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教育改革-《学前教育史》成果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教育改革-《学前教育史》成果

时间:2023-07-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任临时政府大总统,同时任命蔡元培为教育总长。这些规定明确否定了以“忠君”“尊孔”为核心的旧教育,体现了民主共和的基本精神,揭开了民国初期教育改革的序幕。它的颁布,为民国初期资产阶级的教育确立了进步的指导思想。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教育改革-《学前教育史》成果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任临时政府大总统,同时任命蔡元培教育总长。孙中山对教育非常重视,他倡导教育平等,主张“凡为社会之人,无论贫贱,皆可入公共学校”。在孙中山的领导下,教育部在督促各地恢复正常的教学秩序的同时,在革除清末教育制度的前提下,为全国教育提供指导意见。

1.确定普通教育改革办法

为统一全国的教育制度,教育部于1912年1月19日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和《普通教育暂行课程标准》。其主要内容为:(1)将原有学堂的称谓改为学校,监督、堂长通称校长;(2)初等小学男女可以同校;(3)各种教科书需合乎国民教育的宗旨,民间流行的教科书内容与民国宗旨不符者,即予改正;(4)废除小学经科教育,重视小学手工科;(5)中学应为普通教育,文实不必分科。这些规定明确否定了以“忠君”“尊孔”为核心的旧教育,体现了民主共和的基本精神,揭开了民国初期教育改革的序幕。[10]

2.颁布新的教育宗旨

蔡元培从中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参考欧美各国的教育经验,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等“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并于1912年7月通过了“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教育宗旨。新的教育宗旨体现了资产阶级关于人的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思想,否定了清末教育的宗旨,从而在教育方针上消除了封建专制教育的影响。这一教育方针以道德教育为核心,将培养教育者的健全人格作为首要任务。它的颁布,为民国初期资产阶级的教育确立了进步的指导思想。(www.daowen.com)

3.制定新的学校教育制度

1912年7月10日开幕的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历时一个月,讨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政策与措施。会议讨论并制定了新的教育学制,以《学校系统令》于1912年9月3日颁布实行,史称“壬子学制”。“壬子学制”颁行后,至1913年8月,教育部又陆续公布了《小学校令》《中学校令》《师范教育令》《实业学校令》等,其中有些规定对“壬子学制”做了补充和修改。1913年(癸丑年)这些法令、规程与“壬子学制”综合为一个统一的系统,称为“壬子癸丑学制”。

“壬子癸丑学制”从横向上把整个国家教育分为三大系统:普通教育、师范教育与实业教育。从纵向上,把整个学校系统分为三段四级:第一段为初等教育,分为两级,初等小学4年,是义务教育,实行男女同校;高等小学3年,男女分校。第二段为中等教育,仅设中学校1级,学习期限4年。第三段为高等教育,有大学、专门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大学修业期是预科3年,本科2年(法科和医科药学门)或4年(文、理、商、农、医、工等科);专门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的修业期限是预科1年,本科3年。整个学制17~18年,儿童自6岁入小学,至23(或24)岁大学毕业。另外,小学以下设蒙养院,大学以上设大学院,均不计入学制年限之内。与癸卯学制相比,壬子癸丑学制在很多方面都是进步的。首先,废止了旧式教育的读经课和不合民国宗旨的教科书,取消了清末贵胄学堂,摒除了各级各类学堂毕业生奖励科举出身的制度。其次,女子教育在学制中有了一定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国时期男女都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再次,整个学制的年限比癸卯学制缩短了3~4年,加快了人才的培养。最后,在课程设置上,废除了清末“忠君”“尊孔”的课程,增加了自然科学课及职业类、法制类、经济类新课程,要求教育联系儿童实际,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