齐备;在教育方面,儿童按年龄分为5岁和6岁各1个班,每个班有1位教师,是慈幼院所设的幼稚师范毕业的;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完全采用欧美的单元教学;在儿童的生活照管方面,幼稚园十分重视儿童的营养,对儿童的卫生保健也很注意。
在学前教育师资方面,香山慈幼院为了训练幼稚园教师,设有幼稚师范学校,学生主要来源于慈幼院的小学毕业生,学习的课程有幼稚教育概论、儿童心理、卫生、音乐、美术等。另外,慈幼院的幼稚师范学校十分重视学生的实习,学生从入学的第一年开始,每天需在附设的幼稚园实习半天,第二年开始每周有固定的时间到幼稚园实习,第三年下半年的整个学期都是实习,学生在实习中得到锻炼,培养了相当多的幼稚园教师。
4.南京鼓楼幼稚园
陈鹤琴先生为试验幼稚教育,于1923年春创办了南京鼓楼幼稚园,同年秋开始招生,得到东南大学教育科的辅助,以陈鹤琴先生家房屋的一部分为校舍,聘请东南大学幼稚教育讲师卢爱林女士为指导员,甘梦丹女士为教师。1925年,因房屋面积有限,且不利于幼儿教育,实验计划还有未完之处,陈鹤琴、徐则陵、蒋竹庄等人发起募捐,着手购地以建新校舍。
南京鼓楼幼稚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试验性,以实验中国化的幼稚教育,利用幼稚园辅助家庭,并以试验所得最优良、最经济的方法,供全国教育界采用为宗旨,致力于探索适合中国的幼儿教育。陈鹤琴认为,中国要办好自己的幼稚园,要先有研究,再根据幼儿的心理、教育的原理和社会的现状确定我国的学前教育主张。鼓楼幼稚园的课程主要包括音乐、游戏、工作(图画、纸工、泥工、木工、积木、沙箱、缝纫、织工、园艺等)、常识、故事、读法、数学等。鼓楼幼稚园既注重幼儿基本技能的学习,也重视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和品行。(www.daowen.com)
(二)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
1.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保姆讲习所
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前身是北京女子师范学校。该校成立于1908年,曾办过几期简易科培训小学教师,并于1909年在北京宣武门内石驸马大街建立新校舍。1911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同年8月设立了附属蒙养院。1916年开办保姆讲习所,学生分组轮流在幼稚园实地实习。1917年保姆讲习所毕业者14人,后来仍继续招收新生。
2.江苏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幼稚师范科
江苏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成立于1911年5月,招收本科生与预科生,同时附设小学。1917年冬,校舍有所增加,开始附设保姆传习所。1918年3月,办了附设蒙养院,作为保姆班的实习场所。1922年春,修建了幼稚师范校舍和幼稚园,同年冬天,改保姆传习所为幼稚师范学校。
保姆传习所以公民训育、国文、习字、教育、算术、理科、图画、手技、体操、游戏法、谈话法、保育法、音乐、幼稚教育、家事、实习等为主要课程。幼稚师范以国文、数学、教育概论、心理学、自然研究、医药看护、园艺、幼教理论、儿童心理、小学教学法、儿童文学与故事、注音符号与口语等为主要课程。
(三)教会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置
1.福建厦门怀德幼稚师范学校
福建厦门怀德幼稚师范学校创办于1912年,前身是1898年英国长老会筹备开办的幼稚园师资班。学校经费来源主要是董事会补助、英国长老会津贴及学生入学时缴纳的费用。怀德幼师的规模并不大,只有2~3个班,约50人,教职工有20人,其中有不少是兼职的教员。
怀德幼师在学制与课程设置上经历了数次的改变。1923年以前招收高小毕业的学生,学制两年,且不收学杂费,每生每月补助2元,课程主要以古文、四书、心理学、植物学、教育学等为主。从1930年起,改收初中毕业的学生,学制两年,免收学费,半天学习,半天实习。1940年改学制为三年,招收初中毕业未婚女生,入学前需经考试和体检合格,需交学费20元,课程设置有数学、国文、教育学、生物、公民、音乐、工艺、体育等。
2.浙江杭州私立弘道女学幼师科
弘道女学创办于1911年,由美国基督教南长老会创办的贞才女学、美国北长老会创办的育才女学及美国北浸礼会创办的惠兰女学三所学校合并而成。弘道女学成立后,为适应社会需要,于1916年秋季开始添设幼稚师范。幼师科初办时的课程,有学校自己拟定一些待选科目:应用文、宗教、德育研究、琴学、乐歌、英文、普通科学、图画、人生哲学、伦理学、统计学等。后来又把待选课程更改为:国文、数学、物理、化学等。除此之外,还专门设有教育概论、儿童心理、幼稚园教材教法、保育法、园艺、自然、音乐等幼教专业课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